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揭示了路线方针的决定性作用,路线错了、方向反了,越努力危害越大。

所以,正确的路线方针一旦确立了,就是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

这次疫情,深圳和上海,就用实际行动给全国人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深圳和上海,差不多同时期的因输入型病例引发了本土疫情,但是因为在执行党中央的“动态清零”政策时,一个坚决果干、另一个犹豫不决,最后结果天朗之别。

深圳已经实现“动态清零”目标,而上海却深陷泥潭需要党中央介入和全国支援。

关于上海疫情是如何一步步滑入失控的境地,笔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复盘上海疫情之魔幻剧:上海是如何一步步滑入失控的境地?》,今天在这里就不再谈上海疫情那些事了,今天专门谈谈深圳,复盘下深圳这次抗疫。

1.及时收紧香港入境政策

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这次疫情都跟香港有关。深圳比邻香港,面临巨大外溢风险,在香港疫情越来越严峻的时期,深圳全面收紧了香港入境政策,深圳市要求从香港入境的旅客,提供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纸质报告,并且需要强制预约酒店方可通关。

就是如此严格的入境政策,也挡不住香港偷渡过来的,偷渡客给深圳防疫带来很大挑战。

2.前期精准防控

深圳在3月12日以前,也是想用“精准防控”把疫情控制住,精力集中在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反复筛查、排查、封控。

这段时间深圳按照精准防控的理念实事求是划分“三区”,分级防控,不搞一刀切,保障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同时精准围堵病毒,避免外溢。

但是效果不理想,每日确诊病例从个位数增长到了两位数。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1)

3.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全员核酸、封城)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深圳市决策层果断地调整防控措施,3月13日宣布3月14-20日全员核酸(三轮)、封城,2000多万人的一线大城市说封就封,深圳没有半点犹豫、矫情、傲娇。

疫情防控,其实就是一场战争,只是战斗的对象是隐藏的病毒。既然是战争,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想赢得战争,只能根据战场的客观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动态调整战术,只有这样才会持续胜利。

无论是“精准防控”,还是全员核酸、封城,都是疫情防控战中战术。什么时候要全员核酸、严厉管控,什么时候要“精准”,要根据战场形势(疫情形势)来决定,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动态清零”。

深圳在这点做得非常好,在坚持执行党中央的“动态清零”方针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实现了以最快速度动态清零目标,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4.负责任且有温度的管理

疫情防控,尤其是大面积的全面封控,对任何一座城市的管理层来说,都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

深圳在决定封城、全员核酸后,做了周密的部署,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了充分的应急预案。

提前2天向市民宣布封城一周,让市民有条不紊地做好生活物资储备、居家办公准备。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2)

保障物资供应及时发布物资供应信息,避免市民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哄抢物资。深圳封城期间,大型商超、外卖、快递一直在正常运转。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3)

再周密的考量、部署,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尤其是具体到每个个体时,难免会出现突发状况。

当有突发情况出现时,城市管理者是选择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付,对事件的走向和舆情影响那是取决定性的。

在深圳疫情封控期间,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深圳的积极有为,大家直接看截图。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4)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5)

另外还有很多,比如:在大规模转移重点区域人员时涉及到宠物安置问题,在事情刚开始发酵时,深圳第一时间就出台了专门解决方案。

再比如: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公布各个街道联系电话(有困难找街道)​……

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搞封锁那一套,这种负责任、有温度的管理是深圳封城期间维持良好秩序,没有出乱子的关键原因。

当然这跟深圳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密不可分,深圳动员了大批量的志愿者。深圳是“义工之城”,光注册的义工就超过260万,非常时期深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再加上社会上报名的志愿者,为全民核酸和物资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高科技助力

这次防疫还用到了一些高科技手段,这是其它城市没有的。

比如“电子哨兵”,这是一台测温、通行一体化设备,通过扫描健康码、核验人脸或读取身份证,它能快速识别通行人员的实时体温、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结果和疫苗接种等信息,以往人工查验最少需要半分钟的流程,而今几秒钟就可轻松解决。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6)

还有,“深圳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系统”投入使用,集合互联网电话安心访谈、人工智能语音智能处理、流调处置多端协同等创新能力,以科技响应之快阻击病毒传播之快,跑出坚决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深圳速度”。

深圳和上海关键时刻不同选择的,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个实现了“清零”,一个深陷泥潭。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7)

深圳和上海(深圳和上海一个向左)(8)

最后,以深圳自己的话来结束吧!

“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