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1)

北京安定医院最新发表了关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数据显示:17.5%的儿童青少年患有某一种精神障碍,极端事件发生的比例是往年的两三倍。

我们都知道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导致青少年学业不良和社会功能的损害。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一般的青春期叛逆还是可能抑郁了呢?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2)

一个问题:什么是叛逆?

先来说说家长的误区:

误区一:到了青春期之后,家长认为学习很重要,所以孩子做了一些跟学习之外的事儿就是叛逆。

误区二:孩子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是认为家长的说法不对,被定义为叛逆。

误区三:青春期之后,孩子在行为上跟家长存在对抗表现,家长会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不像以前那么顺从了,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那可能就会被定义为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心理特点,尤其是在情绪上,很多抚养过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会深深体验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会经常莫名其妙的就发脾气,你跟他说一句话,就一不小心触动他了,然后他就生气了,这的确也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个心理特点,但并不能说是患上了抑郁症。

青少年的抑郁和成年人的抑郁在临床诊断上表现上很相似,但是青少年的抑郁有很多的隐蔽性,有学者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病率非常高,达70%多,这里指的是抑郁情绪还没诊断为抑郁症,比如孩子说“我不想动,我懒得动,不想吃饭了,我烦,我就躺床上打手机游戏”,家长没有去理解孩子的情绪,用强硬管理的方式,把孩子从床上拽起来,又批评他一顿,时间长了孩子本来短暂的抑郁情绪最后就发展成抑郁症了,所以青春期抑郁情绪的调整家长还是要重视的。

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3)

哪些情况下需要心理辅导?

中学生现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是非常方便的,很多患抑郁症的孩子感觉自己不对劲了,他就在网上、手机上查自己可能患了什么病,如果孩子已经跟家长表述过自己难受、不舒服这样的情绪,家长一定要早点引起重视,早一点带孩子去就诊、去进行心理辅导,可能孩子的问题会在短期内就得到遏制,不会再继续发展严重。

有的孩子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候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意带孩子来心理辅导,把孩子的问题从小学阶段拖到中学阶段,到了中学压力太大了很多孩子就不得不休学了,所以我们经常呼吁家长说,一定要重视孩子小学阶段的情商培养、对于中学阶段甚至是成年时期的抑郁症预防是非常非常有好处的。

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4)

怎么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家长尝试换角度处理:比如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顺从,会有自己的想法,会和家长的要求拧着来。

家长的思考如果能转变为:这不同于小时候的不听话,是孩子长大了,有主见了,这是好事!这样就能够往后退一退,不跟孩子去较劲,那么可能孩子跟家长对抗的这种情绪就会缓解很多。

常规的处理就是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者情绪崩溃的时候,家长能先接纳一下,等一等,等到孩子情绪好了再跟孩子再具体谈一谈感受和事件。这是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看家长愿不愿意去做了,一旦愿意坚持做了之后会发现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好了,好像孩子也显得不那么叛逆了。

如果孩子整体的情绪朝向、日常学习比较积极,那么这种情况就说明孩子没有叛逆,这只是一个独立的表现,并不是他患上了抑郁症的一个表现。

还有一些情绪问题的情况需要专业的情商训练:比如孩子一直是情绪容易波动的性格特点,到了青春期更加明显了;也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绪发生明显变化,长时间消极、亢奋或者爆发,持续三个月以上,或者生活状态、学习状态明显受到了影响。

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5)

- 慧心源课堂 -

提问环节

家长:孩子今年初三了,每天嘴里说800遍难受,这是不是就是抑郁症?一起床就开始说难受,几分钟就要说一次,早晨还会有干呕的情况

韩海英医生: 孩子的表现和轻度抑郁躯体化的表现还是挺像的,这种情况在儿童青少年当中也比较常见,尤其在初中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阶段。

孩子说身上难受又干呕,家长应该是已经带孩子去做了躯体方面的检查,如果没做的话,建议家长还是带孩子也去做做检查,确认下是否是生理方面的问题,通过体检如果没问题,那就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可以再通过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具体的评估诊断。

青少年叛逆期和抑郁症有点相似吗(青少年抑郁症是叛逆吗)(6)

家长: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出门?这正常吗?

韩海英医生: 孩子不爱出门,有几种不同的原因,我们在情商辅导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些厌学的孩子存在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这种社交恐惧并不是只有阿斯伯格的孩子才会有,很多正常的孩子也会出现社恐问题。这种社交恐惧的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更不爱出门了,再加上有手机、网络,孩子觉得这些更有意思,也不爱出门。

也有的孩子是外向的孩子,小的时候挺爱往外跑,但是到了初二初三,孩子突然行为习惯也变了,变得不爱出门,整天宅在家里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变化,孩子在家也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那就需要家长去接纳孩子的这种变化。

如果说孩子宅家里是很消极的一种生活状态,比如逃避现实社交、不爱与人交流、沉迷手机、无精打采甚至黑白颠倒,那就需要慢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往外走,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否则会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是遇到现实的困难或者是心理的困惑了,他自己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只能逃避,孩子很需要帮助。

如果家长通过各种尝试和引导还是不起作用,可以考虑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慢慢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