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文化,是释道儒的文化。所以,中国有很多道家词人,也有很多佛家诗人。在元代,道家词人很多,比如像丘处机、马钰和尹志平等,都写了大量的词作,但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都很一般。但佛家诗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作品都不多,但不经意就有好的作品奉献给我们。

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宋代的志南和尚的《绝句》,后两句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利用禅意美到极致的唯美诗句(生活即禅意禅意即诗意)(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两句诗,历代的解释是,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这当然没有错,但从一个僧人的角度来看,却没有这么简单,它也包含了无尽的禅意:佛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者要像春风春雨一样,诸佛慈悲,润物无声。

古代的僧人虽然出世,但并不远离生活。相反,他们都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写的诗词都充满生活气息,充满诗意画意;和普通诗人不同的是,他们的诗,还充满了禅意。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的《插秧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利用禅意美到极致的唯美诗句(生活即禅意禅意即诗意)(2)

退步原来是向前

没有见过插秧的人,是无法想象插秧是倒退走的。没有亲手插过秧的人,是不会知道“低头便见水中天”的感觉的。“低头便见水中天”在佛教里,便是“心中有天地,佛在心中坐”的意思。把“秧苗的根须”理解成“佛教的六根”,没有深入的农活体验和严格的佛教理想,也是做不到的。

而“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将整首诗的禅意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明是说,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实则说,佛家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唐代僧人栖蟾的《牧童》也是让人拍手叫绝的佳作: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利用禅意美到极致的唯美诗句(生活即禅意禅意即诗意)(3)

牛得自由骑

前面的六句,美得让人窒息:骑牛是自由的,没有目的;骑马是不自由的,有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骑牛的自由感觉就够让人向往了,况且还有“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一笛一蓑”,这是任何一个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城市生活的人梦中的向往。谁不想“日出唱歌去”,谁不梦“月明抚掌归”?

怎么才能做得到呢?佛说,“无是亦无非”,放下心中的是是非非,放下尘世的勾心斗角,才可以。

生活中充满了惊喜,我们该如何发现它们呢?宋代的无门和尚在《冬趣》中总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利用禅意美到极致的唯美诗句(生活即禅意禅意即诗意)(4)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夏秋冬各有可爱,关键是你如何去发现它们。若心中没有是是非非,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那么春夏秋冬,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总之,这些诗词,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到达了一个高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