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摇晃综合症的反应(抖抖就能把宝宝给)(1)

图片源自网络

前段时间网上有传出一位保姆疯狂的在摇晃小BABY的视频,如此丧心病狂的保姆让人着实恼怒(为什么现在提起保姆就会想到杭州那位举国闻名的纵火保姆?)保姆此举也许只是想要把婴儿哄睡,殊不知自己的这种做法,也许会带给这位宝宝一生的伤害……

有一则新闻:台湾新北市某位新手父亲生有三胞胎,因七个月女儿哭闹不停,将女儿放在摇椅上摇晃哄逗,很快发现女婴口吐白沫,呈昏迷状态,夫妻俩赶紧将女儿送往医院,可惜最终宣告不治。警员表示幼儿无明显外伤,医院分析可能是“婴儿摇晃症候群”,父亲哄女婴如果用力过度、剧烈摇晃,则有可能损伤婴儿大脑。

无独有偶,在微博上同样有一则转发过万的消息说: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



专家表示,因为晃动而造成孩子的颅脑损伤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各地儿童医院遇到的比较少,但是每年都会有那么1-2个,而且都是受伤比较严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这是因为1岁以内的孩子颅脑还在发育期,颅骨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大脑的生长速度,由于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成人的比例为10%),且婴儿脑部比成人的脑部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脑部血管挫裂引起脑出血。

通俗解释就是:婴儿脑部脆弱柔软,脑部易受震荡导致脑出血。

随着科学育儿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知道了过去育儿的一些不足,也懂得如何用更为科学的手法来养育自己的宝宝。所以,“婴儿摇晃综合症”这样颠覆过去常识的哄孩儿方法也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婴儿摇晃综合症的反应(抖抖就能把宝宝给)(2)

图片源自网络

【抖抖真的就能把宝宝抖晕吗】

专家指出,抖宝宝能否把宝宝抖晕这样的事情,还要看父母摇晃的幅度和强度。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而事实上也很少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抖晃自己的宝宝。在西方某些国家,剧烈地摇晃婴儿是虐待儿童的犯罪行为。

“对于传统的摇晃哄婴儿的方法,我们是不赞成的。”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建议家长也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也可能引起脑部震荡。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摇晃婴儿,特别是大幅度地用力摇晃。

婴儿摇晃综合症的反应(抖抖就能把宝宝给)(3)

图片源自网络

【正确地看护孩子,重要的一点就是“轻抱轻放”,避免一些游戏和动作】

除了抖动宝宝之外,将宝宝抛到空中再接住,这貌似爱的动作也可能给宝宝带来脑挫裂伤的悲剧。

专家解释说,由于婴儿颅骨比重大,而里面的脑组织比重小,在把婴儿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两者都可以产生速度差,使婴儿坚硬的颅骨与脆弱娇嫩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

正确地看护孩子,重要的一点就是“轻抱轻放”,在宝宝的颈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时候务必以手掌托住其颈部。

另外,家长应避免下列的游戏与动作,包括:

1、用力拍打3月以下的婴儿背部;

2、抱宝宝起床,忽略支撑其头颈部;

3、抱或背宝宝,忽略支撑其头颈部,造成头部摇晃剧烈;

4、抓着宝宝的肩膀前后左右摆动;

5、将宝宝用力往床垫上或沙发椅上摔下,使其因受反弹力而上下振荡;

6、宝宝搭乘轿车没有固定在安全座椅上;

7、逗弄宝宝将其用力往上抛玩;

8、抱着宝宝如秋千般前后大幅摆动及突然停住;

9、抱着宝宝旋转;将宝宝架在大人肩膀上晃动;

10、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或脚上,前后左右不断摇晃。

婴儿摇晃综合症的反应(抖抖就能把宝宝给)(4)

图片源自网络

爸爸妈妈会发现,有时候宝宝很喜欢爸爸妈妈抱着自己转圈圈、来回转动或者上下移动以及抛接的游戏。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似乎给爸爸妈妈以继续下去的动力。

针对一周岁以内的小宝宝,妈妈温柔的将他抱在胸前,和宝宝一起随着音乐轻柔的转圈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享受;当宝宝闹瞌睡的时候,妈妈将宝宝抱在怀里轻轻的转动也是一种很安全的哄睡方式;爸爸和宝宝在一起“疯狂玩耍”的时候,可以托起宝宝后将自己的手臂抬的高一些,让宝宝有一种高高在上欣赏不一样的风景的感受就好。

尤其是一些年轻(年龄和心态)的爸爸妈妈,自己就像一个大孩子,照顾小宝宝的时候虽然没有了代沟的压力,但是玩耍起来很容易就忽略了宝宝的稚嫩,往往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