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位年近古稀的重庆老太太突然接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邀请,前往朝鲜参加友好访问。这是继朝鲜前劳动党金日成逝世后,她第三次接到朝鲜方面的盛情邀请。

老太太名叫胡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名战士。按照惯例,她每年都会接到朝鲜方面的邀请参加友好访问。

与往年不同的是,老太太在参观完金日成的陵墓后,便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

战地抗日,结缘朝鲜

胡真一,1920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的一户贫农之家,7岁时曾随家人一起迁居到牡丹江刁翎。

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对中国东北地区伸出了獠牙,日寇侵华的迹象愈发明显。

与当时绝大多数东北同胞一样,胡真一也亲眼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这也让年纪尚小的胡真一内心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胡真一16岁那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丹东,很快她就响应组织的号召,正式入伍。不久,胡真一和与她一起入伍的乡邻一起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

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时任第五军军长的柴世荣。

时年40岁的柴世荣对这个性格勇敢活泼的女兵很有好感,而胡真一也早已听闻柴世荣的英雄事迹,对他非常崇拜。在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撮合下,两人最终喜结连理。

柴世荣早年曾在吉林和龙县担任警察局副局长,他身材高大,喜欢行侠仗义,自打年少起便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加上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朝鲜话,在当地认识了许多来自朝鲜的友人。而在他认识的这些朝鲜友人中,有一位名叫金日成的朝鲜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3)

此人与他一样长得高大挺拔,且胆识过人,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两人相见如故,很快便结为至交好友。

金日成此时早已投身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当中,且一直活跃于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线。一次,金日成突然找到柴世荣,请他出手解救落难的同胞。面对金日成的请求,柴世荣在思索一番后决定挺身而出。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4)

在柴世荣的帮助下,金日成的战友被顺利地解救出来。但柴世荣也因为这件事被迫流亡到海外。

“柳条湖事件”后,柴世荣暗中回到吉林,与自己的老战友一起加入到抗日的队伍当中,金日成也组建了自己的抗日队伍,两人一同投身抗日的浪潮之中。

然而,在日寇的打压下,两支队伍接连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两人只好带领剩余的队伍秘密逃往牡丹江地区,等待着反攻的机会。

1936年,日军入侵牡丹江,柴世荣带着部队与日军在丛林中打起了游击战,柴世荣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5)

与此同时,胡真一所在的妇女团成员也被调到了战斗连队,也正是这一次调动让胡真一正式走上了抗日战场。

一方面要面对凶猛狡黠的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要忍受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胡真一和所有的抗联战士一起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部队在开完会后,作为军长的柴世荣带着一位身材高大的朝鲜青年回到了家中。在柴世荣介绍下,胡真一第一次见到了金日成,这位当时朝鲜方面的负责人。也正是这一次见面,让她与金日成一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6)

与金日成为邻,缔结战友情

那是在“七七事变”之后,由于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凡响,给日寇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抗联内部经过商议后决定,留下一部分小分队在原地执行侦查和突袭等任务,主力部队则暂时进入苏联境内,并加入苏联红军第88旅特别旅。

也正是这一次调动,让原本就认识的两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

依照苏联方面的安排,胡真一和丈夫柴世荣的家被安排在金日成的隔壁,两家仅有一墙之隔,胡真一就这样和金日成做起了邻居,直到1945年胡真一随组织回祖国收复失地之际,柴家和金日成做了将近四五年的邻居。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7)

来到苏联后,胡真一由于表现优异被编入四营七连当战士,并接受苏联方面专业的军事训练。繁重的军事训练让身处异国他乡的胡真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金日成乐观的天性和开朗的性格又为大家伙排解着忧虑。

金日成喜欢唱歌,爱讲幽默的笑话,他用自己乐观的天性感染着身边的战友,让他们暂时性地忘却远离故土的苦闷。

每到部队举办表演大会的时候,金日成总是积极主动地上台表演节目,为身边的同志带去欢乐的笑声,军营里的战友都对这位热情的朝鲜青年颇有好感。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8)

