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乡党,明朝人穆文熙,最高官阶曾至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副部级。又做过考功员外郎,故人称穆考功。此人性耿直,为坚守正义,曾两次辞官。第一次,是替同乡石星喊冤。时任谏官的石星上疏,直接批评皇帝懒政,被下了大狱,即将被廷杖致死之时,穆文熙挺身而出,救下石星,并辞官,护送石星,一起返回家乡。第二次,是替御史郜永春申辩不平。郜永春直言敢谏,得罪了某些官员,被官报私仇,在考核政绩时,定为不合格。穆文熙时任考功员外郎,深深了解郜永春的人品和官品,获悉这一消息后,找执政者为郜永春鸣不平,未被采纳,愤而辞职。

第二次辞官返乡后,穆文熙立志学陶渊明,隐居田园,拒绝复仕。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东明地域内做过漆园吏,穆文熙是庄子的忠实粉丝,极力推崇《逍遥游》,遂出资修筑一园林,命名为“逍遥园”。园中建云鹤堂、俯溪台、迟鴻台、采菊亭、牡丹亭、东山亭、菱荷亭、著书楼、松罗亭、观止亭,一共十处景观(东明旧县志一般都说“八景”,我以为,大概是对“松罗亭”和“观止亭”有所忽略。这一点,我将另外行文考证),亭台轩榭,蔚然胜景。

在逍遥园里,穆文熙日日醉心于田园美景,其乐融融。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在逍遥园里交往甚繁。来往最多的,有既是老乡又一同求学的挚友石星和赵国璧。石星,后来官至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赵国璧,后官至从三品。穆文熙常常与他二人同赏美景,觥筹交错,谈史论时,吟诗做赋。同为老乡后来官至兵部侍郎的刘怀恕,也是常客。穆文熙还与大明文坛“后七子”中的两个著名文人王世贞和张佳胤,满腹经纶的王叔杲,在逍遥园里宴饮赋诗。东明县,当时隶属河北大名府。这三人,当时都在大名府任职。他和这些人,在逍遥园里,诗文唱和,不少诗文,流传至今。

穆文熙曾为自己的逍遥园作《逍遥园赋》,当时广为流传,名动朝野,收录于其二十卷《穆考公逍遥园集》中,《逍遥园集》,又被收入《明史·艺文志》。至今,仍被收录于国家大型书库《古代类书集成》中,国家图书馆也藏有十卷本,足可证明,是古赋中的经典之作。今天读来,依然文采斐然,气韵不凡。

“赋”这一文体,讲求华丽和铺排雕琢,生僻字词多,用典多,故此,如今很多人望而生畏,即使是赋体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等人的赋体文,精心阅读的现代人也了了,要是不看注释,能读明白的,更了了。正因为此,穆文熙的《逍遥园赋》,在浩如烟海的古典作品中,鲜为人知。不过,既然《古代类书集成》和国家图书馆能收录进去,可见穆文熙的这篇赋,已经达到了国家级经典文赋的水平。

这篇赋,有一定古文字基础的人,想真正读明白,尚有一定困难,更遑论一般人。《古代类书集成》对这篇赋的个别字和句读,也略有不当之处。而且,至今,还没有见到为这篇赋做注释、进行白话翻译和赏析的文献。为了帮助一般人能大致理解这篇赋的内容,也为让古文化遗珠放射应有的光彩,笔者想根据自己的浅见,做一下抛砖引玉工作。

原文很难找到,即使网上搜索,也很困难。为方便读者阅读原文,本文就根据现存的明代刻本《穆考功逍遥园集》的影印版,再参照《古代类书集成》,先引用原文,并对个别文字和断句符号进行修改。再在大量查证的基础上,进行白话翻译,力求尽可能保留原赋的文风气韵。然后,就其思想内容和行文技巧,略加分析。

赋前有序,约一百三十个字。赋体正文,约六百字。

序曰:

余舍有园一区,带(连接)城下。自为儒时,与拱辰石君(石星),分席共业,为铅砚之所。后相继登第去,比余既解考功郎归,稍稍作池馆,垒山石,裒(póu,聚集)集词翰,日栖迟其间。乃未几而拱辰倦于太仆,亦谢病归。归则无日不晤于此,晤则习于幽事,而养命顺理,怡情养性,庶几有逍遥之风。余因据庄生《逍遥》篇,为赋纪之。拱辰览之,谓与《乐志论》《唐子西语》(此处的“语”字,明代刻本有,《古代类书集成》里无,从明代刻本)相轩轾也。遂刻置台端(尊称对方)。

