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诗言志,也以诗交友。他们往往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一种方式,常常互相唱和,或者在有所感受和表达的时候赠诗给亲友。如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便是对挚友刘禹锡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1)

而同样有被贬谪、遭弃置境遇的王昌龄,他的挚友李白也曾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表达对他的同情及关切。对于李白的这首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它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早已名传千年。其中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动人心弦。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2)

唐玄宗天宝七载,也就是公元748年,五十一岁的江宁丞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的罪行,被贬龙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县尉。身处扬州的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消息后,便写下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的前两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主要是用比兴手法,渲染了环境气氛的凄凉哀愁,以此来表达对王昌龄被贬谪、遭弃置境遇的同情。它的意思是说,在这杨花落完、子规鸟啼鸣的季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县尉,贬途更是要经过五溪。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4)

首先,“杨花”有漂泊无定的特性,“子规鸟”则相传啼声哀婉凄切,可见李白结合王昌龄被贬龙标的境遇,着重表达了他身陷宦海的飘零之感,以及无法欢聚的离别之恨。其次,“五溪”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这里主要是为了突出王昌龄贬途的遥远与艰难,表达了李白对他的同情及关切。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我把我这一颗忧愁的心思,寄托给那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明月本是无情物,但这里的明月却是被李白赋予了人的情感。也就是说,李白对王昌龄被贬产生的愁思无人理解,只能将它寄托于明月。

而“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是能够分照两地的,所以当远方的王昌龄,抬头看到那明月的时候,便能明白李白所寄托的深厚的友情。另外,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不护细行”,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因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所以王昌龄自己就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以表明纯洁无辜。

李白写的王昌龄左迁龙标(王昌龄被贬龙标)(6)

刚好李白这首诗中的明月,亦象征着纯洁、高尚。这便说明李白懂王昌龄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所以要通过明月将自己的一颗同情及关切之心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送达不幸的迁谪者王昌龄。从写法来看,李白这首诗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后两句更见真情。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它的篇幅短小,只有短短4句,也没有追叙与王昌龄昔日相聚的情景,但是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仿佛都拥有了情感,都拥有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总之,这首诗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名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