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主持会试后,又三次主持乡试,极为少见;三殿火灾后,直言无隐,读之惊心,竟安然无恙,也是一奇

邹缉(生年不详~公元1422年),字仲熙,吉水(今属江西)人。

邹缉自幼便努力向学,他博览群书,写文章从不崇尚雕饰刻绘。

朱元璋洪武年间,邹缉明经及第,授职为星子县(今属江西)教谕(一说为星子县训导)。

朱允炆建文时期,邹缉入朝受职,担任国子助教。

朱允炆削除燕藩,朱棣起兵对抗朝廷。

燕兵攻破南京,邹缉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朱棣即位之后,邹缉被擢升为翰林侍讲,侍奉东宫(皇太子所居),兼左春坊左中允。

其时,国子监祭酒一职常缺,邹缉多次受命,代理主持国子监事务。

任期届满之后,邹缉被进职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侍讲一职。

邹缉还曾参与修纂《明太祖(朱元璋)实录》及《永乐大典》。

朱棣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己丑会试,受朝廷之命,时为翰林院侍讲的邹缉,与左春坊左司直郎徐善述担任考官,主持会试,并取中陈璲等人。

其时,朱棣巡幸北京,皇太子(即明仁宗朱高炽)援引丙戌(公元1406年)旧例,授予副榜第一名孔谔左中允之职,竟赐其进士出身。须知,当时正榜的很多人还没有参加殿试。

本次考试,试题中有“孟子节文”、“尚书洪范九畴”。因考题太偏,御史弹劾考官侍讲邹缉等人出题误谬。结果,考官遭到斥责,邹缉还被下入大狱。

随后,朝廷任命其他官员担任考官,进行复考,又取中熊概、金庠等十数人;这些复考取中者,后来都官至都御史、侍郎等职。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朝廷任命翰林院侍讲曾棨、翰林院侍讲兼左春坊左中允邹缉主持顺天乡试。

本年农历六月,朱棣亲征卫喇特,在萨里噶将其打败,又在图喇河将其打败,其间,擒获、斩杀对方的人员无数。农历八月,朱棣御驾还朝,邹缉进献《永乐清边颂》。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朝廷赏赐重修实录的官员,时为侍讲的邹缉,获赐钱钞一百锭、彩币一表里、纱衣一袭。

本年,朝廷任命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中允邹缉与侍讲王洪主持顺天乡试。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1年),朝廷任命左春坊左中允兼行在翰林院侍讲邹缉、侍讲王英主持顺天乡试。

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靖难之役(直言无隐深切时弊)(1)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农历四月初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同时遭遇火灾。营建十多年的北京新宫,竟在落成不到四个月时发生火情。此事对朱棣的震动很大,他甚至怀疑自己的统治已经引起天怒人怨。

于是,本年四月初十日,朱棣下诏,要求文武群臣,尽言无隐,直陈朝廷存在的缺失。

对此,邹缉响应,上书直言,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自开建北京至此,已将近二十年时间。二十年间,营建工程的体量浩大,靡费的财物价值不菲,调度的人力范围极广。

其间,冗余官员的数目惊人。借助营建工程,这些人蚕食鲸吞,白白耗费国家的储备。

其间,役使的民夫,动辄至上百万人。这些人,长年累月在工地服役劳动,根本没有时间耕作家中的田地。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家中田地所需缴纳的苛捐杂税,一分一毫都未曾减免,甚至因为营建工程,还要额外增加他们的各种负担。面对如此恶劣的状况,这些人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将长久维持生计的桑木、枣树砍伐,以供应朝廷烧火之柴;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桑树剥皮,以供应朝廷造纸之料。

其间,为了营建工程,官吏们更是横征暴敛,随意胡乱摊派,致使民众高价购买原非本土出产之物,以上缴官家征索之纷繁杂项。

其间,更有工匠小人,假借职权、假托威势,驱逐迫害百姓,以朝廷征收用地为由,让他们迁徙搬离;致使民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孤儿寡妇,哭泣叫号,仓皇暴露,莫知所适,莫知所存。那些经驱赶民众而霸占的土地,竟有好几个月、好长时间都空在那里,荒芜废弃。

当然,其间也有廉直刚强的官吏,不会谄媚行事,但是,这些人又往往会被其他人等肆意进行污蔑谗毁,结果常常是他们动辄便被加以罪名、入于罪行。

二、眼下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灾害接连不断,民众没有活路,甚至于剥下树皮、挖掘草根用以充饥。老人和孩子流移于外乡、颠沛于路途,民众只能卖妻鬻子,以求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师之中,却聚有僧道人等上万之多,这些人无所事事、不劳作、不生产,每天却要耗费仓廪米粮上百余石。

三、朝廷每年命令天下纺织锦绣、铸造钱币,然后派遣内官,携带锦绣、钱币,前往外蕃买马。每每所出之数达千万,而所取却不及一二。虽然也买了很多马匹,但是,这些马大都驽下无用,还让民众对其进行饲养,若有死伤,又责令民众赔偿,结果害得民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四、漠北那些投降的人,朝廷待之极为优厚,不但赐予他们居处室屋,还慷慨供应他们一应物资。

五、宫观祷祠之事,就是以无益来害有益,浪费钱财、虚靡国费。

云云。

邹缉说得十分到位、也非常深刻。

当然,朱棣并未给予回复。

这次下诏求言,说直话者不止邹缉一人,还有很多大臣,上书指斥时政。

为此,朱棣十二分地不高兴,他发怒说这些直言者都是在诽谤朝廷,于是下诏,严禁此类上书、严禁议论国政。

其时,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还因上书,被朱棣下令,逮押入狱。

另外,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等人,也因上书,均被贬官交阯。

此次上书诸人,只有邹缉与主事高公望、庶吉士杨复没有被朱棣问罪。

本年冬,农历十月,进升翰林院侍讲邹缉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侍讲。

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靖难之役(直言无隐深切时弊)(2)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农历九月初六日,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邹缉去世。

邹缉背部曾患有毒疮,为此,朱棣还特别命令中官督促太医,前去为他治疗,又赐他以名药。

邹缉为人,持言公正,在朝论事,他从不苟且随众俯仰。与朋友交往,他一定会导引人家行走正道;朋友有难,他一定会极力施以援手。

邹缉处世,性情淡泊,享食朝廷俸禄三十年,其节俭朴素从未改变。

邹缉还未入仕之时,他的兴趣爱好,只有书籍。他非常喜欢学习,其程度,就如同饥渴之于饮食。看到异书,他一定会露抄雪纂。邹缉一生,耽玩群籍,意态裕如。

等到邹缉去世之后,家无余财,仅存藏书数千卷而已。

邹缉居官勤慎小心,清操如同寒士,最终卒于任上。

邹缉以文学名重于时;他还精于楷书;著有《素庵集》,藏在家中。

关于邹缉,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邹缉传》;另搜罗爬剔之书,有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千顷堂书目》、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黄佐《翰林记》、《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明·李贤《明一统志》、《江西通志》、《太宗文皇帝实录》、《六艺之一录》、《明诗综》、《国朝献征录》等。

(本篇结束)

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靖难之役(直言无隐深切时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