笔者斗胆用现代语言表述如下。

我家房舍,有园子一处,连接县城脚下。我做儒生时,与石君拱辰(名星)分席而坐,一起从师学习,这里,曾是我们读书写字的地方。后来,我们两人先后相继,考取科第,离开家乡。等到我被解除考功员外郎返回家乡以后,逐渐修筑了池塘和馆舍,垒砌了山石,除了天天在里面专心收集诗词文字,还在园子里游玩休息。不久,石拱辰在太仆任上感觉疲倦,也以有病为由辞官返乡。他返乡之后,没有一天不和我在园子里会面,会面之后,就慢慢熟悉了园子里各处胜景。我们在这里顺应天理,保养生命,怡情养性,近似于当年庄子的逍遥风习。因此根据庄生的《逍遥篇》,我写下这篇赋,以记载下来。石君拱辰读了之后,说我这篇赋,和当年《乐志论》和《唐子西语》不相上下。就把这篇赋刻录下来,献给拱辰先生。

序里,交代了修筑“逍遥园”的原因及经过,也交代了书写及刻录《逍遥园赋》的原因和经过,特别点明了自己的《逍遥园赋》和庄子的《逍遥》篇的前后关联,自己和石星的密切交往。简明扼要,文字也比较平实。

序后,有“辞曰”二字,领起下面正文。赋正文如下:

伊予性之好僻兮,开别圃于城隅。筑垣墙以周卫兮,诛白茅以为庐。莳花竹以匝径兮,种菱芰以盈池。悬桔槔于金井兮,时自挽而灌蔬。“招隐”以名吾洞,“云鹤”以号吾堂,台则有“读书”、“迟鸿”、“东山”、“俯溪”,皆环列槐柳,有云树之苍茫。亭则有“牡丹”、“芰荷”、“松萝”、“止观”,悉斜带清溪,俨山家之行藏。时其条风布暖,红药缤纷。朱明协候,绿叶垂云。秋至则篱菊葳蕤,冬至而檐梅郁芬。景缘时至,兴随赏殷。

尔其偕我良朋,契若兰薰。鹖冠草履,褐衣苧襟。相与临花坞,步芳亭;抚白日,玩青冥;观鯈游,听鸟鸣;数飞花,搴落英;弄池水,荡浮萍。指点奇石,较计阴晴。云霞团座,鸥鸟不惊。而或投博赌胜,角奕取嬴(“嬴”应为“赢”,原文如此)。纵歌层台,蹴鞠广庭。鸣琴深洞,放鹤高城。已而偃息台端,何虑何营。酒泛绿醅,饭煮青精。时复有墨客琴士,画史骚流。诗谈白雪,图拟丹丘。谱探飞龙,帖抹苍蚪(“蚪”,明刻本影印版为“蚪”,《类书集成》为“虬”。应该为“蚪”)。日有文事之起兮(此处的“兮”字,明刻本字体像“于”。课本中,“于”和“兮”形体非常接近,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笔误。笔者根据上下文义推断,觉得是笔误,应为“兮”),了无俗务之交酬。燕坐兮箕踞,长啸兮科头。羲和兮御顿,玄(“玄”,明刻本影印本如此,《类书集成》为“元”。应该为“玄”)兔兮影留。蘧蘧兮蝶梦,扰扰兮浮沤。方来兮随分,既往兮堪羞。

若夫五岳三江,胜地无垠。梁苑金谷,乐事纷纭。金张之家,炙手可热。许史之门, 吐气成云。子云著书而谀莽,相如作赋而得金。稷下枭鸣,而千人辩折;座间麈动,而百夫生欣。古匪不有,吾匪不闻。第以静躁不同,趋舍有方。或图南以广运,或蚊睫以自藏,苟所志之得适,虽微眇其何妨。吾故遵南华之遗训兮(此处的“兮”字,明朝刻本为“於”,义与“于”同。笔者据上下文推断,觉得依然是笔误,应为“兮”),以逍遥乎此乡。

