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一个轮回,“时尚运动”或许也是。如果不是手机里的朋友圈、小红书,也不会知道2022年继飞盘后下一项风靡西安的运动是骑行。

百度数据显示,2022年3月27日开始“骑行”搜索指数上升343%。520大促期间,淘宝自行车销量增长超50%。而在上个月618,京东骑行品类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240%。

骑行之所以被称为骑行而不是“骑车”,一字之差便多了种“专业”的意味,前者是生活方式,而后者只是出行方式。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

曾经我也好奇:一样都是骑车,每天骑着快被盘包浆了的小蓝车、小黄车在通勤路上,和骑一辆公路车、山地车能差在哪?一顶骑行头盔还是一身运动紧身衣,亦或者是车架下面的水壶?

事实上差别还真不小。不只是公路车(顾名思义,指在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自行车)、山地车动辄上万、几万块的售价,作为公路自行车竞赛使用的车种,公路车重量轻、风阻小,齿比很大,骑车速度一定要比普通自行车快很多,骑车体验也一定是升级的。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2)

/图源小红书用户@杨胖胖

更何况骑行爱好者有车队,让一个人的运动不再孤单,这也是日常骑共享单车无法比拟的。

除去“时尚运动”那些令自身出圈的属性,诸如社交、精致、拍照打卡等,作为一项爱好为什么吸引人?在西安骑行的实际体验又如何?听一听圈内人的反馈,或许就会了解骑车为何能再次受到欢迎。

- 01 -

骑行爱好者的日常

“时尚运动”受到欢迎后,在新中产朋友圈,骑行这项“古早”的运动已经跟极限飞盘、腰旗橄榄球、尾波冲浪、陆地冲浪板、飞钓、桨板并列为“2022七大时髦生活方式”,简直层出不穷。

但骑行不同的是,我们与它的距离从来都很近。

曾经的“山地车”在学生群体里风靡一时,@子豪 骑着十年前购买的美利达公爵系列山地车,这一辆自行车陪他从学生时期的上下学通勤,一直到现在的城市休闲骑行。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3)

/图源受访者@子豪

他加入了“西安风与自由骑行俱乐部”,是一群骑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团队。通常骑车的里程数为二三十公里,有时也能达到一百公里。

他们骑行的路线也遍布了城市和周边,除了二环、三环,也可以绕城墙。

周边的骑行路线则是被西安“骑友”收录进科目一至科目三,分别为:“科目一”白鹿原,地势相对平缓;“科目二”骊山环山公路(可以打卡西安的“藤原豆腐店”);“科目三”为秦岭山脚——秦岭分水岭,全程三十公里,有二十公里都是上坡路段,凭借难度毫无争议当选科目三。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4)

/图源受访者@子豪

子豪刚毕业,在加入骑行群之后,他认识到不同职业、年龄段的“骑友”们。找到组织之后,也会更有规律地去骑车、提升自己,“和之前随便玩玩,想起来就去骑还是不一样的。”

@洋芋没有环 (以下简称洋芋)同样在高中时拥有了第一台山地车。如今她已经毕业工作几年,今年入手了一台入门款公路车——美利达斯特拉93,售价三千元。

她加入了一个只接受女性的骑行群,成员之间的相处很温柔,也认识到了不少朋友。通常她们在周末骑行时间更久,全程一百公里左右。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5)

/图源受访者@洋芋

洋芋认为骑行过程中会“磨炼心性”,当经历了艰难的骑车跋涉之后,会更让人珍惜休息时间的一餐一饭、云卷云舒。

这或许也是骑行和日常骑车最大的不同,骑行被当作一项运动看待,就像跑步,每次的行程、耗时等都会体现出体能,想要有所精进或锻炼身体的人,自然要花一些功夫。

- 02 -

骑行穷三代?

自行车主要分为山地车、公路车、休闲车几大类。

山地车的轮胎更宽、有避震器,适合林道、上山等路线;平把的公路车,更适合入门和城市通勤;弯把的公路车更加专业,价位在上万元,顶级的公路车售价达到十万元以上。

2022年度自行车行业及运动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骑行群体选择公路车占比近9成。相比山地车,公路车重量轻、速度快,轻便,适合在城市骑行。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6)

疫情过后,加上汽油涨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骑行。短程通勤,比起堵车,骑车可能会更快,还能在上班途中锻炼身体。

花上万元买一辆自行车,或许在旁人看来不太理智。但对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为了提升自己骑行的体验。

网络上流传的一份自行车品牌鄙视链:

LOOK、比安奇、梅花>崔克、闪电>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迪卡侬>永久、凤凰、飞鸽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7)

/某自行车品牌官网售价

这当然是一种消费攀比,山地车和公路车的价位也有更具性价比的国产品牌,两千元是起步价,像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UCC,故障率低,性价比高,买的人非常多。

而更高端的无一例外都是海外品牌,如TREK崔克、闪电五千元门槛到几万块的售价,像是自行车界的“奔驰”、“苹果”。

子豪提到,当初次接触骑行时,也可以先买一台国产车来适应运动的强度或对健康状况的要求,骑行时长时间弯腰、保持坐姿,对腰腿不太友好。

在子豪看来,骑行和其他运动也一样,有人喜欢打篮球、玩飞盘,有人喜欢骑车。骑车能忘却烦恼,锻炼身体,能带给他很多快乐。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8)

