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

泥条盘筑,古陶器制作的原始方法。将陶土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需要盘结成型后,里外修饰抹平。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2)

轮制法,是指将泥料放置在轮车上,通过旋转泥料,双手挤压使之成型的制作工艺。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3)

拉坯,制造陶瓷的基本工序之一,通过轮车旋转,将泥料拉成所需器型基本形状。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4)

利坯,也叫修坯。拉坯后,瓷土半干时,将其置于轮车,用工具修整毛坯,使其表面光洁,厚度均匀。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5)

素胎 ,又叫生瓷。陶瓷生坯没有施釉之前,先进行烧制的胎。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6)

琢器,无法在轮车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需要多道工序加工。如方形、扁形、瓜棱形等器物。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7)

绞胎,是将多种颜色的瓷土糅合后再拉坯成型的古老制瓷工艺。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8)

注浆胎,是将瓷土泥浆灌注进模具后,脱模而成的瓷胎。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9)

挖足,将土坯底部通过轮车旋转切削,挖成底足。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0)

泥鳅背,明清时期官窑工艺严谨(也有精品民窑器物),底足足背修整的滚圆光滑,俗称“泥鳅背”。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1)

胎釉,陶瓷上覆盖着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感薄层,是用矿物原料研磨制成的泥浆施于瓷坯表面后,经过一定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2)

釉上彩,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纹饰,入窑二次烧制,固化彩釉。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3)

釉下彩,在素坯上用颜料绘制纹饰后,再对素坯施透明釉或浅色釉后入窑烧制而成。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4)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的以黄绿白色三为主要装饰色彩的陶器,普遍认为是陪葬冥器。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5)

青花,中国瓷器主流品种,属釉下彩瓷。以含氧化钴的颜料描绘于瓷坯之上,后施釉烧制。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6)

釉里红,是将含有铜元素的颜料绘制在胎坯上后,施透明釉再烧成的深红色釉下彩瓷。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7)

五彩,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器。在已烧成的白色瓷胎上以矾红勾线,其他颜色平填,红黄蓝绿等色彩为主,绘制后入窑低温烧制。说是五彩,但其实颜色数量并无一定。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8)

斗(doò)彩,是指瓷器中一个纹饰同时用到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共同组成,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19)

珐琅彩,清代皇家御制专属瓷器。在白瓷上以珐琅彩料绘制纹饰后再入窑烧制而成。珐琅彩料是舶来品,与传统瓷器颜料最大的不同是入窑前的颜料发色与烧制后的颜色相同。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20)

粉彩,像女士们化妆要打粉底一样的彩瓷。在烧制好的白瓷上勾勒线条后,以玻璃白填涂后,再施颜料洗染,是粉彩瓷的独有工艺。它也是最接近珐琅彩效果的一种彩瓷。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21)

浅绛彩,清代晚期至民国时的釉上彩新品种。以黑色颜料在白瓷上勾勒山水人物线条,后再绘上淡赭、花青、淡蓝等颜色,经低温烧制。浅绛彩将中国书画艺术完美的展现在瓷器之上,算的上是瓷器艺术的新创举。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22)

墨彩,在烧成的白瓷上绘以水墨彩,然后低温烧成。墨彩瓷纹饰以传统山水人物纹饰为主,画片多恬淡宁静。

瓷器收藏术语119条请收好 建议收藏的100个瓷器术语(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