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我爱和爱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以及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创业者们

最好的机遇留给全力以赴的人(十年磨一剑放下包袱)(1)

从2007年开始,我养成了写年终总结和在年会上发言的习惯。每逢岁末,如果不写点东西就觉得不舒服。也许哪一天我不写了,说明修为更上一层了,但现在还不行。

2013年,我37岁,突然间发现头发少了,虽然秃顶是我们家的传统,我的爷爷和叔叔在我这个年龄,早就没头发了,而且我早就做好了物理方面的准备,即剔光头,还有心理上接受的准备。但等到实际发生了,心里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快到不惑之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首先体会到的是创业者的艰难和痛苦。以前曾经读过一篇创业者的文章,呼吁要社会给予企业家更多的承认,那时候,我不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我认为企业家赚了那么多钱,干什么还要承认呢?其实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痛苦往往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我从2002年加入启德,2011年离开,2012年自己创办企业,2013年加入了尚友这个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行业深度结合的创业型企业,2014年6月创办牛校网。我亲身经历了一个传统企业的发展壮大,虽然从头建立了分公司,挽救过有问题的分公司,也从集团层面感受到管理的左右为难,但没有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企业家的危机感、焦虑和长期考虑,我现在开始逐渐理解我的前任老板做的一些重要决定背后的原因。我经常说人获得智慧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己体验,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二是看书,三是虚心向别人请教。对于一些道理,你认为你看懂了,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只有在你实践的过程中,和你看到的道理相互印证,有切肤之痛,才能真正理解。我觉得一直非常幸运,在启德的十年,使我成为留学行业的资深专家和岗位最高的职业经理人,在尚友,又遇到了毛颖、大伦等互联网领域的精英,使我了解了互联网到底为何物,虽然很辛苦,但乐在其中。当然,最幸福是创办牛校网了,我又找回了当年带领启德深圳分公司的幸福和成就感。

曾经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在创业的时候往往急于成功,因为这些人已经走到了很高的岗位,自视甚高,在创业的时候往往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就凭自己,事情一定像以前一样顺风顺水,很快取得突破。但实际上创业公司一定要保持从0到1的心态和决心以及恒心,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持久的激情!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十年磨一剑”,如果想成功,就要放下过去所有成功的包袱,因为无论过去你多成功,你过去磨成的那柄剑已经和你没有关系,这支剑已经不属于你。为了未来,你必须耐心磨好下一柄剑,而这柄剑也许比过去还难磨,因为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必须沉下心来 专注,专注,专注,小心使用你过去的经验的教训,结合现实的情况,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遵循从小做大的原则,多少的钱都赚,做好服务,让客户传播你的口碑。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胸无大志,这种人到这40岁基本就已经放弃取的所谓事业上的成功。还有一种人永不放弃,但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什么成就,特别容易产生焦虑,我认为这是男人所谓的中年危机。典型的中年危机人物一个是慕容复,一个是李阳同志。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聪明绝顶,北乔峰,南慕容,家里有一个山庄,绝对是富二代和高富帅,但关键是他非得和皇二代的段誉和猛人乔峰比,没有啥实力,尤其是没有地盘和枪杆子,偏要恢复“大燕”,慕容复是典型的没有遵照从小做大原则创业失败的案例。其实如果凭借慕容家族的积累,好好做生意,做的好富可敌国,然后伺机而动,还是有机会。另外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是李阳同志。最近关于李阳的故事特别多,加入安利三个月,又高调离开,从种种迹象上来看,李阳非常有可能步慕容复的后尘,很快就会疯掉。

由于流程化管理,在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习惯于指挥,而非亲力亲为。一个小公司是没有管人与被人管的区别的,只有放下架子,什么都干,而且什么都冲到前面才有机会,创业公司的领导者必须既能领导又有可执行力。我将创业型公司假设成为开一个小饭店,你必须既是老板,也是大厨,而且还有可能需要跑堂,这样如果大厨和跑堂小妹私奔了,你还可以继续运营这个公司。英文说Get hands dirty。我在反思这个问题,创业公司没有所谓的高管,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层,大家都是干活的。我从事一线的咨询工作多年,对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都很熟悉,在某些方面,例如职业规划和留学咨询的结合,文书的策划和包装属于一流高手,但就是因为养成了管理者的惯性,所以以前不太愿意咨询。我需要在一线咨询,所以才有了微信订阅号“老查话留学”的后台回答问题全部由我自己来做,更多关注我们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平。

最后,曾经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头脑相对比较僵化,因为已经习惯了过去的节奏和思路。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可以提高效率吗?绝对可以!可以标准化吗?当然,只要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2014年,无论对我自己,还是牛校网的伙伴们,都是极端重要的一年。无论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要放下过去的包袱,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用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和决心去磨好我们的下一剑。很多年前,我曾经说过“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我们就把留学做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