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所以,东方的饮食一般都以中国为代表,它与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种文字表达丰富多彩。与西方国家的“直白”往往不尽相同。记得有一则笑话,有一位教授中文的外籍老师,他向学生解释“东西”一词时,对学生说:什么物品都可以用“东西”来表示,但我和你一样,不能用“东西”表示,你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结果听懂的学生哄堂大笑,听不懂的一脸蒙圈。

中国人见面,总是说:吃了吗?或你食佐饭冇?(广东话:你吃饭没有?)等等,仿佛什么事都与吃有关,难怪国人总说:民以食为天。其实天大,吃也大。而外国人见面则是:Hi,或howαreyou?(你好吗?)没有一点儿吃的意思。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国家的人吃饭习惯用刀或叉,因为刀叉才能切割肉类,说明他们祖先是游牧民族,食物一般以动物性原料为主食,因此生得牛高马大。而中国人吃饭则用筷子,说明我们祖先以前一般用棍子采摘果实或制作粮食类食物,当然就以植物性原料为主食。所以东方的人长得温柔苗条一些。

西方国家的人吃食物做法都很简单,都以肉类为主食,植物性原料为辅。而在中国,则以植物性原料为主,动物性食材为辅,讲究天人合一,相辅相成。还有五花八门的做法,不但有蒸、炒、炖、煮、炸、烤、煎、焖等,讲究色、香、味、型、质、养、器等。文字也与饮食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很丰富。比如,我们中国人对叔叔或舅舅的称呼一般叔是叔,舅是舅,而且还分大舅、小舅、舅公、舅爷。而外国人则一古脑称“uncle”(叔叔、舅舅的意思)一个词语了事。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饮食也一样。外国人为饱腹而吃,而中国人除了吃饱外,还有精神方面的享受,一种食材还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白切的红烧的或清蒸的等。所以中国人的酒店开遍世界各地,凡有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厅,同样外国也有肯德基、麦当劳。不过他们的味道单一,做法简单,往往像从流水线上出来的,与中餐不可相提并论。中国人的吃,往往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像吃亏、吃官司、吃独食、吃干饭(坐牢)、吃皇粮(当兵)、吃软饭(傍富婆)、吃硬不吃软、吃醋、吃素、吃耳光、吃巴掌等,这些总是西方人不可理喻的。中国地大物博,受其环境影响,口味上又有千差万别,一般都以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划分。在西方则不同,他们往往用脑不用口,他们讲究的是这种食材有什么营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含量多少?只要营养充足一股脑儿吃进去,不管酸甜苦辣,吃饱了就是,这就是所谓东方与西方吃的不同点!

田哥美食日常(田哥说吃)(1)

田哥美食日常(田哥说吃)(2)

田哥美食日常(田哥说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