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甜品(旧时的甜点)(1)

旧时的甜点 /程兆强

旧时的甜点 我爱吃甜点,尤其是老口味的,想起以前吃过的甜点,口中还会生津。

我说的甜点是糕点,济南人把称它作点心,蛋糕、桃酥、蜜三刀、炒糖、牛舌酥、饼干都在此列。我最喜欢吃的是蛋糕。

旧时的蛋糕有圆蛋糕、长蛋糕之分。圆蛋糕扁圆形状,底部像一圈裙边,外观呈酱红色,内瓤是蛋黄色,味道浓香馥郁,老少都爱吃,只是外层油性稍大一些,不用竹筷夹着吃,手上会沾油。长蛋糕为长条形状,两端半弧形,橙黄色泽,外焦里嫩,干松微甜,油性小一些,手拿着吃不会沾油。在老济南,长蛋糕又叫长寿糕,尤其老年人爱吃,除了本身好吃外,还讨“长寿”的好口彩。旧时家中长辈过生日,没有送生日蛋糕一说,儿孙们大都会提上两斤长寿糕为长辈祝寿,其寓意深厚,极讨老人喜欢。记得我奶奶爱吃长寿糕,每天早上吃一两块长寿糕,喝一碗家人为她冲的“冲鸡蛋”(将一个生鸡蛋磕开打匀,用沸水冲烫,济南人称它为“冲鸡蛋喝”),几乎是她固定的早餐。记得每当这时,奶奶会特别开心,她觉得很有福、很享福。

幼时,总是不明白,桃酥模样不像桃,里面没有桃,为何叫桃酥?后来才晓得,桃酥曾经叫过核桃酥,是因为其表面皱裂,极像核桃的外皮,并且原来确实添加过核桃仁,加之它浓香酥脆,于是有了桃酥的名字。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在唐朝时候,景德镇的一名陶工在烤制瓷器时突发奇想,把带来的面粉搅拌后放到窑炉上烘焙成饼,又因他常年咳嗽,有食用桃仁止咳的习惯,便在烘焙时加了一些桃仁碎末,后来,此饼便有了“桃酥”之名。 桃酥确实好吃,它甜而不腻,酥而不硬,脆而不焦,尤其是酥脆,深得人们喜欢,故老济南人给它取了个“到口酥”的通俗名。说起桃酥之“酥”,想起了一件旧事。

旧时春节,济南人有走亲访友的习俗。自大年初二开始,不管是近亲远亲,不管是姑表姨表,七大姑八大姨,一律要走个遍,有的人家里亲戚多,到了正月十五还没走完。那时,也就是1970到1980年代走亲戚,除去特别的至亲外,通常携带的礼物是二斤点心、两瓶白酒、一斤花糖,而那点心多是桃酥、番饼、炒糖。当时,蛋糕是贵重食物,一般亲戚享受不到这种待遇。那时生活贫寒,往往今天你带来的礼物,明天我会带着去看别人,礼物来回流转,而那酥脆的桃酥,在这走来转去的流转中,常常成为一包不成样子的碎点心,实在没法“流转”了,才会自己享用。虽然桃酥碎了,味道不会变,用热水一冲,可与油茶媲美。不过,尽管味道好,也只能算作贫穷岁月的无奈之事。 老济南人把蜜三刀称作蜜食。其实,这两个名称都很好,蜜三刀突出其方块形状上有像刀划过的三道线,蜜食无疑是说它像蜜一般甜美。在济南,蜜食做得最好的是泰康老号,泰康的蜜食外观晶莹剔透,口味甜蜜芳香,外观和口味都做到了极致。除了泰康号的名牌蜜食,我还吃过一位食堂大师傅做的蜜食,味道很地道。这位师傅年轻时在济南一家点心铺里做过伙计,会做许多式样的点心,退休后在家无事做,重拾旧技,做些点心送给亲朋好友分享。他做的蜜食好吃,不足之处是色泽太重、太黏牙,牙口不好的话,最好别吃。

古时的甜品(旧时的甜点)(2)

说了蛋糕、桃酥、蜜三刀,其实还该说一下饼干。有人会说,饼干是机制食品,缺少传统工艺不说,没有食品特有的新鲜质感,只是保质期长、携带便利。是的,这些都没错,饼干的长处就是携带方便,易于存放,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以前,一个很长的时期里,饼干曾和许多点心一样,是老少咸宜的食品,并且也承担过迎来送往的礼仪重任。在济南,做饼干最好的是国营济南食品厂,其出产的香酥饼干、牛奶饼干享誉山东,外乡人来济南都会买一些,带回家馈赠家人亲友。我特别爱吃牛奶饼干,有时错过了饭点,会花三毛二分钱买上一包,能吃两顿。

现在人们已不太喜欢甜点了,就是那些爱吃甜点的老年人,也吃得极少了,而那天生爱吃甜食的孩字,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也吃得越来越少,以致有许多两岁以下的幼儿,已被父母禁食甜食。 我喜欢甜点,觉得甜点是世间的美食,吃甜点是一种享受。尽管近期以来,我多次被人提醒少吃甜点,吃多了有碍身体健康。可是,我仍把它当做一种美味,我觉得在“酸甜苦辣咸五味”中,甜是上味。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