胡真一的大儿子出生后,两家的来往变得更密切。不久,金日成家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

闲暇之余,金日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逗孩子玩,他一边抱着两家的孩子,一边哼唱着自己家乡的民歌,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金日成用他的热情和乐观为身边的人带去了太多的快乐,两家人因此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9)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抗联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抗联内部一位师长的妻子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被敌伪军俘获,那位师长私自下山与敌方周旋,不曾想当他返回部队时却被某位领导发现,那位领导以他企图投敌、动摇军心为由要将他枪决。

柴世荣却坚决反对这个决定,也因此和那位领导起了冲突。最后,那位私自下山营救妻子的师长还是被下令执行了枪决,而柴世荣与那位领导人的关系也彻底闹僵了。

不久后,胡真一就接到密信,柴世荣要去执行秘密任务,而柴世荣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0)

此时,胡真一刚生下二儿子王辽宁。白天,她将儿子送到部队的托儿所后,便前去参加军事训练,等到训练完毕,她再将儿子接回来照顾。

丈夫的离去,让胡真一的处境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了解到胡真一的难处后,金日成一家主动向她们母子伸出了援手,在帮忙照顾她们母子的同时,金日成还教会了胡真一几首朝鲜的民歌,帮助她排解忧虑,而这几首朝鲜民歌也被胡真一记了一辈子。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1)

直到后来,胡真一才得知,柴世荣当日并未去执行秘密任务而是被组织上送到了抗联周边的一家苏联农庄接受改造,生性刚直的他最终也因抑郁成疾病亡于苏联。

时间转眼就到了1945年,在苏联潜伏多时的抗联主力部队接到组织命令,返回中国与日寇展开最后的决战,而金日成一家也要启程返回朝鲜。

在两家人离别之际,金日成将几件金首饰以及一些金子赠送给胡真一。就这样,在一起作战和生活了几年的邻居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曾经并肩作战过的热土。

这一别之后,两家人便再没有相聚,直到五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让世人记起了这段真挚的战友情。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2)

礼重情更重,50年后重逢

那是1994年的初夏,一位前来重庆学习的朝鲜族干部偶然间认识了胡真一的一位亲戚。

他从这位亲戚口中得知了胡真一的事迹,在这位亲戚的帮助下,这位朝鲜族干部见到了年过七旬的胡真一,并确认了她就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苦寻了半个世纪的那位老人。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3)

在这位朝鲜族干部的走动下,朝鲜方面很快就有了回应。

不久后,朝鲜方面就向重庆市人大寄去了邀请函,郑重邀请胡真一和其子王辽宁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接到邀请函那一刻,胡真一的思绪瞬间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苏联,记起了那片曾经并肩作战过的峥嵘岁月,也记起了与金日成一家朝夕相处的点滴。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4)

1994年的5月6号,胡真一与儿子王辽宁乘坐的火车来到了朝鲜首都平壤。刚下车不久,胡真一就被前来迎接的国宾级车队接送到了国宾招待处。

就在胡真一稍作整顿之际,国宾馆里便接到了金日成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金日成用胡真一熟悉的声调说到:“老战友,我找了你五十年呀!”话音刚落,胡真一两行热泪便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5)

次日,金日成带领王玉环和李素珍这两位胡真一的东北老乡,也是昔日抗联的老战友,在主席府上的会客厅接待了胡真一,金日成见到胡真一的第一句话仍旧如昨日那般亲切和熟悉。

他紧紧地握住胡真一的手,说到:“老战友,我找了你五十年,我想你呀!”声音是那般真挚、恳切,在场的所有人见到这一幕无不感动万分。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6)

简短的见面仪式过后,胡真一向金日成赠送了从国内带来的礼物,两瓶五粮液白酒和一套景泰蓝茶具以及一些文玩和字画。金日成仔细地端详着这些充满中国特色的礼物,赞不绝口。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7)

在金日成真切的邀请下,胡真一和王辽宁母子在朝鲜游玩了二十天时间。回国之际,金日成又赠送了几份极为珍贵的礼品。他先将王辽宁叫到跟前,拿出一块从瑞士定制的珍贵金表亲自为他戴上。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8)

