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传统文化知识4)(1)

1、古代常见敬辞:敬辞,即表示对他人敬重的词语。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号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顾、惠存、惠赠;

垂--用于他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垂念、垂青、垂爱、垂怜;

赐--用于敬称他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回答等。如赐教、赐复;

高--用于称他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足、高就、高朋、高邻;

贤--用于称同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

奉--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贵校;

大--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人、大驾、大名、大作、大伯、大哥、大姐、大妈、大娘、大爷;

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庚、大作、大驾。

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传统文化知识4)(2)

2、古代常见谦辞: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家--是对他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小儿、小女、小店、小生(念书人的自谦词,还有晚生、晚学);

愚--谦称自己不伶俐。如愚兄、愚见;

拙--用于对他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作、拙著、拙见;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行。如敝人、敝姓、敝校;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鄙见;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见教、见谅;

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传统文化知识4)(3)

3、“死”的不同说法

①(按身份)天子死为“崩”、“驾崩”、“⼭陵崩”、“晏驾”、“千秋”、“百岁”;

诸侯死为“甍”;

大夫死为“卒”;

一般官员或百姓死为“逝”、“不禄”、“殁”、“殂”、“千古”、“殒命”、“捐⽣”、“就⽊”、“溘逝”、“作古”、“弃世”、“故”、“死”、“终”等。

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化”、“⽰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

②(按年龄)不满20岁死谓之“痛”;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

老年死谓之“寿终”。

③(按特殊原因)为某事舍命为“陶”;

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阵亡”;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④(按特定意义)为正义事业⽽死叫“就义”;

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

年幼⽽亡叫“夭折”;

⽣病⽽死叫“病故”;

年⽼在家安然⽽故叫“寿终正寝”;

为国家和⼈民⽽死叫“献⾝”、“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