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1)

特殊时期,又要居家办公

又要买菜做饭、又要智斗神兽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忙不过来的时候,

哪些才是教育孩子需要抓住的重点?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2)

由上海市妇联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上海亲子教育自媒体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讲坛,在收集听取家长热点反馈的基础上,推出
《疫情期间,家庭教育要做的“减法”和“加法”》《居家在家,如何与“焦虑烦躁恐惧”共舞》《网课时代,如何打造内驱力的孩子》三讲特别节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观点,

看看家庭教育该怎么做“加减法”吧

↓↓↓

家庭教育要做哪些“减法”和“加法”?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3)

杨雄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

上海社科院社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双减”政策后,减轻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不要加课、加陪读,让孩子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不要高压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小学阶段,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这是做“减法”的结果。

家庭教育要做减法,首先就要减去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减去平时过分的叮嘱、对功课过分的要求。特别是疫情期间,家长在家里不要做监工,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功课,允许孩子有一点小秘密和自由的空间。孩子有自尊,他也要有自己留白的一部分。很多父母总感觉孩子在上网课会开小差,送一点水果进来,找个什么理由进来看一下。其实孩子很敏感,你要充分信任他。整天上课也很无聊,要允许他开点小差,这也是孩子自己在做心理调试。在一个很狭隘的空间里,允许他偷点懒,放空一下,在家里适当做做运动,放空焦虑,他的大脑有氧以后,反而更有利于集中精力。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4)

家庭教育更需要做加法。首先要加一些生活化的教育。家庭教育不仅仅只是学业上的学习,更是生活化的学习。家长可以利用疫情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机会,和孩子做很多事情,一起做游戏、做蛋糕、做烹饪等等。而且教育部这次专门有劳动教育的规定出来,把烹饪纳入到义务教育必修的课程。所以趁这次疫情居家学习时,可以进行生活化的教育,提高亲子互动、改善关系。比如做蛋糕、做菜,都会培养孩子很多兴趣,这种专注力可以迁移到学习上去,生活学习对一个人的专注力、秩序感培养非常好的。生活和学习不矛盾,这是要做“加法”。

第二个加法是要增加孩子秩序感的培养,增强作息规律性。经过这么久的居家学习,可能孩子的时间都移位了。从现在开始半个月之内要恢复到孩子上课的节奏。按时起床、吃完早饭就做作业、上网课、要预习等等,让他恢复到回学校的节奏。恢复正常的作息制度和作息时间,对特殊的疫情时间至关重要。如果恢复得好,经过两个星期过渡以后,孩子回到学校就不会有焦虑感,这是一种心理的修复,为正常返校做准备。

第三个加法是要增加培养孩子确定性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不可预测的,用社会学的说法是“乌卡时代”(VUCA)——易变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我们怎么样用可控的方法来应对不可控、不可预见的“乌卡时代”,这要给孩子培养一种抗逆力。迎接挑战的心理弹性,这对孩子非常重要。过去以为非正常的事情,将来可能都会出现,时间被打断、学业被打断,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各种风险和灾难,怎么办呢?越是这样不可控的“乌卡时代”,越要培养孩子勇敢对待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风险挑战能力。培养孩子生活上克服困难的抗逆力,也就是“砺商”,这可能在未来社会更重要。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5)

“砺商”怎么培养?生活中的困难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特别是一些小困难、学业问题、同辈交往问题,甚至是师生关系,都要孩子自己勇敢对待,学会自我保护,这些学习在未来的社会中比单一的做功课要重要的多。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槛,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不可能一生中都是在非常幸福的状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我们要做好吃苦、意外、灾难事件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物质准备,自己身体潜能的技巧准备等等,这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6)

大J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育儿畅销书作者

自媒体“大J小D”创始人

资深阅读推广人

我女儿已经二年级,在家里上网课。我陪着她上网课之余自己要上班,还要做家务、抢菜,很多事情都不踏实。自己在忙,转头一看她好像又在开小差了,火就起来了。后来我自己觉得不能这样。第一亲子关系不能损坏,亲子关系一旦坏了,补也补不回来,孩子不理你,再怎么教育他也不听。第二不能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其实疫情在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孩子的成长,包括我们都是一辈子在学习的。假如因为疫情网课这段时间,让孩子觉得学习很痛苦,一学习妈妈就变成了大怪兽,每天在那里骂他,这是得不偿失的。

我想明白这个,就给自己做加减法了。我先开始做减法,把对学习的要求稍微降低了一点。说实话这件事情很难,因为学校老师也很负责,我就主动去跟老师沟通。

我在生活教育方面做了加法。这次疫情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让我女儿和老公都参与到了家务和做饭,我女儿在这次疫情中学会了做菜。一方面我觉得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另外孩子做饭的时候其实也是智力开发,首先要有记忆力,要记住菜谱和做菜的步骤,其次还需要有计划性,还能提高专注力。当做成了一道菜,孩子的成就感很高,这件事情对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很有帮助,她突然觉得“我很厉害”,这个感觉就是最好的自驱力。

