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100)

问:三、为什么强调感知存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答:我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形态,当生命、物质、意识、精神各居各体之时,我们就已经将存在分割成观念的碎片。分体化认识事物是我们长期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将事物的存在固定化,便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特别是矛盾对立的二元论,更是我们用矛盾对立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控事物的便捷方法。严重的问题是:存在本来是整体的,这是感知运动决定的事实,我们为了方便于认识、整理和把握将它们割裂开,而且把方法作为了存在的本体。为了让割裂开来的世界能有自圆其说的逻辑,我们制造出若干自相矛盾的理论来解释存在。更荒唐的是,我们认为我们制造的矛盾也是存在的本质,这迫使人类心甘情愿地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苦度了数千年。

二元对立思维正能量(终结二元对立矛盾思维)(1)

让存在回归本来的整体存在是感知论的世界观及逻辑思维决定的,一切存在都是感知的整体运动,我们可以辨析它们但不可以分割它们。比如:生命的物质和物质的生命,感知的存在和存在的感知,它们都是不可分离存在的,既没有无物质的生命也没有无生命的物质,没有无感知的存在和无存在的感知。其中,最难理解的是,无生命的物质难道不存在?其实,这就是说,没有生命感知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只能存在于感知中,感知以外无物质,就是这个道理。

存在整体存在和分离存在是指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我们在为它们命名和区别它们的时候往往就把它们割裂开来,我们要再将它们联系到一起就困难了,比如:意识与物质、黑与白、美与丑……等等所有的二元对立都有一条鲜明的分割界限,唯物观是划清这种界限,唯心观是改变这种界限的关系,辩证法是调节这种关系,只有感知论让事物回归整体性,取消事物的分割界线,所有事物在感知存在中没有对立,比如:意识与物质不是谁决定谁和谁在先谁在后的关系,它们在感知运动中同时存在,不可分割。黑与白、美与丑……等二元对立现象是感知信息的整理结果,它们并不存在对立关系,我们尽可以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认识它们和把握它们,但不能将用这些方法处理后的事实结果来作为它们的存在本质,也不可以忽略它们本质一体的存在关系,承认它们整体存在就结束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利于我们全面地,有效的把握事物。

二元对立思维正能量(终结二元对立矛盾思维)(2)

存在的整体性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存在在感知中呈全面性和综合性,如果我们以生命利益为由来选择事物,就将丢弃事物的整体性。我们主动获得了事物的某一方面,但事物的另外诸多方面依然存在,并对我们构成被动性的事实影响。人不可能离开整体的存在,也不可能只选择某些存在面,我们所承受的自然的报复性影响就是例证。当我们意识到事物在感知中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时,我们就改变了与存在的利用关系,我们作为存在者存在,存在的整体关系构成了我们的存在,我们就是存在本身,存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就是我们自身的表达,我们再不会让自身处于不平衡的无序状态,这就是人必须回归整体存在的意义所在。

在感知生活中,事物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是最直接的事实,你不可能只感知到视觉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你不可能只得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顾另外的方面,比如你不能只顾好吃而伤害身体,不能只顾自己所得而伤害他人的存在。

二元对立思维正能量(终结二元对立矛盾思维)(3)

在感知生活中,人接受的是事物的整体存在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确定并作出良好的互动行为,从中获得感知的愉悦。而存在的整体性也证明了感知理念的正确性,人类的感知生活就建立在存在整体性基础上,感知生活的宗旨和存在的整体性完全吻合,存在的整体性就是人们感知愉悦的可靠保证。(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