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株红榄李“野外求生”

村民:我们会一起保护它

怎样辨别真假红美人桔树,海口112株濒危红树红榄李野外试栽(1)

红榄李树苗

怎样辨别真假红美人桔树,海口112株濒危红树红榄李野外试栽(2)

王式军将一棵红榄李树苗小心地抱在手中。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摄

2014年,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调查报告》显示,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全国仅剩余14株,全部分布于海南,形势危急。为拯救红榄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王式军饱尝了人生的悲和喜。他冒着被人误解笑话的压力,扛着妻子患癌的痛楚,承受着一次次失败带来的打击,终于培育出连专家都难培育出来的红榄李。

南国都市报11月2日讯(记者杨金运)11月2日,在海口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学保护站附近的红树林里,112株红榄李被从保护区管理局旁的苗圃移出,即将开启野外的“生存之旅”。一旦它们成功存活并繁育,将缓解红榄李的濒危现状,也将改写红榄李的历史。

11月2日上午,天有点阴,潮水正在往上涨,穿水靴涉水的王式军用小刀剖开营养袋,把一株带着泥土的红榄李苗插进挖好的小坑,用手扒泥捂住红榄李的根部。种完一株,他抬起头对同伴说:“现在还有潮水,种不稳,等潮水完全退了,我们还要再敷一些泥。”

约70厘米高的红榄李苗已经分枝,长得结结实实,迎风摇曳。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告诉记者,如果这些红榄李苗从苗圃移出后在野外繁育成功,东寨港的红树品种将由35种增加到36种,涵盖全国所有的红树品种。

按此前的计划,红榄李幼苗移出苗圃后,计划分种到4个保护站。但考虑到种植环境,管理局改变了方案,选择移种112株到道学保护站,再移种20株到塔市保护站。

当天来给王式军帮忙的,是道学村委会的6名村民。“我们祖孙就靠这个守护了。”道学村委会副主任王英江捧起一株带着营养袋的红榄李幼苗,脸上满是自豪。王英江40岁,住在红树林边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红榄李,“听说去年的时候,全国只有14株,熊猫都没这么珍贵。”王英江说。

种下这112株红榄李之前,王式军和这些村民已经忙了10天,除草,挖坑,搭防老鼠的铁丝网,对泥土进行消毒。王式军知道,这仅仅是一个新考验的开始,要让红榄李存活下来,还要度过关键的寒冷冬季。王式军已经准备买薄膜帮助红榄李对抗严寒。

“要让它们活下来,还要下很多功夫。”王式军对同伴说。王英江抬起头,语气坚定地打包票:“我们不但会参与种,还要参与保护。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回到村里我们会给村民宣传,让大家一起来保护红榄李。”能一起来种红榄李,王江英感到很骄傲。他说,等有了孙子,会带孙子到这里来,告诉他,“这是你爷爷当年和王式军师傅一起种的红榄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