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百世英雄谱。四个头脑之下,便是三军将领。梁山一百单八将,三分之二是直接作战力量。马军有五虎、八骠骑,十六小彪将,步军有十正将,十七将校。外加水军六正将,二偏将。今天国历君给大家讲一讲其中的八骠骑:花荣、徐宁、杨志、索超、史进、朱仝、张清、穆弘。

这八位在常规武力上,比五虎将是要稍逊一筹。最强的八骠骑(虽然有争议)和最弱的五虎将(虽然也有争议),还是有微弱的差距。无论战绩还是间接的武力比较,都是这样。但八骠骑作为梁山马军中坚,自然也都有一点独到的地方。

水浒金枪徐宁(水浒英雄八骠骑)(1)

八骠骑之首花荣,箭法占着一绝。好箭法的人固然也有,比如方腊阵营的庞万春。但毕竟还有欧鹏能接他一箭。花荣的箭,无论准确度、毙敌数量或质量,都是水浒无双。评话里为了保证他这点,给他单独开发了连珠三箭。因为栾廷玉、史文恭等人都是天下豪杰,等闲的连珠箭伤不到他们。花荣形象也好,不管戴敦邦先生的绣像,还是小浣熊水浒卡抑或影视剧,基本都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佳公子形象,模范武将。

徐宁吃了个矮的亏

说回徐宁。花荣和张清是形象相似,梁山的两个王牌远程。但书中钦点,花荣和徐宁才是一对搭子。金枪手,银枪手。徐宁的枪法虽然战董平不下,斗阿里奇不过,在八骠骑里仍是顶尖儿的角色。输给阿里奇,可能有点非战之罪。这也是水浒里很好玩,一般人却不大注意的方面,就是身高。

《水浒》里对于敌我双方许多人物的身高,都有明确设定。大致的区间,矮如武大郎(五尺),高如郁保四(一丈)。这里的长度既非宋制,亦非元明,而是接近汉制。一尺大约23厘米。五尺就是一米一,一丈就是两米三,姚明的水平。梁山的中坚力量比方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都是八尺,换到今天一米八大个。也够看了。那么徐宁多高呢?“六尺五六”,折过来一米五左右。偏偏和他对敌的阿里奇是大个,九尺,折过来两米挂零。好死不死的是,那一战徐宁出战时偏偏执的是钩镰枪,这家伙专在撕拉扯拽上下功夫。纯属力气活。

水浒金枪徐宁(水浒英雄八骠骑)(2)

这样一来,画风就很清奇了。

插句闲话。《水浒》人物身高这问题,后来许多人还是注意到了的。但注意到跟能接受是两回事。因为有些设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近乎鬼畜。比方说武松一米八当然没问题。但比武松还能圈粉的燕青呢?“六尺以上”⋯⋯还不如徐宁。有些人实在接受不了,发明出新的度量衡用法。“几尺就是一米几”,对于这种做法,我们也只能深表理解。其实身高只是设定的一方面。Jerry的表哥也很矮,哪个猫见它不闻风丧胆。

翻回徐宁。虽然我们发掘出一个新矿,毕竟这一战并没有明写是体力原因。但有一个细节确实值得注意。徐宁此战之后,再也没有持钩镰枪出战的记录。

水浒金枪徐宁(水浒英雄八骠骑)(3)

杨志

平手帝杨志

史进是八骠骑中的异类。这是书中梁山出场的第一将,爽直磊落的好汉。他的武艺得自王进,但起手的师父是打虎将李忠。而王进实际传授史进的时间有限,不过半年以上。等同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临时送去考研大师班突击几个月,虽能改头换面,却称不上回炉重造。所以史进上阵,经常能制造出特别突兀的效果。顺风时猛不可挡,阵斩李明、连斩楚明玉、曹明济,俨然一副八骠骑强攻第一的架势。但一乱了节奏就乏善可陈,与琼妖纳延对战,自己先一刀砍空,然后只能落跑。琼妖在水浒武评里的地位,很大程度就出于史大郎的成全。

杨志是八骠骑里的呼延灼,另一个平手帝。向上,和五虎的林冲、呼延灼都交过手,并没怎么吃亏。但对下也不怎么犀利。而且和呼延灼一样,杨志也有在两般兵器间自由切换的能力。呼延灼是双鞭和单枪,杨志是刀和枪,倒也都不脱家传。

索超亦是猛将,但嫌面目不鲜明。索超在北京和杨志斗武,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下来以后却能主动与杨志缓和,可见并不是那么一味粗暴的人。索超的黑点,就在于战场上挨了一箭,以致和关胜的一战比较模糊。常以索超比秦明,其实秦明除了不敌史文恭被扎了一枪,在场上还真不怎么受伤。反倒是看似技术型的林教头三天两头中箭。

朱仝和穆弘并无太多好讲。两人合并,约略说一说。

朱仝是个大个子,身高八尺四五。长得一副关老爷脸。不知在梁山上和正宗关老爷嫡系的关胜怎么论。穆弘的赞词是“灵官离斗府,佑圣下天关”,也是一张好脸。两个人的战绩都乏善可陈,却也没什么对不起八骠骑身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