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字的趣味识字(龙口趣话由枼)(1)

龙口,历史悠久,古风浓郁,既尝风气之先,又袭千年古韵。世代相承的方言,珍存了先祖的遗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循着方言这个时光隧道,回溯久远的世界,探寻祖先的生活,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根脉。《龙口趣话》,说古谈今,方言俚语,世道大千,诚征稿源,欢迎献作。

在我们大龙口

除了新鲜的海鲜

清新的空气

另外感受到“黄县话”的魅力了吗?

针字的趣味识字(龙口趣话由枼)(2)

具有地方特色的

方言

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黄县话小段子

“枼”

“枼”读作yè,本义是树叶,甲骨文中是木上三个圈,象树上长有叶片,金文将上面椭圆形的叶子改成一道道短横,小篆则将表示枝丫和树叶的部分规整化,写成“世”,上“世”下“木”,这就是“枼”。后来词义分化,“枼”加上“艹”写作“葉”,《说文》:“葉,草木之葉也。”而我们现在作为规范写法的“叶”,原本读为xié,是个会意字,意为十个口发出同样的声音,表示音调相合,也就有协同、和谐的意思,比如让诗歌读起来押韵这称为“叶韵”。建国后推行简化字,用笔画少的“叶”代替“葉”,且承继其读音,而“叶”的本义用“谐”或“协”替代。这和“听”取代“聽”、“触”取代“觸”是一个道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物之薄者,皆得以葉名。”像叶片的东西可以称为“叶”,如肺叶。也用来比喻轻飘如叶的东西,如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枼”的本义略作引申,指薄木片。《说文》:“枼,楄也,枼,薄也。”五代徐锴《说文系传·木部》:“楄者,阔也。枼之言葉也,如木葉之薄也。”《说文解字注》:“凡木片之薄者谓之枼。故葉牒鍱䈎偞等字皆用以会意。”“枼”意为宽扁而薄的木片,含有薄的意思。这个薄的含义在很多从“枼”的字中都有体现。“牒”指证件或文书,如度牒是旧时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书,是薄薄的一张纸。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张青、孙二娘夫妇把他乔装打扮一个头陀,头戴金箍,持一双戒刀,身带度牒文书,这也是武松又被称为“武行者”的原因。“堞”是城墙上凸凹相间的矮墙,防守者趴在后面,可以透过凹处放箭,与城墙相比,堞是薄的。“蝶”是蝴蝶的简称,蝴蝶的翅膀也是薄薄的。“碟”指盛菜蔬或调味品的器皿,底平而浅,与盆碗相比,当然是薄的了。“碟”还可以指碟片,那当然更薄了。“蹀”为小步走,与大步相较,也属于薄的。“谍”指谍报活动,如间谍,间即间隙,搞谍报不是光明正大的,要找准缝隙获取情报,只有薄一点才能寻隙而入。“喋”指言语烦琐,如喋喋不休。

在黄县话里,把盛不住话的人称为“浅碟儿嘴”,意为和碟子一样盛不了多少东西。而且在人们的直觉中,嘴唇厚的人笨嘴拙舌,显得质朴憨厚,嘴唇薄的人巧说六道,给人尖酸刻薄之感,这样的人比较“喋”。

“屧”指木板拖鞋,也就是黄县人所说的“嘎嗒板儿”,底如果太厚就没法走路了。《姑苏图经》:“吴王宫中有响屟廊,以楩梓板籍地。行则有声,故名。”据说这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唐代诗人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写的就是这事,看来夫差还是个挺有生活情趣的人。“媟”由“女”和“枼”联合起来,表示轻薄的女子,即其行为显得不够庄重得体(当然这是古代的一种性别歧视,带女字旁的字有很多意思都不怎么好)。西汉贾谊《新书·道术》:“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媟。”比如媟狎就是狎昵、淫亵之意。“鲽”是比目鱼的一种,身体侧扁成薄片,长椭圆形,两眼都在右侧,左侧向下卧在沙底,生活在浅海中。比目鱼是个很宽泛的俗称,命名通常按鱼眼所在的位置分为“左鲆右鲽”,常见的多宝鱼是大菱鲆,它的双眼是在左侧,右侧向下卧在沙底。黄县人常说的“小嘴儿”,学名叫作黄盖鲽,双眼是在右侧的。

由“枼”的引申义出发,所有以“枼”为意符的字都有内在的脉络可寻,从中可以窥见语义的联系,这就像用一根钱串子把散钱串起来一样,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汉字,庶几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王东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