接着,他又拿出另一块同样从瑞士定制的女士金表并为胡真一戴上,看着手上珍贵的金表,胡真一的心里沉甸甸的,极为过意不去,但金日成只是笑笑却没有做过多解释。

接着,他又拿出定制的纯金戒指,这枚戒指造型极为精美,一看便知它的做工极为上乘。除了这几份做工精致的礼品外,金日成还送给胡真一2万美元的现金,这在90年代的中国无疑是一笔巨款。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19)

更让胡真一感叹的是,这枚戒指与她的手指大小几乎可以说是完美吻合,丝毫不差。原来,金日成早已吩咐陪同胡真一参观游玩的女性工作人员测量胡真一的手指指型和大小。

就在自己与那位工作人员牵手之际,她早已按照金日成的吩咐牢牢记下了胡真一手指的大小,也就有了这份充满真挚情谊的珍贵礼物。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0)

望着这些珍贵的礼物,胡真一心里极为感动,一时间竟不知如何用言语去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但在她心里,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情谊却比眼前这些贵重的礼品更为珍贵,他见证了两国人民在对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时互帮互助的真切友谊。

带着这份珍贵的情谊,胡真一和儿子王辽宁踏上了归国的旅途。此刻,胡真一的内心里除了感动外,她还在思索着如何尽自己所能回报这份珍贵的情谊。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1)

祭拜金日成,提大胆建议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胡真一母子归国一个多月后,朝鲜方面却传来惊天噩耗,朝鲜劳动党,最受人民爱戴的国家主席金日成由于突发心脏病,在首都平壤逝世。消息传开,举国哀悼。

噩耗传到胡真一的耳中,她如遭雷击,瞬间陷入痛失友人的悲痛之中,儿子王辽宁在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回家中安慰悲痛中的母亲。

金日成逝世了,但他的儿子金正日对胡真一的情感却不减分毫,仍旧坚持每年邀请胡真一来朝访问。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2)

1997年,胡真一按照惯例再次访朝,在参观完金日成的陵墓后,胡真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连年访问朝鲜,使得她对朝鲜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了解,对比与当时的中国,朝鲜显然还有更大的改善空间。她向身边陪同她参观的朝鲜工作人员提议,朝鲜也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样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社会的制度才能得到最大的完善。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3)

对于胡真一的提议,朝鲜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说出了他们的难处:朝鲜与中国的国情不同,在没有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施行改革开政策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对于胡真一的建议,金正日其实也早有耳闻,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对胡真一抱有成见,反而一如既往地敬重她。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4)

胡真一之所以敢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完全是因为对老战友那份最真挚的情谊。她想为朝鲜人民做点实事,来回报金日成这份深厚的战友情。

因此在此次访朝之前,她便将金日成赠送给她的2万美元拿出来,加上自己的积蓄以及儿子王辽宁的部分存款,请求丹东市政府购买了100吨质量上乘的精面粉,运送给朝鲜政府。

金正日在检验完这批质量上乘的面粉后非常高兴,对胡真一报以最诚挚的感谢。

也正是胡真一这种将朝鲜人民装在内心里的做法赢得了金正日的尊重和爱戴,也赢得了朝鲜人民的爱戴。在她内心里,早已将朝鲜人民当做自己最亲的亲人,能看到朝鲜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她最大的心愿。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5)

结语

胡真一,一位生长在中国东北的农家女孩,在日本侵略者入侵故土之际,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站上了抗日的第一战线。

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身处异国他乡的她却仍不忘收复故土的初心。在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金日成一家向她伸出了援手,虽来自不同的国度,但共同的理想的目标却让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

即便已经跨越半个世纪,但这份浓厚的情谊却仍旧不减当年,这也是中朝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见证。

(1997年重庆老妇访问朝鲜)(26)

参考文献

[1]金日成找了她50年(上)[J]. 邹越滨. 红岩春秋. 2002(02)

[2]陈兴国,李宗贤.金日成与一位中国妇女的友情[J].中国老区建设,2001(1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