于是拱辰闻之踊跃,歌(古代诗歌体裁,称为歌行体)曰:邈天地兮蘧庐,纷世事兮风旟。纫幽兰兮吾党,抚桂树兮城隅。誓从子兮逍遥,安所问兮盈虚。

歌既,余复为之乱(古乐章或者赋的结尾部分称为“乱”。为乐章或者赋作结,提炼主旨)曰:惟余之志,子与侔兮;惟余之园,子与游兮。园有水泽,被芙蓉兮;园有碣石,郁虬龙兮。火山焚,不能为之爇;层崖冰,不能为之裂。返巨雀于条支,脱苍鹰于絷绁。与子共逍遥于一世,尚期不愧于往哲。

笔者继续斗胆用现代语言表述如下。

我天性喜欢僻静,在城脚下开辟了一处园圃。园子周围,修筑了垣墙。割白茅草,铺在房顶上。匝道两边,移栽花卉和竹子。池塘里,种满了菱角。水井上,高悬汲水架;时常摇动辘轳,灌溉蔬菜。有一个洞,我命名为“招隐洞”。一处高堂,我给它起名“云鹤堂”。高台之上,有“读书台”、“迟鸿台”、“东山亭”和“俯溪台”,四个台,周围皆环绕槐树和柳树;远望之,绿烟如云,一派苍茫。还有“牡丹亭”、“芰荷亭”,“松萝亭”和“观止亭”,四个亭,全部沿着溪流宛转;俨然隐士栖居山野的好去处。春天来了,暖风吹拂,杨柳枝条摇摆。阳春四月,红色的芍药花,缤纷盛开。夏天里,红色的花朵,明亮鲜艳;碧绿的叶子,如绿云垂盖。秋天到了,篱笆旁的菊花葳蕤璀璨。冬天来临,屋檐下的梅花浓香四溢。美丽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幻;人的兴致,随着欣赏不同景色而丰赡。

和我同游的好朋友,彼此意气相投,共用兰香薰过。大家头戴用鹖羽作装饰的冠帽,脚穿草鞋;身穿粗布衣或苧麻衣。我们一起,走近花坞,步过花亭;抚弦弹奏《白日》曲,挥手玩耍“青冥”剑;观游鱼戏水,听飞鸟欢鸣;细数飞花飘摇,捡取满地落英;拨弄池水,摇荡浮萍。对奇石指指点点,评论气候阴晴。围坐一席,周围云蒸霞蔚,鸥鹭鸟,相伴不惊。时而投投壶,下下棋,一赌输赢。在高高的平台上,放声纵歌;在宽广的庭院里,踢踢蹴鞠。在深洞里,弹奏古琴;于高城墙上,放飞白鹤。继而歇息下来,放空性灵,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倒上绿色美酒,煮上青精粥饭,一同分享。时常有书法家、琴师、画家、史学家、文学家前来相聚。大家谈到写诗,就推崇阳春白雪;想画画,就模仿丹丘仙境。按谱奏乐,如飞龙探头探脑;临帖挥墨,如黑色蝌蚪宛转游弋。我们天天吟诗作文,没有一点庸俗事务的交往。坐在一起宴饮时,大家非常放松,张开双腿,随意而坐;仰天长啸时,披头散发。太阳神架着长车停顿下来,月亮里面的玄兔也淹留下来,一起陪伴我们。大家悠然自得,做着蝴蝶梦,哪管如水面浮沫一样的扰攘世事。将要来到的,随缘随份;已经过去的,提起来都觉得羞愧。

五岳三江,到处都有无边无垠的胜景。“梁苑”和“金谷”,那些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让许多王公贵族赏心悦目的名胜,当时是何其繁盛。金日磾和张世安那样的显贵世族,兴旺时,真是炙手可热。许伯和史高那样的权门贵戚,得势时,真是吐气成云。杨雄著书,是为了谄谀王莽;司马相如做赋,是为了赚取金钱。稷下学宫,为黄老之术争鸣的时候,千百人相互争辩;坐席间尘土飞扬,千百人却都心生欢喜。这些历史传闻,古代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只是因为不同的人对静和躁的喜好有别,取与舍也就有各自不同的原则。有的人,想如同庄子《逍遥游》里面的鲲鹏一样,从北冥飞往遥远的南方,企望有宽广远大的前程;也有的人,就想在蚊子的眼睫毛下藏身。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达到了,即使是非常渺小又何妨?所以,我遵循《南华经》的遗训,就在这逍遥园里随意逍遥。

拱辰先生听了我的想法之后,吟了一段歌:逍遥园,就像邈远天地之间的一座传舍,供疲累的游人歇脚;逍遥园主人,就像世事纷扰中的一面旗帜,迎风飘扬,招引着我们。我们大家,像屈原一样,佩戴兰花,会聚一起;在城脚下,我们一起抚摸桂树,嗅闻芳香。我发誓,要跟文熙先生一起,随意逍遥;哪管人生,是盈还是虚。