我还做了一个加法就是尽量让家里的作息能够正常化。如果疫情、大环境的变化不可控,最关键的让自己家庭环境正常化。家里一家三口可以正常作息,每天都是这么早起。我跟我女儿有早锻炼,一日三餐认真准备、认真吃。这种互相激励,心理健康、心理状态,让家庭环境正常化,这也是我们家一直在做的一个加法。要让孩子明白,不管未来是怎样的世界,好还是差,发生任何大环境的变化,永远能够过好自己。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7)

如何把握培养孩子的“松紧度”?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留白。有些父母平时把孩子抓得太紧,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一定的空间,需要单独的思维,希望家长不要打扰。特别是疫情期间,一家人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吃饭也在一起,孩子就有一种压迫感,应该让孩子有一种自由的空间。可以给孩子一个单独活动、学习、休息的场所,这样对孩子心理的自信、自控、把控力的培养有意义,不要什么东西都依赖父母,让他去处理一些他能够处理的事情,培养与他年龄相仿的能力。父母不要老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放心。现在的教育观认为,要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允许他保留一些秘密,除非他愿意和你分享。可能他有一些记日记的习惯,喜欢关起门来自己做一些事,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时间,留一点空间给他,这对孩子的心智成熟、自信心、事物的把控、独立生活有好处。

家长的“放和管”,就像水龙头一样。水龙头拧太紧、拧死了不行,拧太松要滴水,只有在松紧适度的时候最好。培养孩子也是一样,在松和紧之间是一个智慧,要做智慧父母。所以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实践的科学。亲子关系需要聚焦到大家最舒服的距离,不能太靠近也不能太疏离。

亲子关系的“水龙头”,就是父母既要给孩子爱,又要给他独立空间。举个例子,学习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怎么解决?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蔡加尼克效应”(这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经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要利用蔡加尼克效应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亲子关系的“水龙头”。比如说他作业做不出来,考试在班里不理想,没有达到你的目标和要求,怎么办?不是棍棒打骂,要分析原因。孩子在学业上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能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可能包括知识点没有掌握,内驱动力不够,或者从小的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问题出来怎么办?你火冒三丈,整天打不行,水龙头拧很紧,那些是没用的。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8)

有个办法家长可以借鉴。家长可以让孩子由易到难做作业,不要一开始就面对高难度的题目。人的心理,一方面有未完成任务的闭合心理,我们叫闭合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同时他有对困难躲避的本能,这是一个矛盾的双重题。他一方面希望克服困难,一方面危险来了有躲避困难、逃避困难的自保。蔡加尼克效应就是利用他的双重性,完成任务前要先预热,从复习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开始,或者让他看清题目,不要一开始就做题目,题目没有看清就写作文,离题万里,到考试更乱。

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的升级过去以后他会挑战自我,做功课也是一样,当他预热15分钟以后,大脑开关已经进入了稳定状态,这样就可以再进入到有难度的题。利用大脑的切换,利用大脑的未完成性任务的自驱力,以及大脑对自己完成任务的奖赏,家长的这个水龙头要有机结合。具体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来进行操作。

多子女家庭怎么处理亲子关系?

多子女家庭就在玩、哭、闹、争、打、吵的过程中学会了妥协。哥哥姐姐 玩5分钟,弟弟妹妹再玩5分钟,姐姐让给弟弟,弟弟让给妹妹,孩子就学会了秩序感,学会了妥协,学会了自己利益的以外还有他人利益的存在,这就是多子女家庭的好处。从小在这种打打闹闹、争争吵吵的过程中学会了跟别人分享,所以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到了社会中,可以预测要比独生子女在处理关系方面更有进步。

多子女家庭,父母首先要做到公平,每个孩子同等享受爱,就不会有什么心理的障碍。第二个让孩子自己去互相陪伴,父母不要过多参与。其实孩子相处、修复的能力、处理关系的能力比我们强,我们要相信孩子。

父母也要意识到,性别有差异,每个个体有差异。就像麦穗一样,有些长得快、有些长得慢,有些粗有些细,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人人都可以出彩、人人都可以成才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过于担心和抱怨。

多子女家庭的家长也是要做减法。父母要区分打架和打闹是不一样的,多子女家庭的打打闹闹是越打越亲,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谈判能力和策略、交换能力等等。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除非孩子来找,向爸爸妈妈求助了,你可以做一个仲裁者。我看到很多的多子女的家庭,孩子在那里打得很开心,爸爸妈妈过去说你是姐姐、你是哥哥,你要让让,这其实就破坏了孩子自我解决冲突、自我成长很重要的机会。

加减法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道加减法大部分人不会做)(9)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