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本身就是美的抽象画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能表音表意的文字,从甲骨文上就能一窥究竟。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

这些美妙的符号即便不去解文意,依旧能在我们脑海中绘出一幅画来,所以,汉字除了有表意功能外,又增加了一个功能——书法。

汉字六书,展现出汉字的构图性和画面美。

汉字六书: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除去转注和假借(过去汉字表意不够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每一颗字都值得细细琢磨。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2)

现代艺术有流行画人体,但古汉字的“每”居然抽象到玲珑曲线如此细腻到位。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3)

这是个形声字,从它的演化你来猜这个字,文尾有解释。

毛公鼎上隽美的金文。

今人已破译毛公鼎上的大部分文字内容,但只从雕刻的文字上,依旧让今书法界震撼。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4)

米芾的《蜀素帖》真迹,刷得酣畅淋漓。

苏东坡赞米芾的字,“风稿阵马,沉着痛快”。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5)

传说当年在四川有一块蜀锦,此锦摩擦力大,无控笔能力很难写好,但若写好,墨色变化神奇,宣纸不及。传了好几代,最后传到了范子中的手里,上面画有乌丝栏,没有人敢在上面题字,后来米芾得知此事,挥笔而就,写下自己的八首诗。

各国现存文字,包括古老的苏美尔楔形文、埃及圣体文、玛雅文等消失的文字,都和汉字之美相去甚远

二、诗歌诗歌,古谱难觅,乐感依旧

千年前,识字人是少数,歌舞流传最广,从早期人逐猎后的欢呼雀跃到抬大猎物、木头时的“嘿咻嘿咻”,歌舞已经融入到生产生活中了。

最古老的诗歌叫《弹歌》,是当时的打猎之歌,二言诗歌鼻祖。后面是有“歌”字哦。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文心雕龙·通变》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砍竹,制弓,土弹,捕猎。”有声音,有画面,上古时代,猎人是以怎样的曲调来吟唱这首歌?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6)

三千多年前的歌谣——《诗经》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7)

阳光不燥,黄鹂声声,一女采桑,碎步缓行。

宛若听到千年前的蝉声阵阵,宛若听到千年前的脚步声,亦宛如听到采桑女于苍翠蓊郁林中柔声放歌,歌声在时光波中断了,唯余歌词,一醉千年!

节选《国风·豳风·七月》。《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三、声律角度品析语言节奏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每尾第四字,都取阴平之音,如辽远处古琴叮咚,苍苍蒹葭(芦苇),日光淡淡,天地灰白一片,咏唱之人亦内心迷茫一片。第二句四字,突现一个阳平声,聆听之人心中暗暗欢喜,我思念已久的姑娘啊,你就在不远的远方。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8)

当然,这个是用现在普通话读音来品味诗歌,即使这样,依旧读起来不仅画意满满,情谊绵绵,而且自带乐音之美,叹息,古谱未能流传至今,但也暗自感叹,世界其他像汉语一样出生日的语种早已不流传,汉语依旧绵延千年,今人依旧可以唱着古歌遥想先人们的小情思,小暧昧,人类绵续千年,有的变了,有的依旧如初。

秦汉时代,官方语言是秦音,九声十三调,被保留遗留下来的,在广东话里保留的较多。以"茶"为例,秦音读"ca".广东话现在也趋近于这个读音。《诗经》历经战乱,历经无数次重新抄写,历历经多次教考(英藏敦煌《毛诗音》有部分记载。)当时南北朝人注解时发现,很多音无法押韵,不符合歌谣韵律,经细致考证上古音至隋已有大的变化,为利于流传,对个别字进行调整,但基本保留原意。

汉语的音乐之美除了在平仄的特有律动之美上,在睿智和灵光中亦有让人捧腹敬服之处。

“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9)

这段睿智的诡辩让很多今人一头雾水(拗口),大概是说公孙龙要牵马出城,门卫说老大指示,马是重要战略物资禁止出城。龙哥说我的是白马,非马也,然后上面一顿神绕,门卫大爷自觉白马真非马也,于是乎恭恭敬敬开城门送龙哥出城(为配合语言音律之美,此时该放小鼓伴奏)。

四、跌宕起伏唱《九歌》

屈原的诗歌感天泣地,是不能不浓墨重彩去品味的。篇幅有限,只选较短的《九歌》。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0)

