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和导流的区别(产品形态的上下游关系对产品导流的影响)(1)

互联网上各种产品形态间的导流关系

我们觉得,在互联网上,做成一件产品的公司是牛的,但如果能持续做出一系列成功的产品,那这家公司才是有一定的成功的基因。它肯定会有一些做事情的逻辑。比如亚马逊,再比如阿里,它们都是做成了一系列的产品。 亚马逊号称是很好得借助了飞轮效应。个人理解,要想形成飞轮,第一步,先有一个 业务上的闭环,并且闭环上的每一个步骤都 可以为其它步骤助力;第二步,以第一个飞轮作为根据地,然后拉动周边的其它东西,形成第二个或者更大的飞轮。

这里我们暂不考虑飞轮,而只考飞轮中的一个个的环节。我们把它理解为导流关系。就像冷兵器时代打仗时候占住制高点后就可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样。

阿里巴巴也是类似的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 理解,他很多地方还不是构成了飞轮,但可以在一个飞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为其它 产品的导流能力。早期B2B市场的建立应该是能够形成闭环了。它的逻辑我们不是很理解。但从集贸市场(淘宝)延展到在市场边上开个百货大楼(天猫),从买东西(淘宝)到提 供信用保 证并顺便支付(支付宝),从为客户卖东西(淘宝)到提供配送(菜鸟),从为客户卖东西(淘宝)到让客户做营销(阿里妈妈),从为客户卖东西(淘宝)到为商家提 供更多服务(阿里云等),从为客户卖东西(淘宝)到为客户买东西做供应链(1688),从为客户卖东西(淘宝)到为客户提供商品的定制(C2B,应该还没开始 做)。从支付的角度来说也有很多延展:从支付(支付宝)到余额付利息(余额宝),从存钱(余额宝)到把这些钱做综合投资,从支付到消费贷款(花呗、借呗)。这里逻辑是顺的。从为客户卖东西延展借助对用户的理解反过来影响商品定制,这里逻辑也许是顺的。线上买东西和线下买是不同的场景。阿里可以借助支付的优势推O2O,推新零售。一方面借助线上对于线下的帮助,另一方面借助支付反哺线下零售,多多少少有点 下游打上游,应该还是挺累的。当然,这里我们并不否认线上消费场景(淘宝等)对于线下消费场景(饿了么等)的引导。

阿里当然也在强推一些事情,那就是从下游往上游走,所以不是很顺。比如说,从支付(支付宝)走到社交(来往),从电商走到资讯(微博、陌陌、以及UC、优酷 等)相反,如果这些资讯之间能够相互导流形成合力,应该也还是有些机会的,但希望电商帮助资讯的话,那难度就非常大了。这也是资讯类企业向下游做电商的优势。类似于阿里巴巴,关注于交易的平台都有这样的一些优势,比如京东、美团、携程。以及其他一些电商平台。再说一下金融、企业服务这样一些toB的应用,个人判断,在目前BAT格局中,距离客户最近的应该就是距离交易近的,比 如淘宝、京东、美团、携程。他们做toB的金融和服务相对更为合理。比如说,美团帮助酒店来管理库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