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掩饰潜伏,麻痹了敌人的警觉之后,一且时机成熟,就应该行动起来 迅速撕去伪装,毫不迟疑地向着预定的目标挺进要以这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劲头,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成就自己的“霸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楚庄王的缺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楚庄王的缺点(楚庄王的三年韬晦之路)

楚庄王的缺点

韬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掩饰潜伏,麻痹了敌人的警觉之后,一且时机成熟,就应该行动起来 迅速撕去伪装,毫不迟疑地向着预定的目标挺进。要以这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劲头,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成就自己的“霸业”。

韬晦可存身,亦可积蓄力量,但永远深蔵不露、无所作为终究不是成大事者所为。毕竟光养晦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而这“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典故就与春秋时楚国的一位国君楚庄王有关。他也是行韬晦之道的个中翘楚。

在楚庄王最初即位的三年里,他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绝不宽容。”其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枉法,玩忽职守,正是内忧外患之时。一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面对如此昏庸之君,无人敢去进谏。

当然这里并不包括那些正直忠诚的大臣们,当时楚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异常着急,冒死进宫求见庄王。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又风趣。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

伍举来到宫中,只见庄王美人在怀,正在调笑饮酒,殿上乐队鼓乐齐鸣,好不热闹。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

庄王问:“什么事?”伍举说:“南山上飞来一只大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

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沖上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惊人。

你下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数月之后,庄王仍不改逸乐故态,不仅不改,且愈加荒淫无度。

另一位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决心不用伍举委蜿的劝谏方式,进官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

庄王说:“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

苏从说:“见过。但我身为国家重臣,享受着国家的棒禄。如果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就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能促使君王清醒过来,那我愿意一死。此语一出,楚庄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乐队,立即临朝听政。他从此重用伍举及苏从两人,并经过调查核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把忠于职守的几自人予以提拔。

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庸(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楚国迅速福大起来。

正如古人所说:“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