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市场,地位作用十分突出自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安庆大建设、大发展,积极探索和完善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深度整合上下功夫,在强化服务上做文章,在全程监督上花气力,全力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个高效、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正在安庆形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安庆市公共交易中心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安庆市公共交易中心网(安庆打造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安庆市公共交易中心网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市场,地位作用十分突出。自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安庆大建设、大发展,积极探索和完善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深度整合上下功夫,在强化服务上做文章,在全程监督上花气力,全力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个高效、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正在安庆形成。

2014年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成交1006项,总交易额111.48亿元,节约(增值)资金10.24亿元;2015年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成交1341项,总交易额114.35亿元,节约(增值)资金33.28亿元。2016年1—8月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情况:2016年1-8月,安庆市本级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653项,同比增加25项,同比上,3.98%;成交金额达31.87亿元,为政府节约和增收资金共10.30亿元。2016年上半年七县(市)交易情况:累计交易项目1483项,总成交额约32.01亿元,其中按照市政府规定县级达到限额以上的项目进入市交易中心交易的建设工程项目28个,政府采购项目1个,成交金额11.51亿元。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国说,2014年在安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原安庆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更名为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作为市城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的运营机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个,县(市)级平台7个,各县(市)在编在岗工作人员96人。2015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市“一委一局一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正式建立。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调整和制度建设,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集中进场、集中交易、集中监管”和“决策、监管、服务”的“三集中”“三分离”的机制基本形成。

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我市于2013年11月修订了2006年市政府印发的《安庆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了《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原先分散在住建、财政、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的监管权集中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集中行使。为配合该办法的具体实施,2014年以来,市公管局加快了制度建设步伐,集中推进制度建设专项行动,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后监督管理办法》、《安庆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的暂行规定》、《安庆市民生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安庆市小额工程项目定点招标暂行规定》等7项制度,市公管局制定印发了《交易文件审查和备案暂行办法》、《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评标现场管理暂行规定》等37项制度。制度的完善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监管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执行依据。

2015以来,安庆市公管局积极创新方式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实施再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特邀监督员制度。修订建立了《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了34名政治素质高、法治观念强、业务能力好的特邀监督员,同时还特别聘请了10名人大代表、10名政协委员,2名社区居民代表为特邀监督员,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新聘的这56名特邀监督员2015年5月份完成培训,6月份全面持证上岗。2015年,市公管局还将司法公证引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6月19日,经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邀请,市宜城公证处公证员首次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开评标现场,对安庆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营房、训练基地及警犬基地建设工程施工(室外设施)项目的开标、评标过程进行现场公证,这是我市推行社会特邀监督员进行第三方监督情况下的又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由市公管局单一监管向社会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推进。

2015年9月,省发改委等七部门《关于建设清理和规范招投标有关规定长效机制的通知》下发后,市公管局迅速行动,积极作为,通过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跟踪落实等措施,对我市60项招投标有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保留44项,废止16项,清理结果现已在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通过此次清理工作,进一步发挥了招标投标竞争择优的作用,对促进我市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加快整合建立安庆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初,我市制定出台了《安庆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加快构筑统一规范的公众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市县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制度规则、统一平台交易、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评标专家、统一信用管理、异地互联互通。3月底前,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市、县两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已对已出台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对违法或通过规范性文件设置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以备案名义变相实施审批、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以及相关制度规则中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内容,都已予以纠正。市公管局等单位正以推进交易中心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制定交易服务清单,并于6月底前将交易中心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在交易场所和交易平台显目位置向社会公开。

截至6月底,安庆市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期)已基本建成,实现了统一投标企业库;统一的市县网站名称,组建了网站群;开发建成了县(市)投标保证金自动缴退和保密系统;各县(市)实现项目注册登记、场地安排、招标公告起草、备案、发布、网上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等功能网上操作。下一步,一体化系统正常运行后,将试点开展网上投标及电子评标,力争年底试行市县两级的远程异地评标。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国说:目前,各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进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基本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机制。在2016年年底前,依托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国家和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2017年6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

大项目招投标走“绿色通道”

为树立良好公共资源交易形象,促进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市公管局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涵盖25项服务内容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清单,县级平台参照执行。二是公共资源交易实行全流程零收费,并把交易服务大厅、网上交易平台、服务热线结合起来,实行网络化服务。三是制定《安庆市招标采购支持安庆市中小微企业产品销售的实施意见》,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柜,特色服务中小微企业。2016年7月份联合人民银行安庆支行、市财政局印发《安庆市政府采购合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暂行办法(试行)》,由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为借贷双方提供便捷高效、风险可控、互惠共赢的制度保障。四是对重特大项目执行《安庆市政府投资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暂行规定》,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2015年,安庆市博物馆、PPP模式的安庆市外环北路等招标项目,市公管局在收到招标申报材料后即时受理,在1天内起草招标公告与文件并安排编制清单控制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收到经确认的招标文件和清单控制价后1天内发布公告。招标项目投标人在20天内提交标书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天内组织开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招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有力支持了我市经济发展。

