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1)

作者丨吴佳芮

每年的春节档都会引领一段时间的话题导向。从去年腊月开始,各大平台就轮番上阵为贺岁档预热。其中,韩寒导演的《四海》首当其冲成为了最受瞩目的黑马。

优越的卡司阵容和喜剧成分的注入,本该一鼓作气拿下不错的票房战绩,谁成想上映后却如同被反噬般口碑暴跌,成了贺岁档的老幺。#四海难看#等词条也赫然登上了热搜。

至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观众也各抒己见,大过年的不接受“悲情派结局”是第一要素,其次就是剧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2)

小镇青年的悲喜交织

其实剧情并不复杂,大致讲的就是一对小镇青年,在一座远离城市的小岛上互生情愫。

但因女孩哥哥(尹正饰)遭遇了不幸,导致二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打工还债,男孩(刘昊然饰)靠摩托车特技来偿还欠款,而女孩(刘浩存饰)则靠在饭店做服务员来赎男孩被扣押的摩托车。结果阴差阳错,在男孩表演之际女孩遭遇了车祸。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3)

全片看下来至少前半部分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澄澈明亮的大海、轰鸣而过的机车·、坐落在海上晃晃悠悠的小渔排、落日余晖下两位主角单纯真挚的暗恋......

各种意象的堆叠彰显出“韩寒式”浪漫主义情怀。但毕竟是作家,似乎习惯了用笔将生活划界,将好坏一切两半。后半段出其不意的两场死亡硬生生将主旋律割裂开来,随之而来是逃亡和欠债。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4)

有观众评价其“晦气”。其实不无道理,如此压抑的情节发展,着实给人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虽然导演见缝插针式地抖些包袱,意在改善过于沉重的气氛。但是效果眇乎小哉,谐音梗和抖机灵等小手段观众并不买账。

更何况这种悲喜交织的叙事方式往往让人很难投入,就如同烧菜一般,咸了加一勺水,淡了就放一勺盐,煮到最后食者便觉索然无味了。

面面俱到的“陷阱”

显然,韩寒这次在剧情的丰富度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加入的元素也不少,亲情爱情友情各方面都在兼顾。这样的设计本身是没错,但也衍生出了不可规避的混乱局面。

看似在以爱情为主线,实际上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以致于很多细节都没能完整的收尾。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5)

乘车去看雪的奶奶没有了下文,车队里背叛组织的朋友也草草翻篇;父亲的出现又离开,除了增添了一丝“喜剧效果”也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反倒是女主挑下大梁,用几乎三分之一的镜头去诠释一个虽然命运悲惨但是依旧“对着星空许愿”的少女形象。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6)

家庭变故和亲人离世对这个少女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欠下的巨债也是由非亲非故的男主来偿还,自己则像个傀儡般走出了小镇,怀揣着她特有的天真来到了大城市广州。

如果非要说她与命运的不公做过什么抗争的话,应该只有那句遭遇面试官骚扰时说的那句“你去对接你妈吧”。

简化情绪的后果就是让人物变得更加单薄和空洞,很显然这种方式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里完全行不通。

具备对生活的感知力才能和观众共情

留守青年到城里打工的电影不胜枚举,悉数过往的影视剧中打工仔的形象,幕天席地、沐露沾霜才是他们的常态。一个真正初到城市的留守青年所要面临的问题,绝对不是入住酒店不会用房卡这种简单的小事就能涵盖的。

更何况,一个连夜店都有的小城镇,没有住酒店的基本常识实在有些牵强。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7)

除此之外,男主的求职之路顺利得让人咂舌,在卡车上不小心睡着,醒来后发现自己被拉到了带摩托车杂技的游乐园,不但找工作顺理成章,还能提前预支薪水,五万块到手易如探囊取物。

而男主除了几次晕车呕吐之外也并没有付出等量的辛苦,试问哪一位底层人士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么高的酬劳?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8)

这些垂悬在现实主义上空的情节毫无任何依附,硬生生的横亘在荧幕与观众之间,又怎么可能让观众共情?

一边想要突出小人物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一边又让他们不食人间烟火,这种矛盾就像藤蔓一样盘踞在整部电影里,实在是让人充满困惑,这到底是上天眷顾的命运宠儿还是涅槃重生的翻身咸鱼?

过于自我=没诚意?

其实,韩寒的风格早在《后会无期》时就定下基调。再早一点,甚至可以追溯到他早期的文字作品,韩寒早已自成一派,金句频出,纯真浪漫。但时代的风刮不到20年后,人在变,世界也在变。

很明显四部电影看下来,他还是那个少年,该有的元素一样也没少,赛车、角逐、同样的亲情缺失和青春感悟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9)

但批量复制的操作太过单一和敷衍了,观众早已对这些陈腔滥调免疫,在影像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能争取到观众宝贵的两个小时已经不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贺岁档这样黄金时期。

高于往日的票价以及来之不易的假期让观众对电影质量更加吹毛求疵,没人愿意花两个小时来为他人的情怀捧场。相对来说,大家更愿意选择一部通俗轻快又皆大欢喜的合家欢式电影。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10)

而《四海》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让观众从海报和宣传片中误以为这是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爱情喜剧。

该片在类型一栏上也赫然写着喜剧二字,但是坐到电影院才发现,全片中出现喜剧成分寥寥无几。海报上其乐融融的表象下是窘迫和沉重,沈腾出现的镜头也与预告片中持平。

四海这烂片讲的啥(都说这是一场中年危机)(11)

这种套路在近些年的电影宣传中已经屡见不鲜了,每一年的贺岁档中都会有这种把观众“骗”进来的操作。

去年《日不落酒店》在预售期也企图用沈腾的“喜剧形象”来套牢观众,结果上映后观众们发现沈腾只是一张连呼吸都没有的人形立牌,这部“含腾量”近乎为零的电影自然是翻车了,主创团队们也因此背负了一段时间骂名。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诸多电影带来的危机意识可以理解,但通过虚假宣传来圈钱,利用情怀来炒票房,无非是一种自砸招牌的方式。

各位大佬,珍惜自己的羽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