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自其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大家都随时可见塑料的影子。但是您听说过塑料造假事件吗?据笔者了解,很多行业似乎都存在塑料造假行为,值此315之际,让我们一起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1)

造假系列之日本多家塑料企业

据相关报道称,日本东丽子公司TorayHybridCord承认伪造汽车轮胎、汽车软管加固线的数据;树脂供应商宇部兴产已公开承认,某些电线电缆级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质量检查不合格,这些产品由合资公司宇部丸善聚乙烯公司委托千叶工厂进行生产销售。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2)

宇部兴产表示,公司的几名员工参与了数据伪造,虽然产品数据不实,但已证实这些产品不存在安全问题。据其数据显示,受影响的产品数量大约相当于宇部丸善聚乙烯公司销售的聚乙烯的7%。

宇部兴产特意成立紧急工作小组来确认产品的安全性没有受事故影响,并向客户通报情况,查明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日本制造接连传出产品数据造假的丑闻,此次日本塑料企业产品数据造假,则再一次为日本制造抹黑,也使得日本制造跌下了神坛。

虽然日本的塑料企业对其产品进行了数据造假,但是产品的安全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这些企业在数据造假曝光后紧急采取了公关措施,已经把这个事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此事件中,产品数据造假幸亏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有些塑料方面的谣言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谣言系列之塑料大米

前段时间,网上在疯传一个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是塑料大米的制作过程。

紧接着,在另一个视频中,一女子在桌面上摆出两碗焖熟的米饭,并称其中一碗是用塑胶做的,因为“使劲摁它都不会化掉”。同时,她将所谓的“假米”置于食指与大拇指之间挤压,大米被挤压成乳白色的扁平一小条,以此来证明塑料大米真的存在。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因此担心塑料大米真的会流入到餐桌中,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社会中的部分人群陷入了恐慌情绪之中,人们非常担忧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

但是,塑料大米真的存在吗?塑料大米真的会流入市民家中而不被发现并被端上餐桌吗?

网传的塑料大米其实都是塑料颗粒,塑料颗粒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此外塑料颗粒还应用于服装、建材、机械和化工领域。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3)

“塑料大米”其实是聚乙烯颗粒,造价远比大米贵

网上关于塑料颗粒与大米的区别的文章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说一项,就是塑料颗粒的售价,质量一般的塑料颗粒大概是6000元/吨,最便宜的塑料颗粒价格都要在10多元/公斤(不含运费),而在市场上买来的东北大米、粘米、糯米,并通过网络选购了一款白色“塑料大米”,四者价格分别为3.2元/斤、3.3元/斤、9.9元/斤、5.5元/斤。

制假售假一般都是用价格低的产品冒充价格高的产品,塑料颗粒的价格要高于大米,用塑料颗粒来冒充大米,估计从事这一行业的造假人员会亏死。“拿贵的东西掺到便宜的东西,既没能改善大米的口感、光泽、香味,又不能增加收益,商家不存在造假的必要。”有专家表示。

谣言系列之塑料紫菜

在网络上热传的视频中,一名女士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女子据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并称“现在人心都变坏了。”随后温州一吴姓先生也称在餐馆吃到了塑料制造的紫菜。继“塑料大米”之后,“塑料紫菜”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真的有塑料紫菜吗?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4)

制造“塑料紫菜”谣言,18人被抓

按照相关行业分析师的说法,视频中假冒的紫菜是黑色的,如果是塑料制作的,就需要使用黑色超薄再生塑料制造的黑色塑料袋。受原油价格反弹的影响,再生塑料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再考虑到回收袋子、人为破碎、压缩加工等流程,时间和原料成本比较贵,商家这样做不太划算。

也就是说,“塑料紫菜”和“塑料大米”一样,它们的价格要比紫菜和大米贵,用价格贵的东西去假冒价格低的东西,估计也不会有人这样做。虽然已经证明塑料紫菜并不存在,但是谣言还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恐慌,也对紫菜的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塑料行业丑闻

2019年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的农村存在“黑医疗废物加工点”。这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处理点正在将输液管、血包等塑料被制成破碎料,每吨破碎料能换取千元收益。这些破碎料被做成塑料再生料。然后变成日用品、玩具进入市场。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5)

按照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定,输液瓶、输液袋必须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才能回收处理。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属于医疗废物,必须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集中焚烧等无害化处置,不能重复再利用。但是这些“黑医疗废物加工点”没有相关资质。

除了输液管,这些废料中还有注射器、血包等多种医疗废物。这些本应该被集中无害化处置的医疗废物,在这里,却同样被加工成了破碎料等待出售,负责人告诉记者,附近村子里有好几家在加工输液管破碎料,每月加工量二、三十吨,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医疗机构每月产生的废旧输液管总量。

在河北保定的几个废旧塑料市场,医疗垃圾破碎料,甚至输液管等医疗废物,在这里被随意买卖。明知有危害,但是由于每吨破碎料可以赚取千元左右的利润,一些从业者仍然不惜铤而走险。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6)

这些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垃圾,甚至夹杂着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废物做成的再生料,由于药物残留无法彻底清洗干净,相比新料,再生料颜色会发黄、发灰,那么,这些带有药物残留的再生料,最终被做成什么产品呢?

河北保定几家做再生颗粒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生产的再生颗粒,大部分被下游企业加工成塑料网袋。

河北省任丘市网袋加工厂负责人:“这儿一般都是一半新料一半旧料”。负责人告诉记者,别看工厂规模不大,每天生产的蔬菜网袋数量高达10万多只,行销全国各地。

由于这样的再生料韧性好、价格便宜,除了蔬菜网袋,很多塑料制品都会用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篮子、洗脸盆、卫生盆。

山东临沂这家企业,主要生产各式的儿童玩具,负责人承认,这里做儿童玩具经常会用到废旧医疗再生料。

国家规定,即使是那些没有被污染、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医院也必须与再生资源回收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确保处理流程安全可追溯。然而,本应当受到严密监管的医疗废物,却从医院流到了市场,从废旧输液袋、注射器变成了日用品和玩具。

这条产业链很长,涉及的地域很广,涉及的监管环节也很多。这就更加需要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真正担当起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违法者在阳光下无处藏身。

医疗垃圾变身塑料颗粒用来制鞋

在河南新密市,有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回收医疗垃圾,并加工再出售,相关部门的人员发现之后已经责令整改,但这家公司却大胆到偷偷生产。

自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医疗垃圾再利用的“黑心”产业链之后,人们再次谈危变色,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因为媒体曝光而停止。

两年前,吴川市警方于近日捣毁了一个位于吴川博铺区内一非法加工医疗垃圾的黑工厂,现场查获医疗垃圾竟然超过13吨。

输液瓶、输液袋、一次性注射器、血包等多种医疗废物,这些本应该被集中无害化处置的医疗废物,在吴川博铺的一个黑工内被调查发现,它们竟被加工成了塑料粒出售给塑料厂。

塑料制品的好坏和坏处(扒一扒塑料制品造假的那些事儿)(7)

小编提醒:无论是产品数据造假还是谣言,关于塑料制品的新闻总能成为焦点,不管是工业用品领域还是食品安全领域,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塑料行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以免再造成人们对塑料产品的误解。

国内目前主要由环卫、环保、卫生三个部门来共同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但是这三个部门在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分工仍不太明确,这也导致了国内医疗废弃物管理发展较为缓慢。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缺乏相关实践,因此其指导性仍显不足。容易导致医疗废品回收再利用的乱象,另外若再利用过程中,因废品存在有毒有害情形,导致消费者人身健康受到伤害,消费者可维权将生产者、销售者诉至法院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