/图源受访者@子豪

@江城 对装备的要求更高一些,他业余一大爱好就是骑行,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让自己更换。

他已经有大约三十年的骑行经验,从上个世纪的“二八大杠”一直到山地车。去年购买了美利达的公路车,目前售价是四千多元。

骑行装备同样有价位的区分。骑行头盔的价位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此外人身装备还有骑行服、护目镜、手套、水壶;车身装备有锁鞋、锁踏、码表。

在江城看来,骑行头盔是最重要的人身装备,骑行速度快,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9)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0)

/图源受访者@江城购买配件的价格明细

江城曾在经过路口时,被转向的汽车撞到自行车的后轮,所幸只是受了轻伤,装备有所损坏。这些,也是促使他更换装备的原因。

另外在夜间骑行需要安全防护,车灯、尾灯也是值得安装的。

提到锁鞋或许没有骑行经验的人会不知所云,锁鞋和锁踏配合使用,是让鞋子和脚踏连接在一起的装置,以便骑行中发力,避免脚颠离脚踏。

江城购买了日本品牌Shimano的公路车锁踏,锁鞋可以另外购买,售价在几百至上千元不等。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1)

/图源受访者@江城

江城说,对于骑行爱好者,使用锁鞋和锁踏除了安装调试,也要多练习锁鞋“上锁与解锁”,也要预判骑行中何时停车,否则很容易摔倒。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2)

/图源受访者@江城

同时他给自己配了AKASO brave7运动相机,装在车把上方可以在骑行途中拍摄,可以轻松达成“骑行vlog”的拍摄,他在小红书的账号“坚持骑行记录”里有着自己的骑行过程和沿途的风景。

洋芋感到骑行带给她的除了快乐,还有自由。

骑行相比跑步看到的景色更多,又比开车更能接触到自然,在人少、路况好的地方骑车,就是一种低配版的速度与激情。

- 03 -

西安骑行路线图鉴

自行车在七八十年代曾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化进程中急速衰减,被大量机动车取代如今又处于回暖阶段。

但如此形成以机动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挤压着自行车的空间。

经常骑车的人应该知道,在当下骑自行车的体验并不好。虽然不少路段有自行车道,但抢占道路的有停靠的机动车,以及时不时窜出来的电动车,逆行也很常见,要时刻“提心吊胆”。

事实上,自行车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城市发展。例如铺设自行车道可以促进沿街商铺的业务;低碳、环保;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3)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采用自行车出行,相比小汽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现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开始发展慢行系统,开始重视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角色。

西安也开辟了一些自行车专用道。“三河一山”工程就是西安市以浐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规划建设的一条可供骑行、步行、观光的生态慢行系统。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4)

/图源受访者@江城

全长有293公里,规划建设休憩驿站109处,可以停车、休息、餐饮、购物;沿途也有生态节点和人文历史遗址。

江城通常会在上下班时和女儿一起骑车,当闲下来后会自己去探索了西安很多骑行路线,以公园和城市周边为主。

江城在五月份时也去骑了一圈“三河一山”的路段。从市内开始到雁引驿,大约四十公里;之后是环山路的“三河一山绿道”、自行车专用高架桥;到达库峪河大桥西口之后,再通过三河一山绿道到达浐灞桃花潭公园后返回,全程共计93公里。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5)

/图源受访者@江城的骑行路线记录

除了正在修建的路段略有不便,全程畅通无阻,沿途的风景也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关于城市中的自行车专用道,江城特意去体验了一次南三环的专用道。

从曲江大道,由东向西经过长安南路、西沣北路与三环交叉口,最终到丈八六路。全长13.8公里。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6)

/图源受访者@江城

道路两侧有树木、小广场和休闲坐凳,但部分区域没有自行车专用道的文字标牌,或需要穿过马路,也会遇到机动车占道、施工上锁自行车道的情况。

因此江城的体验并不好,骑车速度快时不合适,在这一段只适合休闲骑游。

洋芋同样感到城区内骑行体验不佳,因此她更多会选择郊区的路线。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路线也是“三河一山”,“必须三河一山,yyds”。

之前她从雁鸣湖骑车到库峪,看到远处秦岭的距离越来越近,周遭空旷、静谧,骑车也变得忘我和解压。

子豪印象最深刻的骑行路段是“科目三”。他从西三环到秦岭顶分水岭,来回需要一百二十公里。从山脚下开始爬坡,他记得最后五公里异常艰难,能爬到山顶是对自己的磨炼和挑战。

单车骑行西安(西安时髦精的下一个风口)(17)

/图源受访者@子豪

总得来说,在西安想要找到好的骑行路线、车队,都可以实现。只是城区内公路的骑行体验是否在未来有所提升,值得期待。


与网络上的关于骑行的消费主义、拍照等不同,此次采访到的受访者无一例外都保持这项爱好多年。

这一波骑行的热度火起来之前,爱骑车的人没有一辆更酷的公路车,也没有质量更好的头盔、护目镜,但他们一直在路上。

国内的户外运动热处于萌芽阶段,并呈现出一种“虚火”,有人可能出于通勤需求、疫情之下的释放,或许不会长久保持骑行的习惯。

一人一车,可以自由穿梭于城市与近郊,短途或长途,轻便灵活。对骑行来说,它的生命力则足够久远。

ps:封面图源自小红书用户@程程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