巫山神女,赤帝女(南方天帝)之女,名曰瑶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巫山神女是何等温婉女子,目若秋水,含情脉脉,只是一笑,便惊艳到那个男子,思念呵,思念你纤纤的腰,思念你的窈窕,思念你的顾盼神飞,文字中仅一“慕”字,纯洁又美好,不染丝毫龌蹉杂念,神女就是他心中最圣洁的姑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1)

也许,只有梦中,屈大夫才能披坚执锐,战马骁骁,大夫长立车前,长缨起处,敌军纷纷仆地。楚国大旗,遮天蔽日,楚军振奋声音传彻碧霄,也许会传于九庭天宫,群神出动,狂风起处,敌军俱灭。梦依旧是我们的梦啊,无天神助,自有敌人铺天盖地,屈大夫率领兵士,箭如飞蝗,纷纷坠落,如纷纷扬扬的雨。挥斥方遒间,有屈大夫汹涌滔滔的热血,就让长梦不醒吧,醒来后,望荆楚焦土流士,要有怎样的悲苦痛心啊!

激昂着流泪的《国殇》!

五、思乡的肝肠寸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细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豆蔻之年的细君,遭遇家族罹难,家人因卷入谋反被赐死,姑娘虽死里逃生,但被远嫁异族乌孙王。虽年轻貌美被百姓尊为“柯木孜公主”(皮肤白,姿容秀),但老乌孙王已逾七旬,可想这姑娘对着老家伙是怎样的凄楚。老王过世后又嫁给老王的儿子后来又嫁了老王的孙子。我们想这次年龄相当,该苦尽甘来幸福美满过日子了罢,但细君是深受礼教教育过的孩子,内心痛苦无限,更加思念家乡。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2)

乌孙公主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老公我不喜欢啊,房子我也住不惯!日日只吃肉啊我怎么能吃得惯?我思念我大汉的家呀,什么时候回去?我怎样回去?我回去见何人?

可以想像,居遥远国度的细君姑娘,泪涟涟,歌婉婉,吟唱着思乡的愁绪,心也碎了,慢慢融化掉,生命也在对家乡的思念中暗暗陨落,歌未息,人已歿!

六、唐宋,音律的狂放美

汉字,有音乐一样的抑扬美。韵,是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韵脚,渲染着诗歌的情调,平仄如当当响鼓,若加酒一壶,月一枚,就是一出绚丽的音乐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 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场觥筹大戏的主角是李白、岑夫子、元丹丘,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什么八年无法再入宫廷,什么云游之路雾漫漫,当酒入了豪肠,三分即啸出剑气,秀口吐出的字字癫狂,此时配舞,唯有醉剑能应和,青莲居士迷离双目脚步踉跄,酒酣方浓时长歌一曲,才和得了《将进酒》的不羁豪放!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雨打竹叶噼啪,一人雨中吟唱,仿佛是用他大江东去的秦腔之音,将心中的积郁吐于碧霄,余下的是清心,是畅快,是细雨中江南青山翠海,是水洗过竹林的新绿,如画美卷中,一老者,竹杖芒鞋,斗笠蓑衣,徐步缓行。嗒嗒雨声似古琴如骤,心中滂沱大雨如羌笛声声呜咽,如笑伴着泪,如舞伴着痛。一声长叹息后,释然,收拾心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平声韵结尾,余音绕梁不绝,任烟雨凄迷,我自笑傲!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4)

汉字传承千年,她独有的表意表声,她独有的平仄之美,赋予了汉字灵性,即便不加宫商角徵,亦可自成调,或婉约新丽,或寸断肝肠;写出来如画,有笔走龙蛇的怀素《自叙帖》的纵放奇趣,有徽宗瘦金的方转角小蛮腰,不同心境,不同笔法,写出的汉字似可分阴阳。若更深挖掘,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若耿直之士秉笔直书,隶书、楷书端若大家闺秀,行书如歌女水袖长舞,草书若大汉使一双大斧,于乱军间厮杀,伴战鼓声咚咚。

文字传说滑动汉字 音乐图画般的汉语言(15)

古音已失,唯余唱词,今人填了曲,但唱不出昔日唱曲人的心思,还好,尚有这些美的中华文字,即便是古籍中的残篇断句,都音律和谐如诗。

这就是传承千年的华夏文字!

(附前图解释,答案是“即”,一人正对饭前,手抚饥肠,即将吃饭,故面对着饭为即;反之,吃饱后转头拍拍肚子离开,为“既”,所以,汉字不但暗含音律,亦含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