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书其实成书之后,也是遭到过不少非议的。现在大家都知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这两句诗,前面两句却有好多人不知道,据嘉庆二十二年刊本得舆《京都竹枝词》“时尚门”中所录全诗如下:“做阔全凭鸦片烟,何妨作鬼且神仙。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可想而知,当时亦有人认为读《红楼梦》和吸鸦片烟一样,是让人颓废靡弱的东西,有人甚至建议将《红楼梦》传到国外去“麻翻”那些洋鬼子们:“莫若聚此淫书(指《红楼梦》),移送海外,以答其鸦烟流毒之意,庶合古人屏诸远方,似亦阴符长策也”。当然随着《红楼梦》地位的越来越高,现在来看这些话,往往只作为笑谈来讲。但是平心而论,《红楼梦》中的思想也确实不乏颓丧病态的因素。

红楼梦细思极恐细节解读 红楼梦中的病态思想有多严重(1)

而与之相比,《红楼梦》中的思想更为消沉颓丧。要说古来劝人抛弃世事,求道修仙的诗句并不少,但多数都是强调抑制自己心中的贪、瞋、爱、欲、痴等诸般妄想而已(《金瓶梅》这篇也大体如此),绝不像《好了歌》中那样将一切都一笔抹掉,甚至连儿孙亲情也全盘否定。佛道两家讲究慈悲为怀,并非将世间一切全部打倒推翻。所以,像传说中仙人吕洞宾和张三丰等高人所写的劝世诗歌,都不像《红楼梦》书中这样颓丧,而是充满勃勃生机和朝气: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吕岩 (吕洞宾)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张三丰

我们看吕洞宾和张三丰的这几首诗,虽然同样是劝人修道学仙,抛弃世事,但其中却充溢着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像《好了歌》那样,看了让人直想自杀。什么是“好”,什么是“了”,死了才了,死了才好。

《好了歌注》说得更是空虚颓丧已极: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些文字读来,只觉得人活在世界上一点意思也没有,还不如早点死了干净。既然“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孩子,也保不定以后当贼,千万百计为女儿找个好人家,也难免最终流落在青楼,怎么着也不成,从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到头来还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哪人活着干吗?在《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中,找不到一丝一毫让人如何做,如何好好地生活的思想,简直就是让人全面崩溃的哀叹。旧时劝人的格言不少,但都没有像《好了歌》这样沮丧到底的。比如明代陈继儒的这一篇:

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

命里有时终须有,钻甚么?

前途只有这些路,急甚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谄甚么?

弟兄姐妹皆同气,争甚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恋甚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甚么?

奴仆也是爹娘生,凌甚么?

当权若不行方便,逞甚么?

公门里面好修行,凶甚么?

刀笔杀人终自杀,唆甚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

文章自古无凭据,夸甚么?

他家富贵生前定,妒甚么?

前生做孽今生受,怨甚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甚么?

才过咽喉成何物,馋甚么?

死后一文拿不去,吝甚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甚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甚么?

虚言折尽凭生福,谎甚么?

赢了官司输了钱,讼甚么?

是非到底自分明,辩甚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恼甚么?

暗里催君骨髓枯,淫甚么?

十人下场九个输,赌甚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甚么?

人争闲气一场空,恨甚么?

恶人自有恶人磨,气甚么?

冤冤相报何时了,结甚么?

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

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

谁人何得常无事,诮甚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甚么?

欺人是祸饶是福,卜甚么?

虽然粗看之下,会觉得陈继儒这三十六条《模世说》和《好了歌》的意境大略相同,但细究起来,我们却会发现两者的思想是迥异的,陈继儒是劝诫世人温和处事,以平常心处世,不要有“急”、“贪”、“凶”、“逞”、“妒”、“淫”、“赌”等诸般恶行。对热衷于权势,利欲熏心者不啻是一杯醒酒汤。但《好了歌》却不然,《好了歌》是将一切都打得粉粉碎,这世界反正是一团浆糊,做什么都是错,做什么也没个好。从《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中我们根本找不出应该怎么做,唯一能做的就是“了”――撒手悬崖,出家。然而出了家也不算真正的“了”,出家后还要谋食穿衣,也要和庙里的方丈、师兄弟们打交道的,和尚们也都势利着呐。有道是:“未披袈裟闲事多,披上袈裟事更多”。所以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几十层的高楼顶上向下来个“午夜飞行”,这样一了百了,一好百好。

正是由于书中极为浓郁的病态思想,《红楼梦》诞生之后,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副作用,据说,清末民初,就有一商贾之女读《红楼》一书如痴如狂,父母知道她是中《红楼》之“毒”后,一怒之下,将书烧毁,哪料到这个女孩竟气得口吐鲜血,大呼:“奈何烧我宝玉!”当场就死掉了。

红楼梦细思极恐细节解读 红楼梦中的病态思想有多严重(2)

所以,虽然我们不妨为“黄土垅中,卿何薄命”的大观园众儿女们叹息,也不妨为历经繁华后落寞凄凉的宝玉感慨,但是,他们并非是我们效仿的楷模。而且,现实中你如果和宝哥哥林妹妹一般的遭遇,却连多少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多少,更多的反而是幸灾乐祸地讥笑。强者恒强,强者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国家的尊严是打出来的,人的尊严是奋斗出来的,人生在世,征服对手,挑战自我,才是真正的快事。让我们重拾汉唐先人们埋在我们身体中的那股张扬刚烈的血性,正像《亮剑》上说的那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