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

于都县岭背镇突发火情

有着8年扑火经验的风机手

陈联启主动请缨

救援过程中

因火势突变

陈联启避险不及

不幸殉职

他的生命,

定格在了50岁!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1)

19时11分,电话未接通;

19时12分,电话未接通;

19时15分,对方已关机……

大家都不愿相信,

这个逆行的背影,

真的已经离去。

每次扑火,他都是冲在“最前线”

1月13日下午2点40分,跟往常一样,陈联启同3名队友驱车,进行日常森林防火巡查。下午4点45分,陈联启接到乡里电话,须紧急前往与廖下村交界的于都县岭背镇小禾溪村支援救火。29名半专业扑火队员立即赶赴救援现场。

山高林密,地势陡峭,火线较长,附近还有几户居民居住。

形势非常严峻,眼看着山火正不断逼近民房,有着8年扑火经验的陈联启主动请缨,“队长,我是风机手,我在前面。”

风机手的避险时间是最短的,避险空间也是最小的,陈联启心里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风险是最大的,但他没有退缩。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2)

陈联启和队友当天下午还在巡检山林

由于行动迅速

火势本逐渐得到控制

但临近傍晚,

火场风向突变,

火势迅速蔓延,

全体队员紧急避险撤退。

晚上7点10分,

在清点队员时,

队长欧阳云发现队伍少了战友陈联启,

随即组织队员搜寻队友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搜救,

队员们在火场找到了陈联启,

发现其已被火烧倒在地,

身上的衣服及所携带的手机已经被烧毁,

他所携带的风机也已被烧得所剩无几……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3)

平常,他是扑火队的老大哥

陈联启是兴国县社富乡稠村村人,2012年9月24日加入社富乡半专业扑火队,他是入队时间最长的队员,也是年纪最大的队员之一,加之他时刻懂得为自己的同伴着想,队员们都将陈联启当成自己的“老大哥”。

万一出了紧急险情,你们赶紧撤,我是老队员了,你们的身后交给我,我会用风机为大家争取撤退时间的。

这是陈联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回忆当时的情景,队员刘和珍不禁泪湿眼眶。在扑火队员中,风机手背着近30斤风力灭火机冲在最前线,可以说是最累的,也是最危险的。而这对于陈联启来说,却习以为常了。不仅如此,每次爬山灭火途中,他都是主动帮忙背负风机。

对于陈联启这位老大哥,入队只有半年的胡华坤内心既充满感激,又充满愧疚。感激的是,陈联启教会了他许多;愧疚的是,他再也没机会报答自己的战友了。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4)

他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平凡人

在加入扑火队之前,陈联启在外地做过制衣,是一名技术工人,也做过部门管理,2012年,为了照顾家人,他跟哥哥回到老家创业一起做制衣。当他得知乡政府招聘打火队员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入职时,他已42岁了,村民们都很好奇,年纪这么大了,工资也只有几百元一个月,是为什么选择这一职业?

社富乡半专业扑火队员们给出了统一答案,参与打火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是一件光荣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们都是受陈联启的影响,怀着一颗公益心报名参加的。

“我们这支队伍有点类似于古时的‘兵农合一’,除了平常的训练、培训及灭火出警之外,队员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事。”社富乡防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陈联启平时也在兼职做着制衣工作,并且对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他也非常热心。近两年,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松材线虫疫木处理、敬老爱老活动等工作,他都会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5)

他所走过的路从不会回首(痛心他走了年仅50岁)(6)

△扑火工具,再也等不到陈联启前来领取了

陈联启用生命谱写了

一首英雄赞曲

英雄已逝

浩气长存

一路走好

愿英雄每一次逆行

都能平安归来!

来源 | 兴国发布

来源: 南昌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