他歌罢,我又写一段乱:我的志向,与先生完全相同。我的逍遥园,就是供您游玩的。园里有水泽,铺满了荷花。园里有石碑,上面雕刻着许多条飞舞的虬龙。我们的友谊,坚不可摧,即使火山焚烧,也不会被融化;重岩结冰,也不会被压断。我们就像巨雀鸟,重新返回天广地阔的西域条支国,就像苍鹰,脱离了绳捆索绑,在万里长空自由翱翔。与先生在这逍遥园里逍遥一世,还期望着无愧古圣先贤。

赋的正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逍遥园的布局和景色。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先交代修筑逍遥园的原因,是因为“予性之好僻”;逍遥园的方位,在“城隅”。第二层,由点到面,铺陈描写园内布局、构造,对重要景点特色,一一描写。然后着眼全局,概括为“悉斜带清溪,俨山家之行藏”,紧扣“逍遥”主题。第三层,也由点到面,具体描写逍遥园四季景色的不同之后,以“景缘时至,兴随赏殷”作结。

第二部分,写与朋友在逍遥园内逍遥度日的情景。大致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前两联,写作者与经常在逍遥园一起游玩的朋友契若兰薰,情投意合。穿着简陋,很类似古代隐居山野的隐士。第二层,从“相与临花坞”到“鸥鸟不惊”,具体铺排描写一众人在逍遥园内游玩赏景。第三层,从“而或投博赌胜”到“了无俗务之交”,具体描写一众人在逍遥园内的各种活动,经常举行弹琴、舞剑、投壶、下棋、长啸、蹴鞠、放鸽等娱乐活动,时而呆呆静坐,放空性灵。还一起品尝美酒佳肴。更重要的活动是一系列“文事”活动,谈诗论文,探讨书法和绘画。第四层,从“酬燕坐兮箕踞”到“既往兮堪羞”,描写一众人在逍遥园内像庄子和魏晋文人一样自由散漫率性而为的外在行为状态和内在精神实质。

前两段为描写,第三部分,则转而议论抒情。这一部分,大致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若夫五岳三江”到“吾匪不闻”,先写天地之间,胜景无限,人造美景,转瞬即逝。权贵之家,不出三代。杨雄和司马相如,著书写赋,各有私欲。稷下学宫,争论不休,却有助于各种学派的诞生。然后作结,表明自己将以史为鉴。第二层,从“第以静躁不同”到“以逍遥乎此乡”。不同的人,对静躁取舍的原则不同。有的人,志向远大,总想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有的人,就安心栖居于蚊子的眼睫毛底下。即使是后一种人,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即使非常渺小,也无所谓。正因为有以上领悟,作者才萃取《南华经》真谛,在逍遥园里尽情逍遥。

第四部分,以石星的“歌”和作者的“乱”,为赋作结。石星的“歌”,对逍遥园和逍遥园主人大力褒奖,并表达了“誓从子兮逍遥,安所问兮盈虚”的心愿。作者的“乱”,表达了和石星的志向相同,强调了二人之间的友谊坚不可摧,决心和石星一起,在逍遥园里共同享受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

整篇赋,紧扣“逍遥”行文。写逍遥园布局和景色,处处突出“逍遥”特色。逍遥园中人,不管是穿着和行为举止,以及在逍遥园内的各种活动,都明显带有潇洒自由超凡脱俗的隐士气质,是庄子笔下“逍遥”精神的具象诠释。议论抒情,更直接表白自己想在纷繁扰攘的俗世之外,选一方僻静之地,恬然逍遥。为全赋作结的“歌”和“乱”,石星之间和作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的纽扣,都在“逍遥”。

无疑,醉心逍遥的言外之意,自然是对当时仕宦经济的极度失望。石星,因为上书皇帝穆宗,劝其停止荒淫奢侈的享受,努力亲政,接纳善谏,就大逆龙鳞,被打入牢中,当朝廷杖,遭人报复,险些丧命。如此遭遇,焉能对昏庸皇帝和险恶官场没有厌恶之情?穆文熙,为被皇权暴力打压的石星仗义执言,愤而辞官,后来,又为被抹黑的同僚郜永春鸣不平,第二次辞官。先后两次辞官,足见他对执政者的昏庸腐败和官场混乱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和发自内心的厌恶。回归家乡,学庄子,修筑逍遥园,与三观相近的知心朋友在逍遥园里天天“逍遥”,既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超越凡俗的明智选择,也是源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的自觉抉择。

