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都是君为臣纲,朕即国家,一切皇帝说了算,特别是封建专制发展到清朝,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皇帝一句话,可以把你吹上灵霄宝殿给玉皇大帝盖瓦,也可以一句话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给阎王老爷挖煤(柏杨)。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1)

皇权威严,一言九鼎

所以朝廷大臣们都特别看重皇帝对自己的评价,一个差评,不仅生前的荣华富贵荡然无存,身后的青史留名也可能成为泡影。不信看看清初曾经威风八面的摄政王多尔衮,只因顺治皇帝一句话,就从云端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多少年爬不起来。

代表国家(其实就是皇帝)对自己的评价的,最权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无过谥号,所谓谥号者,盖棺定论也!高等级的大臣(也有个别有突出贡献的小臣)死了,为皇帝卖命一辈子,为了表彰他一生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国家出面对他的一生进行高度浓缩,概括成两个字的谥号,既能光宗耀祖,又能垂范后世。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2)

大臣的谥号皇帝说了算

清朝定制一品官员予谥,且须请旨批准而后内阁拟定若干谥号由皇帝圈定其一。同时由翰林院撰写碑文、工部给碑价;二品以下无谥。其有予谥者系奉特旨——潘洪钢《论清代的谥法》,见《文史哲》2007年第2期。

很明显,皇帝把给予大臣谥号这一特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内阁有建议权,但审批权在朕!

历朝历代的文臣,最梦寐以求的谥号非恐怕“文正”莫属,因为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里文臣能够获得的最高身后荣誉,不仅为皇帝推重,更被万世景仰。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文正”(“文贞”)的是唐朝名相魏征

“文正”在宋朝之前叫做“文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贞”谥号的是唐初的魏征,此人出身乱世,不畏权威,勇于进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名贤相,谥为“文贞”当之无愧。唐朝获得“文贞”谥号的还有宋璟、张说等著名宰相。

到北宋时,“文贞”改为“文正”,因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正是在北宋,“文正”这一谥号成为“谥中之尊”,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怎能轻易与人?正是由于司马光的据理力争,才使得“文正”成为众多谥号中的王者,我们据此说司马光是“文正”的形象代言人大约也没有错——果然,司马光本人去世后被谥“文正”。

从那时起,读书人一辈子就两个理想:活着的时候为天子师做盛世相,死了被谥“文正”,方不负十年苦读,寒毡坐透,铁砚磨穿。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4)

司马光后,“文正”才成为谥号之首

我们先看下《逸周书·谥法解》对“文”和“正”这两个字是怎么解读的: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逸周书·谥法解》关于谥法说了千言万语,我们把它汇成一句话:“文正”这个谥号实在是太好了,比别的都好!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5)

获谥“文正”的北宋名臣范仲淹

然而,“文正”可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除司马光之外,“文正”谥号在宋朝仅仅被授予范仲淹等9人。

元朝大臣中,得谥“文正”的亦非常有限,只有耶律楚材、刘秉忠等区区6人。

明朝被谥“文正”的更少,只有方孝孺等4人。而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也并非死后立即被谥“文正”,而是很久以后才被追谥的。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6)

被诛“十族”的方孝孺获追谥“文正”

接下来到了清朝,有清一代获得“文正”这个顶级谥号的人数仍旧很少,只有8个: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我们试着捋一下清朝这8个顶级文臣的风采,看看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强手如林波谲云诡的大清宦海中脱颖而出,成为傲视群雄的那个(不按姓氏笔划排名)。

第一:汤斌

河南人,生于明末,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理学名臣、学问大家。我们看《雍正王朝》都知道,废太子胤礽的老师叫王掞,其实汤斌也是太子的老师,只是太子不成器,汤斌和帝师的荣誉擦肩而过。汤斌还有一个历史功绩是总修《明史》,这是可以名垂史册的。他生前最高职位是尚书,没有获得入相资格。

1736年,乾隆皇帝赐予汤斌谥号"文正",这时距离他过世已经快半个世纪了。汤斌是大清帝国第一位获行"文正"谥号的大臣。

最高品级:尚书,从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尚可。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7)

《宰相刘罗锅》中和珅和刘墉的艺术形象

第二:刘统勋

刘统勋是山东高密人,和获诺奖的著名作家莫言同乡。一般人对刘统勋不熟悉,但他儿子几乎家喻户晓,就是《宰相刘罗锅》中的和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的刘罗锅刘墉。但历史上的刘墉,可不如他老爹风光。老刘正直能干、清廉敢言,三朝元老张廷玉都被他硬怼过。他不仅在政治上贡献颇多,治理河道成绩突出,还曾任《四库全书》总裁官。因操劳过度,猝死于工作岗位上。乾隆皇帝对他的死十分痛惜,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顺便说一句,刘罗锅的谥号是“文清”,一字之差,档次可就差了不少。

最高品级: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正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良好。

第三:朱珪

朱珪是顺天大兴人,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兴。他最后被谥“文正”有点意外,因为他的学问和政绩在清朝历史上并不算很突出。

但朱珪有两点突出的地方,第一,协助嘉庆皇帝铲除和珅有功,电视里刘罗锅和纪晓岚跟和珅斗了那么久,最后是朱珪把和珅拉下马的,当然,主要原因是上面换人了,如果嘉庆皇帝也喜欢和珅,十个朱珪也斗不过人家;第二,朱珪是嘉庆皇帝的老师,以“帝师”的身份获谥“文正”,似乎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又是圣人师,又是盛世相的,况且人家还有政绩,也很清廉,不服行吗?

