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20年代初期,经过近百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磨合,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外进行的殖民扩张,法俄英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与德国为首的新兴大国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

一战

在此情况之下,德国虽然工业产值一度超越英法两国,却只能捡英法俄剩下的地盘。长此以往,德国便不再满足于这个被英法俄掌控的世界,想要为自己也博得一席之地。于是,德国便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三国同盟,以针对法国和俄罗斯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

一战格局

同时期,为了对付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法俄英也结成同盟协约关系,与德奥意形成对立阵营。

此时,欧洲各国政治局势和政治关系陷入了极其紧张、一点就着的危险境地,各国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对世界格局进行改写。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3)

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事件则成为宣泄战局的一个突破口,让各国蓄势待发的战火一触即发,正式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进行分赃的邪恶战争。

在一战期间,甚至连中国都为了夺回被德国霸占的青岛主权,派遣了十四万劳工漂洋过海前往欧洲参战。那么,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什么阶段,发展又如何呢?

袁世凯复辟帝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4)

被列强瓜分的中国

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离不开的一个词就是“半殖民半封建”。1914年一战打响的时候,中国辛亥革命爆发不久,虽然刚推翻封建王朝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封建残余思想依旧在毒害着广大民众,人民仍然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的人间疾苦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5)

民国贫苦百姓

一些守旧派的封建顽固分子依旧在妄图复辟帝制,就连以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士也不能幸免这贪图皇权的欲望。

此时,袁世凯时任临时大总统,依据资产阶级共和党的意志,设立内阁制度,对于一战,袁世凯便以民国成立初期,国力孱弱为由保持中立,除了去参与夺回青岛之役的十四万劳工,便没有参与其它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6)

袁世凯

同时,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袭扩张,为了保全自己的总统之位,袁世凯主张委曲求全,再三避让。以至于在日本要强行占据被德国控制下的青岛之时,袁世凯也毫无办法,任由日本的嚣张摆布。面对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二十一条,袁世凯无能为力又不敢断然拒绝,只能一再拖延时间,同时以民众舆论攻击和讨伐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7)

签订二十一条现场

而这时的日本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将军舰游弋在渤海一带,大有开战之架势。面对日本的长枪短炮,袁世凯为避免开战,在试图删除对中国最为不利的第五号条款之后,竟接受了日本的无理要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8)

二十一条

在引起民愤的同时,袁世凯为了能让自己的总统之位更加稳固,还将自己的总统任期进行延长,并修改为无限制连任,甚至连后面的大总统继任人都要由自己来提名推荐。

藉此,袁世凯等于和皇帝没什么两样,而袁世凯也正有此意。在他的旨意下,决定学赵匡胤那般“黄袍加身”,先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后来经过多次“揖让”,最终“不得不接受”皇帝这一尊号,成立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9)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这一复辟帝制的举动,自然是激起了爱国志士的强烈反抗,全国各地纷纷掀起讨伐袁世凯的起义运动,面对滔天舆论的攻击,袁世凯不得不取消称帝,1916年因尿毒症不治身亡。而大权也旁落在了南方军阀段祺瑞的手中,中国自此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0)

民国军阀

军阀混战‍

1916年,袁世凯去世前曾指认黎元洪为下一任民国大总统,因此,此时的民国总统正是黎元洪。然而,黎元洪手中并未掌握真正的实权,许多地方都要受到段祺瑞这一北洋军阀的桎梏,故两人一直明争暗斗,互相较劲。

对于中国是否参加一战的态度,军阀一派和总统一派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黎元洪主张中立观望,而军阀们则主张加入参战,加入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1)

段祺瑞

同时,在这样一个外患未除,民不聊生的世道里,各地军阀不但不顾及民生冷暖,还拉开了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夺得北京的中央政府控制权而互相较劲。

同时,张勋这个留着辫子的北洋军阀也趁机复辟清朝,带着辫子军攻入京城。当然,面对已经觉醒的民众,科学民主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固然,张勋的这次复辟注定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也离不开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助力来唤醒民众的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2)

辫子军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军阀黑暗统治之下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爱国志士主张从思想上开启民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科学民主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3)

新文化运动

为此,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了《青年杂志》,与李大钊一同参与撰稿活动。1916年,《青年杂志》主要阵地转向北京并更名为《新青年》,以北大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4)

新青年

同时,鲁迅、胡适等人也纷纷加入《新青年》的新文化阵营,以解放思想为武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致力于将民众思想从封建帝制的压迫之中解放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5)

新青年宣传语

同时,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众思想的启蒙,从根本上触动了封建帝制的民众根基,让落后腐朽的封建帝制阴霾再也不能够回到中华这片土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以李大钊为首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实现民族复兴、救国图强的希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6)

李大钊

自此,《新青年》从单纯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新思想道路,增添了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发表了大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文章,为中国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萌芽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7)

鲁迅

1918年,为了能让新文化新思想能够更好地渗入到广大劳苦百姓人民群众的群体之中,而非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之中。《新青年》改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文章刊登,以鲁迅一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笔为刀,轰轰烈烈地批判鞭挞了封建礼教的黑暗腐朽,将白话文运动推向了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8)

新文化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下,也唤醒和召集了一批救亡图存的爱国青年,为之后的“五四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战结束——五四运动‍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1919年1月,各战胜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协约会议,协商对德的“处决”。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理应让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归还给中国,同时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19)

巴黎和会

此时的日本却拒绝废除之前袁世凯签下的丧权辱国二十一条,并要求德国将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而英美法意等国也默许了日本这一举动,要求中国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0)

《凡尔赛合约》签订现场

所谓“弱国无外交”,面对列强各国的屈辱和压制,北洋政府趋于妥协。面对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西方列强的无耻,中国民众联合起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学生、工人、商人纷纷组织学会、工会、商会,为争夺国家主权利益而走上街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1)

五四运动

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联合起来,对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合约》进行反抗,最终迫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签字。五四运动的成功,使得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道路走向新民主主义,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走上了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2)

五四运动

一战时的中国-思想政治交汇碰撞‍

所以,一战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思想政治都在进行变革碰撞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由于西方列强都在忙于战事而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使得中国得以暂时的喘息之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有什么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3)

五四运动

在此期间,科学民主的新思想与封建迷信的旧思想相斗争,黑暗压迫的封建帝制与带来希望的资产阶级作斗争。同时,一些先进的革命志士都在为救国图存寻找出路和药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各种主义都在相交辉映,百家争鸣,一片繁荣,在此期间留下的许多新文化、新文学,使得中国文坛之中又升起了许多新星。

同时,一战后中国获得的不平等待遇,也昭示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