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教育新闻网”订阅我们

《爱迪生救妈妈》引争议 人教社回应:新版未收录该文

教材争议背后是对高品质教育的强烈需求

爱迪生救妈妈是假的还是真的(爱迪生救妈妈引争议)(1)

近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课文,诸如《爱迪生救妈妈》等,引发网友热议。课文说,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来不及上医院,家里灯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使妈妈手术成功。网友质疑说: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3月22日向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表示,经核查,该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正式出版物中已出现,于2002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关于这篇文章,社会上有人曾对其中某些细节提出过质疑,人教社专门听取了有关专家意见,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针对近日的争议,人教社正在征求更多专家意见。

教材修订需要反复考证

爱迪生救妈妈是假的还是真的(爱迪生救妈妈引争议)(2)

对于个别小学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存在一定出入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认为,原因之一是课文编写者仅从文学性或教育性角度去考虑其价值,而忽略了对其历史性和真实性的考察所致。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连中国认为,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不仅涉及语文一个学科,也不仅涉及某一个出版社。教材改不改、怎么改要由专业的机构、权威的专家经过反复地、谨慎考证。

面对各方声音,人教社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人教社表示:中央对中小学教材建设高度重视,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一流专家编写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新版一年级教材于2016年9月替换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今年9月替换二年级教材,明年后人教版所有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旧版教材不再使用。在新版教材中,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

人教社说,针对近年来语文教材选文出现的一些争议,在编写新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严格把握标准,广泛听取意见,分专题审查,涉及科技内容的选文,一律送有关领域科学家进行审查把关。

抓住教育契机增强学生判断力

爱迪生救妈妈是假的还是真的(爱迪生救妈妈引争议)(3)

有业界专家指出,教材中的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因此,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但同时,选入教材中的课文,比如名人故事,其“虚构”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最好有相关的史料做根据。

孩子把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孩子发现支撑这个正确观念的事实本身是虚假的,他们会连带着对观念本身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对此,申国昌建议,既然教材已发行并使用,教师最好将其当作文学作品来教学,适当讲清历史事实,并说明这是文学作品和历史作品的差异所致。同时,一线教师对于学生去探究课文发生的历史背景的兴趣和热情,应当进行保护和鼓励,因为这是一种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

不少一线教师也赞同,教材中有些内容被质疑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作为一个教育契机进行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由此形成课题研究。

“面对多样选择的时代,孩子们需要提升判断力。”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余党绪表示,教材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孩子正视错误、研究错误、修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获得成长”。

教材争议背后是对高品质教育的强烈需求

爱迪生救妈妈是假的还是真的(爱迪生救妈妈引争议)(4)

“教材可以批评,但是不要拿来炒作。”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说,社会上批评语文教材的意见大都是围绕课文的选择,目前语文教材编写最大的缺失,不在选文,而在普遍缺少“梯度”。

“几乎每过十年都会有一次关于语文教材的大讨论,实际上,大家讨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批评哪套教材,不是为了说现行教材不好。”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认为,客观地说,在现在社会、现行条件下,我们编写一套很好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物质基础是不够的,我们母语的现状、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的现状,我们对儿童母语学习的认识,我们的理论探索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都处于一个逐步构建的阶段。讨论教材的目的,是引起关注,引起研究,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

在徐冬梅看来,争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建构。同时还应看到,争议也反映出民众对于高品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她表示,教材要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的天性。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教材就会比较多地呈现成人意志、成人教化的取向。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朱自强认为,对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来说,要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思想,这个东西就是儿童本位。儿童是我们人性的可贵品质的持有者,如何保持可贵的人的品质,需要我们在儿童的心性里去发现和守护。儿童本位应该考虑儿童自身的发展,儿童要阅读什么、学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材建设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樊未晨,《聚焦小学教材“假课文”:有些并非杜撰,语文包括虚拟文学》,中国青年报

韩晓彤、邓琪,《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是杜撰的?有老师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澎拜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