赋这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特征,如今的散文诗就是它的滥觞。它具有“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重在写景,通过铺陈排序的摹景状物来抒发情志。穆文熙这篇赋,明显具有一般赋体文的行文特征。相比之下,正文前的序,散文化特征明显,颇似一篇小品文。长短随意,叙述自由,语言浅显。正文,主要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追求骈偶;读起来,音律和谐,琅琅上口;文辞考究,讲究文藻和用典。相对于汉赋而言,这篇赋又趋同于唐以后的赋体文风格,向散文化靠近。四六句中穿插三五七句,偶尔,还有八九字句,句式参差,句末用韵也有变化,不再讲求一韵到底,行文较自由,气势较流畅。

自由并不是散乱。这篇赋布局谋篇,严谨整饬,内在逻辑性很强。从整体而言,先写景,再写人,然后抒情。状物写人,为议论抒情做铺垫。

写景,先写修筑逍遥园的原因,逍遥园的位置,再写内在布局。然后写四季景色变换,最后作结。基本遵循总分总的结构体式。

写人,由逍遥园中人的穿着打扮,写到赏景和游戏,再写到与文艺创作有关的活动,最后写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追求。由外在行为写到内心世界。

议论抒情,从古代风景人事由繁盛到衰落的演变,从一些文人表面光洁实则内涵私欲的表里不一,推导出“静躁不同,趋舍有方”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继续论证“苟所志之得适,虽微眇其何妨”的合理性。在层层推导的基础上,最后,很自然地抒发“吾故遵南华之遗训兮,以逍遥乎此乡”的人生追求。

从这篇赋可以看出,穆文熙腹有诗书,许多典故随手拈来,运用起来,精炼而具象,恰到好处。仅举“燕坐兮箕踞,长啸兮科头”为例。

其中的“箕踞”,最早见于《庄子:至乐》:“庄子妻死, 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语言学家成玄英解释为:“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这种坐姿,就是一种傲慢不经、不拘礼节的姿态。

“长啸”,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曹植的《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用来描写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后来演变成魏晋文人以此述志的风流举止。

“科头”,最早见于《 战国策·韩策一》:“秦带甲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语言学家鲍彪注释:“科头,不著兜鍪。”意为不带冠帽,裸露头髻。魏晋时期,也成为文人风流举止之一。

三个典故,分别以庄子的散漫自由不拘礼节的坐姿和魏晋文人放浪形骸的风流举止,极其凝练而具象地描摹作者和一众知心朋友效仿庄子和魏晋文人遗风追求自由率性的生存状态。如果不用典,大概需要很多词语,也难以叙说明白。

本篇赋,用词讲究文采,不辞华丽。仅以写逍遥园四季变化为例。

写春天景色,“条风布暖,红药缤纷”,抓住暖风吹拂柔枝,红色的芍药花缤纷盛开的情景,从孟春写到季春。一个“布”字,让“条”和“风”,由静态转为动态。“缤纷”一词,形象描写鲜花竞相开放的盛景。写夏天景色,“朱明协候,绿叶垂云”,红色的鲜花随着季节变化而愈发明亮,各种绿色叶片蓬勃生长如绿云垂盖大地,“红”和“绿”,鲜明对比,又互相融合。精准捕捉和再现夏季景物特色。写秋天景色,用“篱菊葳蕤”,一言蔽之。“篱菊”,暗含要学陶渊明隐居田园。“葳蕤”一词。本意为“草木茂盛”,用在此处,形容菊花繁茂盛放,十分形象。写冬天景色,用“檐梅郁芬”,屋檐下赏梅,以“檐”衬“梅”,自有诗情画意;屋檐下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足见其浓郁。此四字,亦暗含要步梅妻鹤子的林逋的后尘之意。

穆文熙的《逍遥园赋》,是明朝著名的赋体名篇,至今也仍是赋体文中的经典。笔者不揣浅薄,做一孔之见的详细解读,目的就是做一下推广普及工作,让我的同乡先贤的经典名作能够被更多的人阅读和了解,倘能如此,则幸甚至哉。

2022年5月25日星期三上午草稿初成

作者逍遥的诗(逍遥园里写逍遥)(1)

壹点号 轻舟闲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