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帖子在上海人朋友圈里刷了屏……

帖子作者因为看到“滑稽戏面临危机濒临失传”的新闻,有感而发,回忆起了心底影响最深的一部剧……

《老娘舅》

这部从1995年9月

在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沪语海派喜剧

着眼于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累计超过1000多集

2007年12月停播

总共经历12余年的时间

伴随无数“新老上海人”度过

是孩童、成人、老人茶余饭后的最美好的剧集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

要不是这篇帖子,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在意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

也许很多人不记得

在《吐槽大会》上作为薛之谦好友出现的

朱 桢

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婚礼司仪

也不仅仅是让薛之谦当了两次伴郎的奇人

他还曾经是《老娘舅系列剧》中老娘舅的孙子董彬彬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3)

也许很多人不记得

还没有成为关谷的,也没有怼过王家卫的

王传君

也曾出现在这里

没有黑框,也没有大胡子的造型

清爽到鲜肉至极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4)

也许很多人不记得

这里的 阿 庆(陈国庆)

不只是会讲故事

还会卖奶茶、开超市

“珍珠奶茶真好喝”

“超市是你家,东西随便拿”

这两句名言放到现在,肯定也是“网络流行语”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5)

也许很多人不记得

赵若虹

还没有成为嗲妹妹

也没有赵小姐不等位

而是在这里客串小角色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6)

当这部剧的主题曲一响起:

“百年的上海滩 世纪新大道

眼前的变化快得不得了”

多少上海家庭搬好了凳子椅子

守在电视机前

期待着这个幸福小区里又发生了

什么真实有趣的市井故事

它们仿佛在里面能看到自己身边

熟悉的街坊和日常生活的影子都在眼前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7)

说起这部剧的主角们,就更令人怀念了

董家第一代

老娘舅、老舅妈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8)

董家第二代

董慧芳、董大方、董小芳

董家的三姐弟

是第一代老娘舅之中的主演

后来董大方夫妻俩去了澳洲

小芳则和阿德哥分分合合

感情纠葛就跟琼瑶剧一样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9)

董家第三代

董彬彬、董佳佳

第一第二部之中的两个龙凤胎小鬼头

到了第三部已经成为了大人了

彬彬是朱桢演的我们都知道

那你知道佳佳是谁演的吗?

佳佳的演员叫粟奕

她是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的妻子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0)

老娘舅的好邻居

阿庆、阿德、杜禄冠

康大海、富贵嫂、阿美、美娟

各色的形象 百态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着鲜亮的人物性格

或多嘴八卦、或踏实肯干、或抠门吝啬

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邻里亲戚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1)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2)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3)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4)

还有已经离去的王伯伯

王 双 柏

他是已故滑稽戏泰斗姚慕双、周柏春的徒弟

根据两位师傅的名字,各取一字改了名

他的表演艺术功底深厚

能唱江浙沪十八调、会拉胡琴弹钢琴

王伯伯的角色他一演就是十二年

可惜,在2014年,他因病与世长辞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5)

在小文印象中,“王伯伯”还很“健”,作为小区的“居民小组长”,总是热心肠地来传达小区的各种消息……没想到早在2014年就已经去世了。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不得不承认,在经历多次改版之后,这部陪伴着80后、90后长大的戏已经难求新意。

在06年第四次改版之后,由于播出频率从每周2集提高到每天2集,第四版“老娘舅”剧集的各方面制作水平都有所下降,剧本开始出现一些粗制滥造的局面,渐渐脱离实际生活,例如一些角色重复离婚-结婚-再离婚-再复婚等等,遭致不少批评,导致收视率一落千丈。最终,这部传奇式的巨作终于在07年12月结束。

剧集终结之后,另一部设定于民国时期大上海的情景喜剧《啼笑往事》(也叫《噱战上海滩》)接档。虽然沿用了原《老娘舅》剧组的大部分演职人员,但《老娘舅》当年的辉煌已经难以复制。与此同时,一个沿用了“老娘舅”IP的纠纷调解节目《新老娘舅》开始播出,近年来也引发许多争议。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6)

