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冲天的大鹏形象,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一般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伟大的抱负或远大的前途。因此,很多父母给男孩子取名,也很喜欢用“鹏”这个字。如,南宋名将岳飞就以“鹏举”为字。人们也喜欢用“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人对己的勉励和祝愿。

鹏程万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的代表奋发有为吗)(1)

“鹏程万里”这个成语真的代表奋发有为吗?其实,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先秦道家思想家庄子的《庄子•逍遥游》。《庄子》这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借助寓言故事来阐发思想。所以要真正读懂作者的思想,就要读懂这些寓言故事。

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的这种神奇效果是由寓言故事的特点决定的。

因为寓言中的“寓”是“寄托、假托”之意,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形式。我们阅读寓言故事,就可以通过分析故事中形象的特征来领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一般来说,寓言中的人或物虽然表演不多,但大都有鲜明的特点。

下面,我们通过庄子《逍遥游》开篇中描绘的鲲鹏形象,来理解庄子的本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先来看鲲鹏的形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作者写鹏是由鲲幻化而成的,表现出鹏的神奇和出身不凡;两个“不知其几千里也”说明鲲鹏的体量之大。

鹏程万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的代表奋发有为吗)(2)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写鹏起飞的状态, “怒”写它鼓动翅膀时充满力量,“垂天之云”可见它翅膀阔大,像挂在天边的云。这句表现大鹏冲天而起,势不可挡的力度和气势。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写它起飞后的状态。“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大鹏起飞时磅礴的气势和飞翔得高远,说明大鹏决不是平常的鸟,表明它是一个拥有超凡能力的形象。

接下来,作者写了大鹏飞翔的另一个特点: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就是说大鹏要等到海运风起时才能起飞。

“抟扶摇而上”“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它必须得在特定时间凭借大风才能起飞。这就说明大鹏的起飞是需要条件的。

再看大鹏到了高空后后看到的景象。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说明大鹏虽然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但它并不能看清楚天地的真正颜色和面貌。说明相比于无穷广阔的天地,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所以,大鹏虽然是一只拥有超凡本领的形象,但是它的飞翔也是有所依凭的,它的认识也是受到限制的。

除了大鹏,庄子还列举了“野马”和“尘埃”的形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的“野马”指——浮游的水雾。就是说很小的尘埃、很轻的水雾,都要靠着风才能飘起来,说明它们虽然很微小,但它们的行动也要凭借外物,也是“有所待”,不自由的。

所以,这则寓言就借助大鹏和野马、尘埃等形象来比喻一个道理: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要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都是不自由的。

而这种不自由的前提,是庄子思想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他表证了自己对精神上绝对自由的追求,也表明了自己消极避世的思想。

鹏程万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的代表奋发有为吗)(3)

这是我们通过对《庄子》文本的阅读,通过寓言中的大鹏形象领会到的寓意。

不过,虽然身为道家思想者的庄子只是借大鹏来阐述生命不自由的状态,而在积极入世的儒家眼中,则大都如曹植在《玄畅赋》中的描述——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用鹏程万里的强健英姿,寄托奋发有为的美好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