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1)

“上梁”是家乡的习俗,是建房时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是一家人的大事,一般马虎不得,场面热闹而隆重。在经过看风水、择宅基、砌墙、安门窗、做梁椽等多重程序和活动后,才进行上梁仪式。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2)

上梁的时间大多择于“月圆”、“涨潮”时辰进行,取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之意。梁的正中贴有“黄金万两”或“福星高照”等吉利语的大红纸,为了避邪,梁上还挂有艾蓬、蒜头等物,还有万年青、小铜钱、沉香、荷包米袋,预示着万年长青、金钱满堂、香气四溢、代代五谷丰登。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猪”(即用猪头一只,猪尾一根,意即全猪)、鱼、鹅、豆腐、蛋、果品等,用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门的两侧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红纸对联,梁之两端挂红绸,红绸下垂清顺治铜钱一枚,取“平安和顺”之意。上梁的人一般是木工和瓦工中德艺双馨的师傅,上梁前,领头师傅要用酒壶浇酒,从梁头浇到梁尾,浇毕,主人发给领头师傅“红包”。接着领头师傅互相打过招呼,便喊“上啊,大吉大利!”用绳子拉梁慢慢上柱端,梁的东端应高于西端而上,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白虎要低于青龙。此时鞭炮齐鸣,待正梁敲进榫内,便往下抛上梁圆糕、粽子、枣子、糖果等,即“榜上高中”之意,边抛边唱“上梁歌”:

日出东方一点红,东翁请在华堂中。 金盆玉杯聚八仙,富贵荣华万万年。 。。。。。。

栋梁含正一齐平,平平安安代代传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3)

此时主人家的儿子、媳妇便拉着一条红被面,把抛下的糕粽接住,示意传宗接代。凡抛到被外的,或有意抛向观望的人群,大家纷纷哄抢,大声喊好,一应一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称“抢上梁糕粽”,而亲友们将一段段五颜六色的布料搭在梁上,以示庆贺。于是,一栋新屋就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立起来了。至晚,主人家办上梁酒,宴请师傅、帮工和众亲友。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为自己写过一篇《新居上梁文》,其中写道:

“抛梁东,坐看朝暾万丈红。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抛梁西,万里江湖路欲迷。家本秦人真将种,不妨卖剑买锄犁; 抛梁南,小山排闼送晴岚。绕林鸟鹊栖枝稳,一枕熏风睡正酣。 抛梁北,京路尘昏断消息。人生直合住长沙,欲击单于老无力。 抛梁上,虎豹九关名莫向。且须天女散天花,时至维摩小方丈。 抛梁下,鸡酒何时入邻舍。只今居士有新巢,要辑轩窗看多稼”。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4)

现在读来,还是那么朗朗上口,在词人自己能够住上新屋的同时,还不能忘却国家的安危,不能忘怀人民的疾苦。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5)

同村的张大爷家砌新房,是砖木结构的,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那时家家生活都比较清贫,缺钱缺粮,能砌几间新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从张大爷家新房开工始,我们就一直盼望着快点上梁,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香喷喷的圆糕和粽子太有诱惑力了,每天放学后,总要绕道去那里看看,生怕一时错过。直到有一天凌晨,在睡意朦胧中被父亲叫醒,说是张大爷家就要上梁了,快点去抢糕粽,我和小弟急急忙忙穿好衣服,一路奔跑,当我们跑着到达时,已经有许多人了,还有邻村的大人小孩呢。只见张大爷一家人在忽前忽后地忙碌着,摆祭品、贴对联、准备鞭炮等,不一会,那领头的两个师傅沿着脚手架爬到了房子的山尖上,慢慢地把正梁往上吊,当正梁的两端放进榫里时,一时爆竹炸响,上梁师傅一边唱着上梁歌,一边往下抛着糕粽,下边的人一忽东一忽西的哄抢着,嘴里还不停地上呼下应地喊着好。这时鞭炮声、欢笑声、叫好声、上梁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好的上梁生活画卷。那天,我和弟弟抢到了不少糕粽,还意外地抢到了一个伍角钱的红包呢!这让我们弟兄俩高兴了好一阵。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6)

现在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现在家家都富的“冒油”,房子盖得一家比一家漂亮,与城里的别墅没有两样,从材料到建筑都一次性地承包给了建筑公司,以前的那些复杂程序已不复存在,只有在上正梁时,放一放鞭炮而已。去年过节回家,父亲说现在村里不让再私自盖房了,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建造,逐步实行村镇生活城市化。我坚信:再过三十年,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将会逐渐地消失,先进的生产技术会一个个地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欢乐、幸福的事将一件接一件。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7)

鲁班七号古诗原文(上梁礼赞鲁班诗)(8)

倩姿独秀嫩香腮

清江一曲抱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