期待海派情景剧强势回归

值得欣慰的是,沪语的传承和保护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热门影视剧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上海话”的踪迹。

之前热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就有大段的沪语对白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7)

许多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剧也热衷于让演员秀两句“上海闲话”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8)

最令人兴奋的是

今年春节

重新翻拍的《七十二家房客》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

更是好评如潮,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19)

老剧新拍,众多滑稽戏的“熟面孔”都出来了

王汝刚、毛猛达、张小玲

陈国庆、李九松、龚仁龙

计一彪、钱懿、潘前卫、陈靓

许榕真、孙启新、骆文莲

......

“三六九”、 “二房东”、 “流氓炳根”等一代经典滑稽形象,“三六九,拉现钞”、“他奶奶的,你一看就不是好人”这些经典台词也重新回到了荧幕上。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0)

在春节期间的短短8天内,最高收视率创下5.7%,平均收视率高达3.76%,创造了上海电视剧频道黄金档的收视率新高。从播出以来,始终占据电视剧频道收视首位,并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还直呼:8集太短了!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1)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2)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3)

网友们纷纷表示,阿拉上海闲话腔调老浓了!希望多一点海派情景喜剧!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4)

小文说:

传承本土文化,天然“语境”很重要

如今,上海人打开电视机,很难再听到阿拉自家额“上海闲话”。上海小囡不会讲上海话或者“洋泾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小文就曾经在地铁里听两个年轻白领谈论去医生(上海话叫“医桑”)那里看病的经历。一个“医森”来,一个“医森”去,听得小文好不揪心……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5)

今年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现身说法,呼吁保护和传承沪语和本土文化。市人大代表、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建议打造特色剧场来传承本土文化。通过打造一些特色剧场,比如本土剧场、海派剧场……让滑稽戏、沪剧、曲艺评弹等上海人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轮流演出,让本土文化有一块立足之地。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6)

还有一些代表也建议沪语进课堂、编入教材,让孩子从语言开始,接触本土文化。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也曾回应说,将在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在学校开设沪语选修课、兴趣课等。又有消息称,目前幼儿园的沪语选修教材已经编纂完成,将选择部分幼儿园进行试点。

但在小文看来,如果上海小囡要在课本里才能学会上海话,甚至还是“兴趣课”、“选修课”,未免也太可悲了些。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7)

有些人认为“推广普通话”、“学校讲上海话要扣分”等规定限制了上海小囡接触上海话的机会。但“上海话”作为上海人的“母语”,难道不是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的吗?

上海电视剧排行榜(它是最接地气的上海电视剧)(28)

小文小时候学校里也不允许说上海话,但一回到家,和父母对话一定是上海话,打开电视也能看到《老娘舅》、《红茶坊》等沪语剧集,想不会说上海话也难。虽然没有沪剧演员那么地道,但小文的上海话也算得上标准。毕竟,即使在学校里不能讲上海话,如果孩子在学前阶段、放学回家、周末休息、寒暑假的时间充分接触上海话,也足以学会标准的上海话了。

因此,孩子能否学会说上海话的关键并不在于课堂里是否有教学,而在于生活的“课堂”里,孩子是否沉浸在一个天然的沪语环境之中。如今很多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习惯,即使在家里也不说上海话,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当然,影视作品对于本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就像那篇热门帖子里说的:

“《老娘舅》这类的海派情景喜剧

就像是一面时代的镜子

照出了魔都满满的温情善良

带着市井气

却是最接地气的上海剧集”

你身边的年轻人还会讲上海话吗?

你是否期待海派情景喜剧的回归?

传承本土文化,你有什么好点子?


文丨蒋竹云 (部分图文综合自“上海潮生活”)

编辑丨Jocelyn、蘑菇君

来源丨文汇报(微信ID:wenhui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