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着“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往往能看到雄奇的意象,以及诗中毫不掩饰的感情,如《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的最豪气的十首诗(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1)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写,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轻快,风格豪放飘逸,尤其是最后两句,气吞山河,表达了李白高尚的爱国情操。下面小编便向大家介绍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的最豪气的十首诗(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2)

诗的前两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点明题目“塞下”。五月对于内地而言,正值盛夏。韩愈在诗中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而诗人所在的塞下,五月没有花,有的只是积雪。这种内地和塞下在同一季节景物上的巨大反差,则突出了这里的“寒”字,流露了李白心绪的寒意。同时也为下文“闻折柳”营造了气氛。

三四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则紧承前面两句句意。因为只有“寒”,所以本身就代表着离别愁绪的《折杨柳》,显得更加的凄凉寒苦。因为五月的塞下没有“花”,这里的人们就只能从笛曲之中去体会。所以这首诗的前四句,是一脉相承,一气直下。它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独具一格。

李白的最豪气的十首诗(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3)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是对边疆军旅生活的描写。古代出征必须要先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这里李白是设想自己来到了位于天山脚下的边塞军营,正过着紧张的军旅生活。白天随着金鼓声行军作战,晚上则是抱着马鞍子打盹儿。寥寥十字,便将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急迫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则是李白在这首诗中情感的直接表达。即但愿自己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汉书·傅介子传》记载:“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斩楼兰”便是引用了汉代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

李白的最豪气的十首诗(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4)

这里李白用典,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所表达出来的气势,则气吞山河,喷涌而出,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叫绝。当然李白具有气势的诗句还要很多,你觉得李白的哪句诗最有气势呢?欢迎评论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