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大家的印象中,唐王朝在安禄山时期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死去了,因为当年的安史之乱斩断了唐朝的辉煌,并且让整个唐朝陷入到了所谓的藩镇割据。这样的历史认知来源于课本,但是这样的认知其实不完整,因为唐朝在遭遇了这次打击以后,还有很多次自我救赎,例如后来的小太宗,还有李纯等人。他们都在努力的让大唐帝国走向繁荣,并且避免死亡。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唐王朝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但是在唐僖宗时期又来了一次大打击。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黄巢起义,这一次起义把整个大唐帝国所有的问题全部都揭露了出来,而唐僖宗也在努力的拯救。

唐朝投降的皇帝是谁(唐朝的回光返照)(1)

别看我们的教科书里面说唐僖宗是一个糊涂蛋,而且还认为他当年通过打球的方式来决定节度使的任命。其实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唐僖宗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君主,虽然有点不靠谱,但是看问题看得比较全面。所以当时他把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并且还引入了外部变量来导致问题的自我中和。所以李克用来到了中原地区,王重荣还有李茂贞的人都手握重兵。凭借这些人的力量碰撞,最终把黄巢给灭了,而藩镇割据的问题也由原先的松散走向整合。老实说,很多学者都认为,唐僖宗在晚年时期,唐帝国有一次拯救的机会,或者说有一种回光返照,因为这些节度使已经被集中了起来,如果能够与他们解决好问题,关键天下依旧可以回到和平的阶段,至少也能维持稳定。

唐朝投降的皇帝是谁(唐朝的回光返照)(2)

但尴尬的是,就在唐朝回光返照之际,一个叫唐昭宗的人登场,他彻底把最后的回光返照给打碎了。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非常的生气,因为唐王朝曾经是我们的向往,结果被唐昭宗给破坏了,这个人肯定不是什么好鸟。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读唐朝历史会发现唐昭宗不是一个坏人,他是一个好人,而且是一个好皇帝,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勇气和决心,身边的大臣也是颇有担当。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好皇帝,却把最后的回光返照给毁了呢?答案是出人意料的。

唐朝投降的皇帝是谁(唐朝的回光返照)(3)

根据史书记载,唐昭宗在当皇帝以后就开始立志要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他的哥哥已经把方正的问题给归拢,到了一堆就好像扫地把所有松散的垃圾扫到了一起,他接下来的动作就是要把垃圾扫到垃圾桶中。所以他开始继续利用李克用,并且借用这些人的矛盾发起了削藩运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问题一次性解决。而且唐昭宗,他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成功,所以把所有的主力和力量都放在了大臣的身上,他不仅隔绝了与节度使的关系,而且也隔绝了与贵族的关系。所以在当时,唐昭宗拉拢大臣们,决心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击战。

唐朝投降的皇帝是谁(唐朝的回光返照)(4)

但是在这一场大战开始之前,所有的大臣都明确的表示,如果真的要和诸侯还有贵族翻脸,接下来肯定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失败。因为大臣们手中没有兵权,皇帝手中也没有兵权。当年唐僖宗之所以能够搞定这些诸侯王,就是因为唐僖宗培养的李茂贞,而且还拥有李克用这样的杀气。但是现在,唐昭宗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热血和一把天子剑,还有几个手无寸铁的大臣。但是皇帝依旧表示,自己决心不做一个亡国奴,要轰轰烈烈地解决危机,要么死要么赢。

唐朝投降的皇帝是谁(唐朝的回光返照)(5)

面对这个已经癫狂了的皇帝,大唐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也在这一刻登场,这些已经害怕了一辈子,并且一直都在谋求自己私利的大臣,居然齐刷刷的站了出来,他们愿意当晁错。这句话的含义真的让人落泪,他们知道前方必死,而且还会牵连到家人,但他们人人都愿意做皇帝的先锋,甚至必要的时候给皇帝当背锅的人。大唐帝国积攒了几百年的人物,在这一刻真正的展现了出来,这些胆小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人人勇敢的向贵族和整个大唐帝国的诸侯开刀。

结语

但可惜的是,他们拥有着赴死的决心与勇气,却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唐昭宗最后的结果是非常痛苦的,他依赖的李克用打入到了都城,而那些敢于赴死的大臣一个个被杀了个干净,连家人都没有放过。最终唐昭宗只能默默的看着这些诸侯王劫掠都城,然后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唐僖宗时期留下来的可能性也被这位唐昭宗毁的一干二净。满地黄花堆积,帝王的眼眶里充满血泪,而大臣的尸体则伏地不起,这就是大唐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