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都江堰

文/杨旭兵(四川都江堰)

本文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军阀突起,威胁到以曹操为代表的中央政权。然而,当时汉献帝实际上就是傀儡皇帝,权力实际操控者便是曹操。他精通兵法知人善任,用二十年时间逐渐打败北方诸侯统一秦岭以北地区。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1)

本文配图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 请联系删除

当时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孙氏家族,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北归,孙权借机统一长江流域。此时的另一个军事集团刘备,也有时间逐步完善自己的基本战略构想,相继占领西川形成三足鼎立局势。

刘备在入川之前,先以荆州为军事基地,徐图安身之所,眼望巴蜀西川之地,在军事上做了许多准备。然而,西川之主刘璋,暗弱昏庸,早已将西川地区弄得民愤极大,老百姓早有弃之另图之心。

刘备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从荆州出发,水陆并进,沿途所到之处,遇关即开,百姓纷纷拥戴。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广元、汉中,东至长江巫峡,南到云、贵,有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地区。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2)

建都立国之后,安抚百姓大封群臣,诸葛亮作为当时蜀国丞相,总揽政治、人事、军事、外交等一切事务。重中之重就是发展人口发展农业,他颁布一系列的举措,轻徭薄赋恢复农商,激励农民开荒种地,兴修灌溉水利设施。堰、塘、渠、闸,加固修缮,为将来集粮、集资、屯兵做准备,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时代,水利灌溉与农业发展就是强国之基。

《水经注·江水》中,对都江堰这样记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本,国之所资,以征丁一千五百人护之,并设立堰官管理。

诸葛亮设立了一名专职堰官来管理和维护都江堰,加强水利建设,确保了农业季节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了粮食渔业生产。亦从此影响至今,历代均设专职官吏,负责都江堰水利。其次,在成都西北有一柏条河,为预防洪水冲刷低洼地带,保护农田不受水涝,诸葛亮沿河修筑了一条九里长堤,世称“诸葛堤”,至今遗迹可辨。诸葛亮在一系列重农措施中,突显水利建设。

今天,在故垒传说中,还依稀感知到历史的回荡。平畴沃野中灌渠如网,五色斑斓的农田,稻谷飘香,那是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秦汉时的湔氐堰道,湔氐亦皆汉化,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这个都安县之名也来自都安堰。据说,刘备入蜀后,成都平原西部的少数民族羌人和獠人时常骚扰湔氐道一带,威胁大堰安全。诸葛亮派大将马超带兵前往驻守,出兵前,诸葛亮与马超相约两人分别在手心用一个字写下这次出兵的策略。 当两只手都展开后,两个“和”字出现在眼前,两人相视而笑。马超到达后,礼遇羌、獠首领,并将刘璋时期取名的“镇夷关”改名为“雁门关”,把“镇獠关”改名为“獠泽关”,使羌、獠和汉族群众自由通商,贸易往来,得到羌、獠首领和群众的欢迎。每至水利工程岁修,羌、獠首领还派人帮助岁修,不仅搞好了民族团结,还保证了大堰安全,蜀汉政权全境都十分安全。于是将“湔堰”改名“都安堰”,“湔氐县”也更名为“都安县”。此后,马超坪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3)

本文配图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 请联系删除

诸葛亮担任丞相之后,兴水利重农桑,搞冶炼,积粮屯兵修整备战,为北征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以堰为本,兴修水利,动国之资,为蜀汉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他作为蜀汉丞相,深知水利对国家对农业的重要性,诸葛亮作为军事家更加知道,从古至今,被争抢到的地域有利有弊,地理位置优越及经济富庶,极有可能成为争抢的对象。

然而川西平原的富庶和繁荣,大半的功劳,都离不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战乱中屹立的都江堰,如何做到2200多年不倒?从李冰治水之初,人们就不断总结经验,顺应水势借用水力,清理泥沙积石,聪明的古人想出许多办法。

诸葛亮深知治蜀先治水的道理,革除了许多工程维修上的旧规弊病,将眼光放在都江堰灌区江河治理上,总结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提出并制定新方案:春灌、夏防、秋巡、冬修的规律,将以往民间集资维修,改为由国家出资民间出力,并设立专职、专人、专技术的管理制度。每到春季农田灌溉时,为了省时节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春灌用水的利用率,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小沟渠上的专用设施,名叫“羊圈”,就是一种根据沟渠形态、宽窄深浅面制作的木制拦水设备,将其卡在沟渠上,然后铺上竹篱笆,主要起到拦水灌溉作用,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又改善了水流失过多的状况。

以前是用木材制作的方形截流器材,中间有槽子固定,用时将同样大小的木板与槽夹在一起,再固定在沟的两边,就起到截流引水灌溉作用,直到今天有的地方仍然还在用。春灌时节取水地势高的地方,诸葛亮又发明水车,借用水力旋转引水上岸,沿江两岸处处可见。而我们现代人,用电力提灌,那就方便快捷多了。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4)

