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再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感悟与认识

文/拙奴(中国)

星星之火的读后感悟(再读再学星星之火)(1)

当今的中国、国际社会、中华民族、人类命运,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和推动下,都到了一个大变局、大创新的时代 。

如何应对和做好大变局与大创新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达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与复兴的目的,从而为人类命运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和未来的贡献,将是我们面临的首要决策和行动的问题 ,也是一个“打铁自身硬”的重要和基础性的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将给我们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与借鉴原则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当时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指出了我党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于当时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士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政策;对于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对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也缺乏必要认识的错误思想 。因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就为中国革命指出了发展方向与革命实践具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基础 。

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解决当时党内与红军内部矛盾与思想统一的最新革命理论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酝酿时,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

【】1929年伊始,以蒋介石为主导的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致使蒋(介石)、冯(玉祥)、阎(西山)、李(宗仁)等军阀之间的矛盾加剧 。

【】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2月27日外交部照会英、美、法、荷、挪威、巴西六国公使,宣布中国将取消领事裁判权。

【】3月29日蒋介石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战争(史称蒋桂战争)爆发,桂系败退。

【】5月28日孙中山灵梓抵南京 ,并于6月1日孙中山灵梓奉安南京紫金山。

【】7月3日共产国际召开第十次全会,中共代表瞿秋白等出席。

【】7月10日东北军以武力强行接管中东铁路,并将苏方人员驱逐出境。随后苏俄向边境调集红军,中国吉、黑两省军队亦向绥芬河、满洲里一带出动,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中东铁路事件”的本质,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打击并切断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支持 。

【】8月30日彭湃在上海龙华就义 。

【】11月15日陈独秀被开除中共党籍。

【】11月20日苏军攻占满洲里。

【】12月28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酝酿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具体情况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不仅发动了“4.12”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还为了捕杀除尽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的网络张遍了全中国 。

从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就高达31万人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致使革命的主要力量大为削弱,工农运动也走向了低谷,中国革命也转入了低潮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革命的领导地位也遇到了巨大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挫折 。

虽然如此,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支持下,共产党人并没有被白色恐怖和严峻的形势所吓到…在敢不敢坚持和继续革命 和怎样革命的问题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决然的先后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集团统治的第一枪 ,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战争,和开创了建设人民军队与武装夺取建立新型政权的新时代 。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在时期)。但是,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还缺少对形势的正确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着错误的判断,对革命形势产生了严重的悲观认识,给党内造成了深度的思想困扰现象与情况。对于当时如何认清现实与革命形势,成为了共产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与矛盾 。

3.毛泽东在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前时的党内地位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在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的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判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毛泽东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由此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及时地作出了从进攻大城市转而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我党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

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到井岗山之后,不仅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的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928年,毛泽东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在井岗山会师,并成立了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从此,在井岗山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和统治集团比较薄弱的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的发展,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毛泽东出任总政治委员。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还是有明显特征区别:

a. 时间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

b.旗号

南昌起义仍然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和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

秋收起义一开始就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c.领 导 者和具体组织者

南昌起义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共产党前敌委员会领导,

秋收起义主要领导人是毛泽东;

d .结果

南昌起义是在夺取大城市胜利后南下,在反动军队的围剿下,起义军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继续战斗,另一部分则在朱德等的领导下,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秋收起义则是在攻打大城市失败后,转而进攻农村,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国革命的新局面。

e.起义武装

南昌起义的主体,大都是经过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洗礼的是国民革命军,是我党所能掌握的正规部队;

秋收起义主要是由我党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

f.土地革命的开始

南昌起义过程中,起义军领导人多次研究了土地革命政纲,并且进行了宣传,只开展了一些打土豪;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与实践 。

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理论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的基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会上,瞿秋白作了《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报告,周恩来做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刘伯承作了军事问题的补充报告 。

会议通过了政治、苏维埃政权组织、土地、农民等问题决议案和军事工作草案 。

这次大会做出了肯定中国社会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指出了中国当时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等现实 。会议还在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特别指出了当时党内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脱离群众的盲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 。

