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里住两户人家的真实生活 巴塘县392人搬出大山住进(1)

贵州大山里住两户人家的真实生活 巴塘县392人搬出大山住进(2)

杨丹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罗田怡

12月1日,甘孜州巴塘县甲英村村民央金阿婆盛装打扮了一番。她身着红色泛白褶皱的藏装,花白头发上还佩戴了小小发夹子。

这一天,她将走出从未走出过的大山,告别破败的老屋,搬进离县城很近的红瓦白墙的“大别墅”。

新房子,位于夏邛镇,易地搬迁的项目“桃蹊甲英”。这里遍地种植着桃花,通过流转原来村里的土地,将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还将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创业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

这一天,和央金阿婆一样搬入新家的,一共有392人,涉及巴塘县甲英乡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87户家庭。

贵州大山里住两户人家的真实生活 巴塘县392人搬出大山住进(3)

搬新家

藏族人民跳起了弦子和锅庄

彩旗随风舞,弦歌悠扬唱。

12月1日, “桃蹊甲英”易地扶贫搬迁点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广场上孩子挥舞的彩袖映照着人们的笑脸,大家用弦子、锅庄、歌舞来表达着内心的喜悦,更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和感谢。

厨房里大厨们忙碌的准备着美食,牛肉、血肠、团结包子,房前屋后站满了群众迎接着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日子。巴塘县里的亲人们来了,援藏巴塘的双流和广东的亲人们都来了,他们要用自己最丰盛的食物来招待他们,感谢他们。

“阿爸,以后这里都会种满桃树吗?”小多吉问道,“对啊,阿爸会努力挣钱供多吉上学校,以后多吉要好好读书,长大有本事,好不好?”“嗯”小多吉攥起小拳头,点点头。

甲英乡乡长扎西次仁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就是为了给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方的困难群众提供一个脱贫致富的平台。今后,乡党委政府会继续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在双流亲人的支持帮助下,通过流转原来村里的土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创业等方式,积极开展完善后续帮扶措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脱贫致富,创建美好幸福的生活。”

贵州大山里住两户人家的真实生活 巴塘县392人搬出大山住进(4)

穷山僻壤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巴塘县甲英乡地势偏僻,距离县城120余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深处大山之中的村民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普达村的小伙扎西是村里和外界唯一的“联系方式”,大约每三四个月小伙扎西会徒步2、3天到县城一趟,“扎西,帮我买个缝衣服的针线”、“扎西,卫生纸”、“扎西,感冒药”……这也许就是扎西走出大山的唯一原因。

长期以来,村里的人们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艰难地活着。贫瘠的田地种不出足够的粮食,更不要说蔬菜,全村人基本不能实现温饱自足;土坯房夏不散凉、冬不保暖,缺水,不通电,“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就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2015年,当双流援藏工作组一行到波戈西村时,姑娘害羞地躲闪着眼神,老人们悄悄地谈论,小孩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只敢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上前迅速拿走手上的糖果。问起群众的需求和希望,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要修路,最好是搬迁出去。”

贵州大山里住两户人家的真实生活 巴塘县392人搬出大山住进(5)

易地搬迁

放下悬在心中的石头

2016年,经过多方努力协调,双流援建资金,群众投劳,终于贯通了县城到波戈西村的道路,结束了村里不通车的历史,村里的老人终于第一次在村里见到了汽车。

2017年,巴塘县委、县政府借助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成都市双流区援建平台,正式启动了甲英整体易地搬迁项目,将波戈溪村、甲英村、普达村87户、392人全部整体搬迁到县城边。

搬迁项目于2018年5月初动工兴建,11月底全面完成房建、总平等工作,并于12月1日组织所有村民民全面入住。

这标志着巴塘最偏远最贫困的村民们真正走出深山、挪出穷窝、喜迁新居,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历史性的一步。

村民们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