结束9月的批片厮杀,随之到来的10月是国产电影的主战场。

定档于10月1日,并于9月16日、17日、23日和24日举行了全国点映,《昆塔:反转星球》是10月档中唯一一部K12的原创3D动画电影。对于出品方博采传媒而言,这不仅是再度细分K12动画市场的作品,更是开创国内3D动画科幻电影IP先河的尝试。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1)

与国内大部分K12动画电影是源自漫画或者动画的IP改编不同,《昆塔:反转星球》(以下简称《反转星球》)是2013上映的《昆塔·盒子总动员》的续作,很显然,昆塔系列希望直接通过以电影的形式来构筑IP。

对此,《反转星球》制片人兼导演李炼认为,一个IP最重要的是品牌文化和符号,和国外成熟的动画生产体系相比,国内动画电影市场在类型和技术上仍显薄弱,而《昆塔》是国内首部3D热血科幻动画电影,这是这个IP最大的价值所在。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2)

(图为《反转星球》制片人兼导演李炼)

对于国内3D动画普遍存在的制作技术问题,李炼采用了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思路,改造内部制作流程,形成流水作业的系统,并沿用了第一部的阿里云渲染技术,希望在画面制作上有所突破。同时,《反转星球》在剧情上也区别于市场上大多数K12动画作品,以反转的热血剧情为主,人物设计上也追加了讨巧的元素,希望从“热血科幻”的新角度打开一块新市场。

截至9月24日24点,《反转星球》为期4天的累积点映票房收入746.5万元,日上座率最高达到15%。

上演“好莱坞式”的反转剧情

《反转星球》在技术与剧情的双重突破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3)

2013年上映的《昆塔·盒子总动员》是该系列的第一部3D动画电影,最终票房定格在了1712.4万元。导演李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剧本打磨问题,让第一部没有拿出一个好成绩,而这次《反转星球》在剧本和制作技术上都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剧情方面,《反转星球》试图改变K12动画电影一贯的低幼向演绎,设计了“好莱坞式”的反转剧情,并且追加了近年来的宇宙最新发现诸如引力波、开普勒452b等类地行星等知识运用。李炼告诉数娱梦工厂,《反转星球》不仅定位在K12,还包括他们的家长,科幻是一个特别适合孩子和大人共同观看的题材,“目前国内基本没有‘科幻动画’的先例,会是一类相对比较少竞争的领域。”

科幻题材对于编剧的要求较大,而国人对于中国原创动画的剧情一直有“中国动画不缺技术,只是不会讲故事”的固有认知。但李炼认为,电影故事是通过演员表演去实现和观众的讲述的,而动画电影的表演是通过开发人员去制作的,“中国不是不缺技术,其实很缺,因为动画表演和技术是不可分的。”

例如,想要表达人物情感变化,真人演出时会通过脸部肌肉的抖动,眼神的变化等细微的地方处理,而折射到动画电影上时,每一个角色都是由开发人员进行制作的,如何设定表情系统的参数,使之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把角色演绎生动出来。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4)

“编剧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平跟不上国外成熟的技术,在角色演绎上差了火候,才造成了表演不能完成剧情。中国动画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技术和表演之间的深度结合,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结合,如果这两点能够达到平衡的话,我觉得这个大家所说的讲故事的问题就会解决。” 李炼表示。

相对于欧美、日本成熟的动画电影工业体系,国内动画电影仍是起步阶段,技术上的仍以引进国外硬件软件为主。技术的原创能力国内还没有真正切入,李炼就从制作流程入手,“2013年,《昆塔·盒子总动员》上映之后,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改造内部的制作流程,改造了已有的流程,自主开发适合中国人才结构的制作流程。”

李炼透露,流程的优化主要是利用了很多制作上的工具,包括自己开发制作的工具,把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好方法固化,保证任何人在这个岗位上都能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工作,并保持同样的工作品质,“这流程的最终表现就是用别人不到1/3的人员,作出同样质量的作品。”

据了解,迪士尼、皮克斯一部动画的制作团队一般有400到500人,而李炼的动画制作团队只有79人。李炼提到,在很多人的固化认知里,“国产动画”就是“低质量”的代表,“为了应对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偏见,我们必须以自己的配置做到与国际一流水准相匹敌的程度。”

跨界营销与IP衍生开发

《昆塔》系列如何打造中国《星球大战》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5)

《反转星球》作为国内首部3D热血科幻题材动画电影,早在2013年第一部上映时,就做好了向海外输出的准备。李炼提到,向海外输出最重要的就是关键内容的国际化,以及高频曝光量。

在人设的国际化上,采用了没有明显国家属性的国际化设计,主要角色三人就是一个方块加一竖加一横的“盒子”,这个形象简化以后会变成一个符号形式,而这种符号的东西是特别适合儿童记忆的。

据悉,《反转星球》参加了“动画界奥斯卡”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目前版权已经卖到了4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李炼透露,“我们已经签订了海外的发行公司,并且签订了两个国家的院线发行。”

除了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的营销方面,《反转星球》不局限于在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上的曝光,还探索了各种新的跨界营销方式。

在音乐方面,《反转星球》剧中四首主要配乐分别出自四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包含了嘻哈风格的口水乐队,R&B风格的吴莫愁,民族彝族童声合唱和人气偶像TFboys的加入。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吸引不同领域的粉丝,而且还可以利用明星自带的粉丝效应。以TFboys献唱的《不完美小孩》为例,主题曲发布时登上微博视频影视头条,微博单平台覆盖量超5000万。

国产反转星球动画(反转星球如何以)(6)

此外,《反转星球》在线下还和共享单车OFO小黄车合作推出电影联名骑行卡,布局成人市场,同“农夫山泉”合作推出电影主题的瓶身广告,以及和餐厅公司“外婆家”合作,进行亲子人群的深度渗透。

当然,相对于国内其他动画IP来说,《昆塔》这个IP仅仅由两部电影构筑而成,在没有大量剧集支撑IP内容和热度时,如何保持IP延续性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李炼来说,他更看重的性价比,“电视动画的综合成本并不低,时间成本和实际资金投入,无形的沉没资本是大家看不到的。”

李炼表示,从电视播出到大电影,只不过是前面用了5年或者6年时间去验证这个IP的运行,假设一年综合投入不少于1000万,几年下来就有7、8千万的投入,甚至有可能会更高,“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如果直接去做一个大电影,能把这个成本控制好。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从大电影入手去打造IP的综合成本可能会更低一些。”

跟国内大多数动画电影一样,《反转星球》也推出了相关的影游联动授权产品,不仅推出手游,连时下大热的VR游戏也有计划。“动画电影的衍生品基本大家都差不多,基本这些布局我们都会去规划”,李炼认为,除了传统的玩具、服装类、食品、线下乐园合作以外,还可以走一些不同的路线,“《反转星球》在针对儿童设计的广播剧平台APP呼呼收音机上的衍生开发我很看好。”

作为一款广播剧平台的APP,呼呼收音机定位于用音乐、音效的形式为孩子讲故事上,着重开发和保护学龄前儿童想象力。2013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电影开始,《昆塔》系列儿童原创音频故事《盒子勇士历险记》就已经更新了数千集,全网播放量超5.6亿。

然而李炼也提到,现在《昆塔》系列仍然是一个刚起步的IP,还需要保护,所有的衍生开发都会把握好节奏,“IP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过度开发,可能会对IP造成不良的影响,在IP还没有真正变成强势IP的时候,我们会谨慎对待,控制好进度。”李炼表示,《昆塔》系列他希望做成国内的《星球大战》系列,成为国内原创3D科幻动画电影的新生IP。

来源:数娱梦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