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相类似,同期的西斯拉夫人也进山了。
当时相对比较开化的潘诺尼亚草原,匈牙利草原,一直到瓦拉几亚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已经成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日耳曼人西迁,斯拉夫人进山,都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
传说中西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叫做萨摩公国,当然这段历史我们存疑,在这里并不采信这种说法。能够确切证明存在过的第一个西斯拉夫人建立的政权,应该被叫做“大摩拉维亚国”(Great Moravia),当然也有一些史学家信口开河,给这个国家命名为“大摩拉维亚帝国”(Great Moravian Empire)。这样标新立异的讲法,已经纯粹是属于史学界的行为艺术了。
大摩拉维亚因中欧地区的摩拉瓦河(Morava River)而得名,摩拉瓦河是多瑙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苏台德山区。与我们前文提到的多瑙河重要支流蒂萨河相比,摩拉瓦河更加靠近多瑙河的上游。在摩拉瓦河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一个面积很迷你的摩拉维亚平原,同时在摩拉瓦河注入多瑙河之前,它也成为了今天斯洛伐克与捷克,斯洛伐克与奥地利之间的界河。
大摩拉维亚的名字虽然起的响亮,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大约在九世纪中期建国,到了公元906年的时候,就稀里糊涂被南部游牧民族灭国了,立国总共不到一百年。期间那个曾经发明了西里尔字母的西里尔传教士,还曾经到斯拉夫人的部落传递上帝福音。但西里尔前脚刚走,日耳曼人的天主教传教士,就驱逐了来自于东部教会的宗教势力。由此开始,西斯拉夫人开始慢慢接受了天主教的引导。
据说在大摩拉维亚国崩盘之前,从这个国家的疆域之内,分出了一个叫做波希米亚(Bohemia)的小政权。这个波希米亚恰好就符合了我们之前的推论,为了躲避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所向披靡的游牧民族,西斯拉夫人也进山了。
波希米亚所处的这座“山”,跟连绵起伏的巴尔干群山有所不同。
这个地方相当于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这个盆地我们称之为“波希米亚高地”(Bohemian Massif)。打开一张地图来看,这个波希米亚高地周边的四个方向上,恰好分别有一条山脉阻隔盆地同外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地理人口单元。这个地理人口单元,在几何学上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包括,西北方向上的厄尔士山脉(Erzgebirge),东北方向上的苏台德山脉(Sudetes),西南方向上的舒马瓦山脉(Sumava,或者叫波希米亚森林),以及东南方向上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高地(Bohemian-Moravian Highlands)。四条山脉环抱中的波希米亚高地,降水充沛,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是一块位于中欧的风水宝地,当然也具备了非常好的安全属性。
其实波希米亚的地形特点,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达契亚核心区所在地——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只不过,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等边三角形。波希米亚的这个天然地缘结构,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在古代中国拥有如此完美地缘结构的地区,如关中平原,洛阳盆地,四川盆地等等,几乎都早早地诞生了十分辉煌的文明。
波希米亚也不例外。
最早占据这块西方明珠的族群,是早期凯尔特人中的一支——波伊人(Boii)。波希米亚这个古地名,就是因为波伊人而得名。那么最早为波希米亚命名的,则是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后来风水轮转,趁日耳曼人大迁徙之际,西斯拉夫人又进入了波希米亚地区。他们重新为这个波希米亚进行了命名,起了一个非常斯拉夫话的名字——捷克。在此后的很多年中,捷克语中的“捷克”(Czechia)与“波希米亚”(Cechy)几乎就成了同义词一样的存在。
然而,说了这么多好处,也说说缺点吧。
波希米亚这块地理人口单元的绝对体量,有点太小了。尤其同他周边几个板块相比的话,比如西边的中德山地,那里生活着操一口日耳曼语的德意志人;北边一望无际的波德平原,从西到东日耳曼人和西斯拉夫其他兄弟部落一字排开;南边沿摩拉瓦河南下又是一片天广地阔的多瑙河中游平原,那地方在中世纪早期,也只有游牧民族的匈人、阿瓦尔人以及后来的马扎尔人才能够横行无忌。
唯一让波希米亚稍感欣慰的,他的体量看起来还是稍强于东边那个西斯拉夫好兄弟——自称拿到了崩盘之后的大摩拉维亚正统的尼特拉公国(Principality of Nitra),也就是后来现代的斯洛伐克。
正因为如此,自从波希米亚脱离大摩拉维亚单飞之后,西斯拉夫人在波希米亚高地这个天然屏障的掩映下,小步快跑地进入了他们梦想中的高速发展期。但好景不长,西斯拉夫人崛起的年代,恰好遇到了他的西邻东法兰克王国大整合大洗牌的整合期。
只能说,生不逢时。
公元950年,德意志民族皇帝奥托一世东征波希米亚,把波希米亚捆绑纳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之内。当时的波希米亚,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封号或者爵位,然而即便如此,奥托一世依然把波希米亚称之为一个“公国”,而把波希米亚的斯拉夫领袖称之为“公爵”。很显然,跟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东法兰克王国的一众邦国相比,波希米亚充其量只是个野生的公国。不过自从有了奥托一世的正式定义,波希米亚人反而自顾自地把“波希米亚公国”(Duchy of Bohemia)这个旗号打了出来。在此基础上,就连之前领袖们所在的家族,也鸟枪换炮成了“普舍美斯王朝”(Premyslid dynasty)。
五年之后。
奥托大帝带着波希米亚公国的仆从军,在莱西费尔德战役(Battle of Lechfeld)中大破马扎尔部队,此一战挡住了马扎尔蛮族进入德意志地盘的战略企图,也让奥托一世在德意志世界青史留名。而波希米亚,也从此奠定了自己在神圣罗马帝国诸邦中的江湖地位。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波希米亚夹在了崛起中的波兰人与日耳曼人之间,被反复争夺不休。然而虽然同属西斯拉夫民族,波兰人在欧洲史上对波希米亚的影响力,却未见的比日耳曼人高到哪里去。波希米亚恰好处在日耳曼与斯拉夫两大板块的交界处,这决定了这块地区在千余年民族发展史中的尴尬地位,当然也决定了近现代捷克民族的终极走向。
公元1085年,波希米亚弗拉迪斯拉夫二世(Vratislav II )自称国王。而紧接着在随后的公元108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Heinrich IV)也授予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的称号。从此波希米亚公国正式改名为波希米亚王国,而波希米亚也从此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晋级成为王国之后,波希米亚再接再厉,于12世纪中叶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157年,腓特烈一世正式将“神圣”两个字加入帝国名称,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呼以官方形式予以固化。那么手握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大功的波希米亚王国,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