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毛泽东没有直接参加中共六大。同时,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也只有毛泽东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与共产国际所强调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完全不同。虽然当时共产国际并不赞成毛泽东所走的革命道路,但对毛泽东及其井岗山红军的情况还是十分关注的。

例如,1928年1月,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米特凯维奇写信给共产国际执委会说:“在湖南,毛泽东的军队正在扩充。”1929年1月,当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书记处远东部得知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井冈山时,就于当月29日召开了会议,讨论了援助朱(德)毛(泽东)红军的问题。随着朱毛红军的壮大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莫斯科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红军游击战争也越来越重视了 。这年7月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称赞朱毛领导的红色游击队运动以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十分引人注目,并赞扬毛泽东是中国游击运动中极为出色的领导人。

因此,六大虽然在主观的主要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判断还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对于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政策;对于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采取的策略与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支持 等等缺点与错误 。

在上述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毛泽东在对六大充分理解与认识的条件下,于1928年10月5日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对中国革命未来发展的指导理论 ,也奠定和阐述了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著。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判断和认识

【1】“现在中国革命力量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在这里,毛泽东用“主观力量”一个哲学概念,指出了共产党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的能动作用。它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判断清楚当前的政治形势;二是在思想意识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是能够使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和成功的 。而这些发展与成功,是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

【2】“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在这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客观的分析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中国革命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只路的方向 。

这主要体现在: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 。中国依然是一个在城市是买办阶级,在在农村是地主豪绅阶级的统治。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1927年就被买办阶级和豪绅阶级篡夺了政治领导权,并以新军阀替代旧军阀的国家军事力量结构形式,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与斗争 。中国这种半殖民地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中国统治集团内部是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统一政治的国家的统一权力。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政治形势。

【】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的社会 ,它就致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大部分还处在一个:在经济上,私人土地所有制和小手工业占具着主导地位;在政治文化上,继续实行着几千年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治的专制制度;在文化上,则是道、佛、儒等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治理方面,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 最大的特点与特征则是在县以下的行政管理中, 实行的是种族自治形式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社会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了土地私有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豪绅对土地拥有绝对的占有权和支配权。地主在占有的土地上,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以使农民成为了农村、农业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

【】由于帝国主义间接的统治和影响着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致使国内买办、豪绅、地主阶级支持着各派系军阀控制的“白色”政权之间,不断改变着政治方向和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

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认识,它为共产党今后党内的统一思想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发展方向的基础。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定了中国社会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认清了中国当时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还在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特别指出了当时党内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的盲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 。会议虽然原则同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主要实际行动应该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但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到底是应该放在发动宣传群众方面为主,还是放在先建立政权与同步在发动群主为主的矛盾上,党内出现了巨大分歧 。

就在此时此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仅具备和传承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还学习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与政治思想,并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马列哲学观和思想观结合起来成为了初步现实 。

【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阐述和指出了党内一部分同志“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 。”的错误或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就是儒家思想文化 。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上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包含着三个主要方面的概念:“儒学”、“儒家”、“儒教”。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是需要我们后人区分清楚开来的。

儒家,作为华夏固有思想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它是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的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尤其是在汉武帝兴起后,儒家在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成为了历史上独占鳌头思想文化的主流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

儒学,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社会统治阶级垄断教育局面的改革者。他创新了使“学在官府”而变成了“私人讲学”的教育模式,使思想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了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这样就使儒学逐步为全社会所接受与学习。

儒教,是以中国历史上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创新的“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儒家”、“儒学”开始被称叫做作了“儒教”。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求真、尚善、包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废除了封建社会选拔社会人才的科举制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在推翻封建清王朝的政治上过程中,其目的和口号虽然是“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但在思想文化上,依然与当时著名的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一起,以“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等思想意识,用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和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蒋介石掌权后,也在国民党内提出了“礼、义、廉 、耻”的思想意识 。

【2】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岗山会师之前,中国共产党即没有自己的政权组织、也没有自己真正的革命武装力量 。

