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婚恋关系?

婚恋关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婚恋的行为主要受“婚恋市场”、“当事人的人格”两大因素决定。

我们的婚恋行为首先是受婚恋市场的影响。影响婚恋市场的因素主要是但并不限于:

1、阶层。2、经济。3、颜值。4、性别的比例……

婚恋的行为,排开市场因素的影响,就是人格因素 。我们的人格,是由一个主人格与许多子人格构成的。主人格可以称为:“观察我”、“真我”、“大我”等。其他皆为“子人格”。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心灵成长,就是让我们的主人格不断整合子人格,变得大道至简 。这一过程,荣格称之为“自性化”,全人需要层次理论称之为“大我实现”。

在我们没有完成自性化 ,或者达到“大我实现”之前,我们的子人格对我们的行为影响是非常大的 。于是我们各自都有心理冲突、矛盾、纠结、纠缠……

在婚恋行为中,影响我们的人格因素中,有两个“子人格”举足轻重。它们犹如双刃剑,给我们能量,又造成我们的困扰:

1、一个是我们关于父母的子人格,它是在大文化环境之中,受我们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形成的。在我们以后的婚恋行为之中,带着强烈的原生家庭之中,父母之间的互动,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的痕迹。

2、一个是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荣格认为,人类的两性各有一个关于理想的异性的“原型”。男人是阿尼玛,女人是阿尼姆斯。我认为,这其实是人类先天追求理想化的类本能,通过后天的涉及异性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在具体文化中的生活形成的。这一子人格,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在当代,它的形成受文化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父母给我们的影响。

二、追求者与被追求者

如果婚恋行为开始了,意味着有两性各一方。你们的角色、位置是由当时的婚恋市场以及你们的人格状态,它们决定了你们的选择。当然,你们或许并不清晰。你们的角色,从通心理论的角度看,不外是两种:

1、一方是追求者,一方是被追求者。

如果婚恋市场和你的人格因素决定了你是某位异性的追求者。——你尽管有一定可能是市场价值低于对方,但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因素,还有人格因素。按照通心理论,你就必须是通心者。由于要通心,就会有意无意调动父母子人格的潜能,像父母关心子女一样去关心对方。所以父母善于通心的,子女形成的子人格更利于他去通心,他容易胜任追求者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至少中国的现实,人们都缺爱,满足对方的这一需求,就可能增加延续你们关系的可能性。在市场价格悬殊不大的情况下,成功的机率也会增加。

但是,既然是“市场”,就必须遵守一个“等价交换”的原则。由于追求者也缺爱,越是追求,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回报,就越是会造成一种不平衡,于是渴望想得到对方回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形成的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往往具有在浪漫爱中异性会给予自己爱的特征,你也会不自觉地去要求对方。如果你的追求一旦失败,就会产生强烈的委屈、愤怒等情绪。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形成情结。情结久未处理,就会泛化,波及方方面面……

如果你是被追求者,你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取决于婚恋市场的情况和你的人格。你可能明确地拒绝对方。你也可能不同意,也不拒绝,只想享受对方带来的好处。

2、双方互为追求者与被追求者。

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成功机率较大。如果双方的人格都足够成熟和完美,而且市场价值相当,双方就会有比较好的婚恋生活,除此之外的所有情况,都有各种各样的麻烦。

三、“理想异性”这一 “子人格”会起什么作用?

我们关于理想异性的子人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一种动力,可以使我们积极行动。一方面它又造成误区,使我们容易产生投射、投射性认同,亦即“按图索骥”,把对方套入自己的模型,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对方。

一个人的人格越是成熟,就越是可以超越自己理想异性子人格对自己的影响,在婚恋市场中,在婚恋行为中通心。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即在婚恋的实践中,做到:1、清晰自己。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

我们的理想异性子人格,只有在现实中进行调整,用主导人格不断整合、融合之,才能够成为一种和谐的关系,从而在婚恋关系中进行通心,取得成功……

这在现实中并不多见,但也不至于“凤毛麟角 ”。

密宗的双修的本意,似乎是想努力达到这一目的……

至于具体的案例,有待另外讨论。

正确婚恋观的影响因素(略谈影响婚恋的人格因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