然而, 从先秦李冰时代到诸葛亮入川跨越几百年时间,战乱时期根本不会有时间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早已不可用,入川建国后,经过一年的调整准备,着手兴修水利发展农商,让蜀国国力逐渐强大,人口得已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

诸葛亮一生谨慎,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经常派主管农田水利的官员视察岷江灌区,沿江河道两岸设观察站,还组织成立夏防、秋巡指挥部及巡逻队,洪汛期间,如发现汛情锣声报警,五千步为一站,站站相传,洪汛期还增加烟火报警法,但见烟起,站站相传,相当于今天的防汛指挥中心。将整个灌区管辖权收归国家所有,并颁布一道法令:以九里堤护卫成都,防水患,修筑堤坝开通沟渠由民间出力,不许侵占沿江防汛实施,损坏者必重罚,有犯者须严惩。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江河管理法,后人借鉴他的许多做法,这个大概就是最早形成的由国家管理制度约束的都江堰管理局。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5)

汛期来临之际,沿河两岸高筑河堤,竹篓固石,确保两岸河堤交通顺畅,河道通畅无堵,确保防汛物资充足,以便洪水季节防汛物资能及时送达,为蜀汉政权积蓄了大量财富。从而大大提高了都江堰灌溉面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提高都江堰各条河流沟渠的使用效率,逐渐把川西平原改变成富裕肥沃的天府之国。

我是个三国迷,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看了无数遍,有关于诸葛亮治理都江堰的记载很少,民间传说也是模糊不清,但确有此事,后来专程去武侯祠旅游,想找相关资料作为佐证,也是无功而返。

一条岷江河,一个都江堰,就是一部水利工程学教科书,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来到都江堰就被它的魅力所震撼,由衷地发出敬重之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人们前来瞻仰它研究它,许多世界顶级水利专家专程前来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带着疑惑而走,都江堰早已成为一部世界水利史的宝典,早已成为世界水利科学的殿堂级教科书。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6)

其实它没有那么多的奥秘,当你走到水利工程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鱼嘴”就可一目了然,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幅天然图画,天、地、人,自然相融相合。四六分水,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两千多年的世界水利奇迹,充分利用中华道教文化,华夏民族精神智慧,就是它的精妙所在。

作为一个都江堰人,我要向世界大喊一声,你所知道的世界几大奇迹,有的只成为残垣断壁或历史遗迹,有的早已失去使用价值,有的早已失去防御功能,只用于象征性的研究或者是学术研讨,纵观中国历史,因缺水而亡的文明古国太多,丝绸之路沿线上消失的楼兰、龟兹、身毒、高昌、于阗、康居等西域大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其主要原因就是水源缺乏。

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水而兴,因水而闻名于世界,都江堰就是非常好的范例。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而居,人畜才能得到发展,一个城市有水则秀,居住有水则美。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7)

真正能为人类造福的奇迹有多少?今天的都江堰流域面积一千多万亩,受益区县达四十多个,福泽滋养人口两千多万,在当今世界有利于人类的水利工程几千年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工程除了都江堰,别的地区还有吗? 它孕育出道教文化、水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8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再次授予都江堰灌溉区域为世界灌区工程遗产,一个地域面积很小的县级市,居然拥有被全世界公认的三大世界级的遗产,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治水先辈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付出,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出中华民族高超的民族智慧,让今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受到庇佑,是每个川西坝子天府平原的人们的福气。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逝于渭水之滨的五丈原,终年54岁,川蜀百姓闻讯号啕大哭,悲伤不已,因其远在汉中,不便亲临祭拜,蜀中百姓不论男女都以白巾缠头以示纪念,这就是为什么云、贵、川百姓戴孝帕子的由来。

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离堆公园堰功道上,为表彰历代治水功臣,将十二治水功勋青铜塑像排列两边,以示后人瞻仰,诸葛亮名列十二治水功臣之首。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为官公正无私,首开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出师表》足可说明他的家庭财产明细。他为四川人民留下许多美好传说,被历代统治者和百姓奉为清正、廉洁、忠心、正直的化身,唐代大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后,游武侯祠留诗赞叹。

2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水利兴则国兴旺,如今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富饶肥沃绿油千里,都江堰功不可没,科学化合理化调配水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号称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年仍然造福人类,乃是当今奇迹。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8)

诸葛亮在都江堰塑像(逍遥走天下手机拍)

都江堰:人类工程,不朽的奇迹。

【作者简介】杨旭兵 男,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人,1968年生。现为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群众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都江文荟》编委、“岁月都江堰”编辑部主任、《玉垒诗社》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青城吟》《相遇是缘》《猴年感怀》《月圆中秋》《水浒中的智慧》《说吃》《水墨国画》《春天您来了》《明月寄相思》《秋韵》等见于报刊。

诸葛亮都江堰(三遗之城掌故篇)(9)

本文选自2021版《三遗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