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诗经.周南.麟之趾》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2)

微雨直译:

你的脚趾,像仁厚的公子,哎呀麒麟啊

你的额头,像仁厚的公姓,哎呀麒麟啊

你的尖角,像仁厚的公族,哎呀麒麟啊

这是一首拿麒麟来比兴,赞美诸侯公子、贵族子弟的诗歌。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3)

你会说,什么“麒麟”呀,不就是四不像嘛,鄂温克族常见的代步工具麋鹿啊。以“麟”起兴,我们今天觉得不大好理解。放在今天,连孩子们都知道它是圣诞老人的坐骑,就像宝马车,再华贵也不过是辆代步工具。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4)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古代,“麟”被赋予了非比寻常的意义。刘向在《说苑》中对它不吝赞美之词:说“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意思说它鹿身牛尾,圆头一角,有信义,讲规矩,合音律,不乱踩踏,彬彬有礼,有容止,讲礼仪。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5)

《春秋感应符》说它只有一角,寓意着:“明海内共一主也。”这些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忽悠平民守规矩,讲礼仪,按儒家的道德,听统治阶级话,做个良民百姓的意思。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6)

但在古代,听到“麒麟”一词确实是让所有人激动和感佩的事。因为麒麟与其说是一种野兽,一种象征,不如说是一种图腾,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据说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神圣的祥瑞之物。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7)

麒麟作为一种图腾的出现,象征着人们对国家,对家族的未来的美好向往。和现在的独生子女一样,是全家乃至全社会的希望,是应该众星捧月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神兽。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8)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可以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欣喜与赞美之情了。诗歌以“麟之趾”的步态,引出“振振公子”的美好形象,两种意象的交汇重合,象征着“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和振振公子的仁厚德行,和谐地统一起来。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9)

行走在碧绿山野之间的麒麟,依稀是一位气度不凡的贵族公子,他温润含笑,翩翩走来。象征着美好的形象与高贵的品德互相融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里麒麟成了振振公子美好品行的化身,好比古人以兰草、美玉自比德行,麒麟在这里就是一个美好的意象。但这公子到底是谁?文王还是周公之子,还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0)

据说,鲁哀公十四年,鲁人于西郊猎获一只麒麟,却不认识它是什么东西。孔子一见大喜,说:“这是麒麟呀!”并因此欣喜若狂,记之于《春秋》,且作《获麟歌》一首。有人说,诗经中这首《麟之趾》,就像是孔子的《获麟歌》。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1)

这首诗是不是孔子做的那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麒麟在古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寓意。在我看来麒麟的意义,无非用在两个层面,表达了人们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希望和祝福罢了。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2)

用在国家方面,无非是希望国君广施仁政,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荀子》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意思是说,在古代,王者如果行仁政,有好生之德,麒麟就会出现在郊野。这些记载,大都表明,麒麟的出现,是寓意着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的祥瑞之兆。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3)

所以,后来的儒生,做文章歌功颂德,都喜欢用“麒麟在圃,鸾凤来仪”这样的祥瑞之词,自己用着顺手,皇帝也喜欢看,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好方法。这些不就是孔夫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么。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4)

难怪,孔夫子一听天下出了麒麟,表现得既激动又伤感,就好比他的儒家思想开出了花,结出了果,那叫一个兴奋啊。不过高兴之余,也不过反反复复把麒麟从头夸到脚一顿猛夸,语句好像也没多大意思,感觉腻歪得很。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5)

但,他那种近乎语无伦次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多少还是让人感觉出来了。孔子生于春秋末世,天下纷乱,他为鲁哀公“获麟”而泣,可能也觉得麒麟出现的并不是时候。因为不是只有仁义之国王,才能治理出太平盛世,才会出现仁义之兽吗?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6)

古人用麒麟赞美贵族子弟,无非也是希望国家后继有人,如果王侯公子、世家子弟,时时刻刻,讲究仁义道德,言谈举止,规行矩步,不越雷池一步。就像诗中描绘的一样,仁厚,宽平,福气,祥瑞,那这个国家,不就有希望了吗?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7)

《诗经原始》说这首诗歌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称它是为庆贺贵族生子所做的赞美诗,我觉得更合乎这首诗歌的本意。王公贵族之家,动则矜夸身世尊崇,世袭罔替,他们的后代自然是“龙种”、“麟子”了。用于恭贺贵族生子,极大地满足了王公贵族的虚荣心。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8)

这就好比别人家孩子满月之喜,来的客人争相夸赞:哎呀,你看这孩子,头长得多好啊,你看这孩子的脚多漂亮,你看这孩子的头顶多平啊,将来定是个有福气的呀!”等等诸如此类。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19)

你看了也许会不以为然。生在公侯世家,就是龙子龙孙,难道贵族子弟天生就龙章凤质,是祥瑞仁厚的象征?他们凭什么值得一再被歌颂?不就有个好祖上,好父母吗,难道他们中就没有德不配位的?

换句话说,王侯将相吗,宁有种乎?这首古老的诗歌告诉我们:是的!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20)

当年也是因为不服气,陈胜吴广一怒之下,喊出这句豪言壮语,揭竿而起。但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出生小农阶级的格局,让他们看不到那么远;从小受教育程度有限,使得他们心胸狭隘,内部分裂,自乱阵脚;初尝胜果不久,小富即安,便受不了规矩的束缚,胡作非为的结果,不免遭到失败的后果。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21)

然而自从陈胜、吴广以贩夫走卒之身,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豪放之语之后,似乎给平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老百姓从此便也“敢教日月换新天”,也敢于希望自己能够生出“麟子”了。于是,“麟子”不再是王公贵族生子的专有比拟,百姓之家生孩子,也有机会用一下喜得“麟儿”这个词了。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22)

现在即便普通人家生了儿子,朋友大都会恭贺:“喜获麟儿”。算是一句吉祥话,也算是一句祝福语吧。你若不明白这个知识点,大概率会闹出前段时间某个女明星的笑话来。女明星生了孩子,有粉丝在下面祝贺“喜获麟儿”,结果她热情地告诉人家,我的孩子不叫麟儿。

王侯将相岂分雌雄(麟之趾王侯将相)(23)

至于你家中那个,寄托了全家乃至整个家族希望的读书郎,你说,他不是麒麟神兽又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