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州机务段救援车间叶柏寿救援列车,活跃着这样一位普通职工。作为一个班组的工长,他和另外7名班组成员共同承担着锦承、叶赤、魏塔等铁路行车线路事故快速抢险救援工作,他们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他就是叶柏寿救援列车作业三班工长----李树新。

铁路行车工作安全(做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1)

2004年,李树新从原机车检修岗位调整到救援车间叶柏寿救援列车,从原来的“修车匠”改行成为了一名救援起复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掌握救援岗位技能,提升自已的技术理论水平。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在演练场、工具车里,捧着书、看着图,对照救援工具一件一件地了解认识它的性能、使用方法,把每种救援器材一件一件分解、安装了解它的内部构造,掌握它的工作原理。 为了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他从台车捆绑技能练起。由于车辆下部空间范围狭小,人钻入车底只能蹲在地上进行捆绑操作,20多斤重的捆绑链条全靠人两只手臂的力量,由于他身体单薄,手臂力量不足,造成每次捆绑作业不是时间超时就是捆绑效果不理想。为了使自已在台车捆绑项目上早日达标,他坚持每天加练20次的台车捆绑练习,边捆绑、边琢磨窍门,时间一长两只手臂又酸又胀,两条腿都蹲的麻木了,即便是这样,他却没有因此间断过训练。

铁路行车工作安全(做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树新正是以这份对铁路救援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充实自已业务理论水平,练就了过硬的岗位技能。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历练,他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一名合格救援起复工的素质和能力。小到一个安装卡环,大到简易台车组装,每一件救援机具器材,从规格型号,到构造原理、再到使用方法,他都烂熟于胸。台车捆绑实作也比规定的标准用时缩短了5秒钟,虽然只是短短的5秒钟,但这些却是他千百次的努力付出所取得的成绩。在机务救援系统考核评比中代表叶柏寿救援列车出色的完成了各项考核任务。

铁路行车工作安全(做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3)

2017年,李树新因工作成绩突出、技术水平过硬、同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他担负起了实力相对薄弱的作业三班工长职务。为了尽快提升班组的整体工作实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主动与责任区内技术薄弱的职工结对子,充分发挥自已的理论优势和技术实力,手把手、面对面传授岗位技能。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党员高国东在车辆拉复救援项目中选用式车辆复轨器的方法不正确,虽然以前多次纠正其错误,但是每次高国东在选取复轨器环节都不能做到快速、准确。然而铁路事故救援的性质就是争分夺秒地抢救事故、迅速恢复通车。李树新深知救援机具器材选用错误将极大的延误事故现场线路开通时间。为了让高国东尽快地正确掌握复轨器的选用方法,他搬运60多斤重的复轨器从器材的选用辨别到安装技巧、一次次、一遍遍讲解示范,最终使高国东熟练地掌握了组合式复轨器的选取使用方法,提高了事故现场救援水平和能力。

铁路行车工作安全(做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4)

随着今年铁路春运工作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班组职工冬季作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意识,李树新结合救援车间开展的冬季季节性安全教育活动,收集整理了数年来因违返人身安全、作业安全而发生的事故案例。每次班前预想会,他都会给大家像讲故事一样讲解一起事故案例,讲经过,找原因、查问题、定措施,不断增强大家人身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大家牢固树立“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救援演练现场,他也会结合不同的演练项目,排查不同的安全风险,认真落实好安全卡控措施,确保现场作业人身安全万无一失。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作业三班的职工个人技术素质和班组整体工作实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成为了叶柏寿救援列车中的排头兵。

铁路行车工作安全(做好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5)

正是他,一个普通的机务救援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已的青春和年华,把自已的光和热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铁路救援事业,用自已的行动践行着机务救援人的誓言---“我们是铁路行车的最后一道屏障”。(徐斌、纪宏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