【】中国自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王朝,最大的政治特征就是:一是中央集权制最低层就是建立在县政一级,县以下的政权基本实行的是宗族管理制;二是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这一套,也是完全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土地私人所有制上的 。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宗法宗族意识形态的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 。

这就给中国共产党建立局部农村根据地和红色政权提供了条件 。

【】1927年的“四• 一二”事件,不但对共产党照成了巨大损失,对国民党的组织发展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清党前,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党员)约121万,其中有国民党员身份的共产党员不超过5万。清党一年后的1928年3月,国民党员人数为22万。1929年12月回升到27万,其中绝大多数党员还是军队或高级党政机关的人员。

这意味着清党行动基本清掉了国民党左派全部党员的50%以上 ,使国民党党务系统进行了大换血。

从基层政权上来看,北伐前后各省建立的县、乡国民党基层组织,“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不但在农民中很难找到国民党党员,并且在一切农民运动负责人员中,在地方自治工作人员中,在农村文化教育负责人员中,以及农村经济建设负责人员中,都不容易看到国民党党员的踪迹。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

【】此外,“四 • ·一二”事件,还使共产党内部坚持和国民党妥协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等人,被认为是右倾机会投降主义的代表人物而被撤职。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武装革命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当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先后组建了共产党红色武装力量的时候,中国革命较以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

四 .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体会、感悟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在井岗山党内和林彪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悲观错误思想,回复林彪等人的一封关于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和判断的个人思想观点与征求意见的一封信 。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低潮,党的工作重要方向由城市转入农村,尤其是朱毛会师在井岗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路径的思想观点与认识 。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采取和使用从“城市包围农村”的苏联模式和经验,本质上是不符合与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国革命只有走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才有希望和成功的。一切想要在短时间内,在城市起义看到和获得革命成功的希望,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革命道路。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山沟里”,透过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赋税加重、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小、工厂破产、失学失业严重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与实际,最终预测和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力量,会随着反革命的力量日益猖獗与对人民的压迫而越来越壮大的本质。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阐述中国革命必须使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也就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原创理论。

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史的角度上,理解与认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必须要聚集全中国各阶层的人民,要坚决的依靠人民 。也就是通俗的说,没有“干柴枯草”,星星之火是不可能燃烧起来的;但是,只有干柴枯草,没有火种,也不会有熊熊燃烧的漫天大火 。外因与内因只有相互存在和具备条件时,结果才能发生 ,中国革命的成功亦是如此。

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深邃与博大的认识境界

大革命失败后井岗山农村根据的建立,虽然指出了中国革命应该走向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但是,毛泽东确清醒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由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实现的唯一条件 。对于城市和农村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明确的说到“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的建立,中心区域产业支部的创造,是目前党在组织方面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同时,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 ;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

毛泽东的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的体现与运用 。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现实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与认识论出发的,客观的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批评了党内“右”倾和“左”倾的观点与认识,为当时党内的思想统一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告诉了我们,在一个团队中、组织中、单位中,无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的大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上静和客观的分析与判断,要坚定解决问题和矛盾的信念与决心;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告诉了我们,任何一个事物或矛盾,都有它存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我们只要找到和发现它存在的外因与内因之间的条件和本质关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3. 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中来看,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探索与制定,无不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痕迹;改革开放也是在“四个坚持”毫不动摇的条件下,从“农村包围城市”而取得的伟大成果和成功 。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告诉了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多少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永不熄灭的火种,只要我们的信仰中还有永恒的不忘初心,理想就一定能够在顽强的奋斗之中,永葆希望的行动。

5 .当今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百年华诞的国家执政党;是目前世界各民族国家中,唯一一个在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融合了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历史优秀文化与哲学思想,并创新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社会实践理论的政党和国家 ;

同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中国共产党原创的从弱向强发展的思想理论,也为非洲人民和目前还在遭受资本主义严重欺凌霸权国家的人民翻身,提供了借鉴与实践的意义 。

综上简述,我个人认为和感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和林彪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悲观错误思想和当时党内还有仍然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的“左”倾思想,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的思想分析和纠正;同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是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认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史无前例的原创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