在今年防汛期间,市公管局一方面抽调人员组成防汛值班队伍,随时准备支援防汛一线,另一方面精简采购程序,优化采购方式,对防汛物资采购项目容缺受理、特事特办、先办后批,24小时办理,实行市县联动统一部署,向七县(市)公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切实保障我市各县(市)防汛抗洪应急救灾物资、设备采购的工作效率。7月6日下午4时10分,市公管局接到市民政局采购折叠床2000张、毛巾被5000床、手电筒100支及配套干电池的防汛救灾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委托。市公管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各相关部门科室紧急行动,积极与市民政局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紧急采购的各项工作,按照防汛物资采购项目容缺受理、特事特办、先办后批,不间断24小时办理原则,当日下午5时10分即完成公告起草工作并向社会发布采购公告,公布采购防汛救灾物资信息。7月8日进行竞争性谈判。此次防汛物资采购比平时节约了7天时间。截至7月中旬,防汛物资采购项目11个,金额1865.06万元,全部按时完成。今年暑假期间,学校招标项目骤增,市公管局交易中心自7月28日至8月31日启动应急措施,安排周六、周日或夜间办理开标评标,确保省直市直在宜学院、学校招标采购项目能在暑假期间全部完成。启动非工作日办理开评标工作,有效解决了招标人采购项目时间紧的难题,破除了时间瓶颈,提升了交易平台服务品质,树立了“小窗口、大形象”。

全面推进电子化招投标

2015年以来,市公管局全面建立“互联网 ”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质量。

优化交易平台软硬件设施,全面推进电子化招投标。2014年8月市公管局搬至新的办公场所,总计投资800多万元对电子化软硬件平台进行了开发建设,并着手探索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2015年6月30日,安庆市第一个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项目取得圆满成功,2015年,有6个项目利用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项目控制价6802.95元,中标价4997.29万元,节约资金1805.66万元,最高下浮率34.13%,最低下浮率17.52%,平均下浮率25.95%。

市公管局局长张志国告诉记者,经过2015年对实施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的摸索和实践,目前,房建、市政等公开招标项目已全部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全面取消现场报名,实行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给市场主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降低企业投标成本。

政府采购模式不断创新。2015年“电子竞价”上线运行,20万元以下的小额政府采购项目从信息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只需5个工作日,比传统公开招标方式采购,至少节约15天时间,2015年,我市电子竞价成交384个项目,成交率89.4%,成交金额1067万元,节约资金123.6万元。2016年上半年,该局结合安庆实际,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宜采商城)。6月份,完成了该项目的竞争性谈判,预计下半年将上线运行。届时,将进一步解决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限额以下项目的采购周期长、成本高、竞争不够充分、效率低等难题。

为防止恶意低价抢标的行为,确保中标结果的有效性。市公管局自主研发建立了“有效最低价”辅助评标系统。2015年,我市在采用电子辅助评标系统完成评标的58个项目中,有16个项目是最低价中标,其余均不是最低价中标。合理界定了有效最低价的“有效”。为了完善我市建设工程类招投标有效最低价评标办法,择优选择出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保障我市重大项目、特别重大项目顺利实施。2016年,市公管局积极开展建设工程项目两阶段评标办法探索,截止目前,共有含“打捆招标”在内的4个重点项目采用两阶段评标办法。

为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加规范,市公管局全面优化招投标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工作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建立完善小额库。2015年以来,市公管局通过建立”小额定点库“方式,对造价在200万元以下的小额零星工程、50万元以下的设计监理规划等服务类项目招标,采取直接在库随机抽取方式选择中标单位,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2016年对小额库供电工程类进行扩库,结合工作实际,改变小额库抽签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实行重点工程“打捆招标”。为优化我市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招大招强。市公管局成立“打捆招标”小组,统筹负责“打捆招标”工作的开展,极大程度的优化工作环节,提高招标工作效率。2016年9月2日,我市第一批“打捆招标”项目招标成功。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文件编制和技术把关流程,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顺利实施,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类非公开招标方式交易文件范本进行完善,并于6月份投入使用。

打造健康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为打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近年来,市公管局积极探索,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统一信用管理。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细化完善企业网上登记诚信库和大项目数据库、诚信平台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各类交易活动的在线监管。制定完善《不良行为记录与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对有不良行为的投标人记录不诚信档案并予以披露。建立行贿档案查询制度,2016年,市公管局与市检察院联合发文《关于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行贿档案查询给予了制度保障。积极探索“互联网 信用”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为强化标后监管,督促企业诚信履约。市公管局牵头联合市交通、水利、住建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部分重点工程及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工程进行标后联合监管,并将监管情况及时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进行了反馈,由行业监管部门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严肃处理。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志国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化平台(二)期建设步伐,争取年底前大部分县(市)可试点开展网上投标、电子评标及试行市县两级的远程异地评标。全面试行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与市财政部门一道联合开发建成安庆市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系统,联合出台《安庆市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管理办法(试行)》,近期在市区范围试行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力争年底前试行网上商城市县一体化。打造“互联网 信用”的诚信体系建设。学习探索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标投标中应用做法和经验,完成诚信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