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天国运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天国运动(初中八上历史第3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天国运动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二、时间:1851-1864

三、进程:1.前期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两年多的时间里,会众发展至两千多人,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2、开始:1851,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发展: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4、壮大: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全盛: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 防御: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8.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四、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五、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六、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 [1] ),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 ,客家人。

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 [6] 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 ;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孙中山也自诩“洪秀全第二”。但洪秀全奉行的盲目排外政策和不切实际的纲领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风等,都具有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