最高品级: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尚可。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8)

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道光皇帝

第四:曹振镛

曹振镛是安徽歙县人(今属黄山)。如果说朱珪的入选有些意外的话,那老曹得以被谥“文正”就比较另类。

看看史料的记载:“宣宗治尚恭俭,振镛小心谨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史官一向说话都拐弯抹角,这样评价曹振镛,实在是太客气了。实际上曹振镛是一个官场混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说他贪,倒也不是,也算不上“奸臣”,但他的作用比贪官和奸臣坏十倍。尸位素餐、带坏官场风气、迎合皇帝,导致大清每况愈下逐渐病入膏肓,被列强的利炮坚船打败,滑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他私德不差,但做官做事,没有过,可也没有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惟求自保,排挤后进。这样的人居然被道光皇帝谥为“文正”,国家不衰才怪。

最高品级:首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差。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9)

咸丰皇帝的帝位本来应该是恭亲王奕䜣的

第五:杜受田

杜受田是山东滨州人,为咸丰皇帝之师。杜家世代官宦,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父杜堮为嘉庆朝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子杜翰为咸丰帝遗嘱中同治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作为帝师得谥“文正”既然在中晚清不算个例,杜受田入选也不算奇怪了。

杜受田在咸丰皇帝入承大统过程中立下特殊功勋,本来道光皇帝看中的是皇六子奕䜣(就是后来的恭忠亲王),但在杜受田的教诲下,还是皇子的咸丰皇帝逆袭成功,入主紫禁城。这是咸丰皇帝最看重他的地方。

咸丰登极之后,立即重用杜受田,可惜杜福气有限,不久病死。咸丰皇帝追授其为“太师”,这是大清近三百年唯一一个被追授“太师”的汉人。

最高品级:协办大学士,从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一般。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10)

晚清名臣曾文正公

第六:曾国藩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最大的历史功绩有二,一是替朝廷平定绵延十几年、为祸南中国的太平天国之乱,“出将入相,手定东南”,挽救了危亡中的大清帝国,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李鸿章、左宗棠和胡林翼;二是在中央的支持下,力行“洋务运动”,又是“洋务四疆臣之首,另外三人分别是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使中国加速近代化,努力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曾国藩不仅力挽狂澜攻灭太平天国,厥功甚伟,而且道德文章俱佳,是当时理学名臣倭仁的同学。

最高品级: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封一等毅勇侯。

“文正”谥号含金量:★★★★★,名符其实。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11)

李鸿藻的政敌李鸿章

第七、李鸿藻

李鸿藻是直隶保定人(今河北保定)。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听起来似乎是同时代重臣李鸿章的兄弟,但事实上两人不仅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还在政见上针锋相对。

李鸿藻是坚定的鹰派,但不掌兵权,也不懂军事。奇怪的是掌兵权又懂军事的李鸿章倒是鸽派。甲午战争李鸿藻坚决要求同日本决战,坚决要求不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种情况下,李鸿藻和另一重臣翁同龢联合起来强硬表态:反对投降,反对签约。

李鸿藻得以被谥“文正”,主要是因为他的帝师身份,他是同治皇帝载淳的老师。

最高品级:吏部尚书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协办大学士,从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一般。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12)

最后的状元帝师、最后的“文正”公:孙家鼐

第八、孙家鼐

孙家鼐是清朝最后一个被谥“文正”的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文正“。他是安徽寿州人(今安徽寿县),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元老。他一生有两个显名当世的标签,一是状元,二是光绪帝师,后者也是他得以获谥“文正”的主要原因。

孙虽然和翁同龢同为帝师,但政见有区别,他反对对日盲目开战,主张先变法图强,并推进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可惜大清已经病入膏肓,救无可救。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后的第二年,状元帝师孙家鼐也带着他满腔的悲愤撒手人寰。

最高品级: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

“文正”谥号含金量:★★★✩✩,尚可。

以上就是清朝八位顶级文臣的大体情况,盘点几个关键词。

上述八人中,有至少四人是因为“帝师”的身份被谥“文正”的: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和孙家鼐,“帝师”是第一个关键词;有一人是因为盖世功勋被谥“文正”,所以“功劳”是第二个关键词,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常有,而挽救大清的功劳8个人只有曾国藩一个人有份,太稀缺了;第三个关键词是“政绩”,汤斌、刘统勋和孙家鼐以“政绩”入选;第四个关键词是”会做人做做官“,什么功劳政绩统统不用,这一殊荣,只有曹振镛独占。

清朝文官文忠谥号有哪些(清朝谥号文正的八大顶级文臣)(13)

庙堂之上,衮衮诸公,只为博得一个“文正”的谥号

再盘点一下上述“文正”们的含金量,会发现挽狂澜于既倒的曾国藩名符其实,五星好评;其次是有政绩的,如汤斌、刘统勋和孙家鼐,三星或四星;帝师身份,其实带点裙带关系,二星,特别是晚清的李鸿藻和杜受田;一星差评的有一个,就是道光皇帝欣赏的只会作揖磕头的曹振镛。

当然我们也只是茶余饭后随便说着玩,这8位大臣算不算顶级朝廷说了算,皇帝都谥了“文正”了,我们又能怎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