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汉古艺术馆穿越归来(1)

2017年12月20日,汉古艺术馆在光谷CBD盛大开馆,开始它崭新的纪元。投资逾二十亿元,展示面积近三万平方米,容纳2500余件藏品的汉古艺术馆,门类齐全,是光谷地区的第一家艺术馆,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艺术馆,为武汉地区的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武汉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汉古艺术馆穿越归来(2)

汉古艺术馆投资20亿,进驻光谷CBD,成为光谷地区首家民营艺术馆,为大众搭建一个具有广阔视野和专业性标准的公共艺术平台。全面提升楚汉历史文化品牌以及荆楚文化名人的知名度,培育市场,构建艺术品交易的服务平台,让更多的民众走近艺术。

武汉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汉古艺术馆穿越归来(3)

汉古艺术馆集展览、收藏、拍卖、教育、交流、公益、文创为一体,陆续推出主题沙龙、学术论坛、艺术品鉴、艺术市集等文娱活动。与时下前沿艺术接轨,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带领大众换个思维看艺术,换个角度看人生,和艺术结伴。

透过汉古艺术馆的橱窗,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珍品,星云璀璨,光耀汉古。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花梨木龙椅宝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龙椅、屏风、宫灯、地台形成一组陈设,庄重凝雅,体现皇权不可僭越之威严。站在其中,宛如置身在皇朝大殿上,再现了统治者的无上尊贵。

来到二楼,首先入目的是环绕四周的500罗汉,气势庄重,又内蕴静谧,充满着神秘的宗教色彩。接下来,就来到了“汉古阁”,这是一个馆中馆,陈设了500余件珍贵名品。巨型铜胎掐丝珐琅彩铜狮和“太平有象”,工艺技巧之高超,保存程度之完好,实属不可多见之重器;朗世宁绘制“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瓷板画,气势磅礴,制作精美,浓淡相宜,堪称经典;四大天王,体型硕大,威武庄严,护法正纲;观音造像,做工精致,大慈大悲,普济众生;千工床、龙椅、贵妃榻、屏风等古典家具,透过匠人巧夺天工的榫卯设计,传递着千年流变的传统艺术渊源。

武汉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汉古艺术馆穿越归来(4)

三楼、负一楼也陈列了几百件令人神往的艺术佳品。瓷器、玉器、漆器、竹木器、鼻烟壶等门类齐全,精品众多,不一而足。

汉古艺术馆的落成,紧跟国家全面提升国人精神文明的步伐。地处在光谷这个文化与经济并存的高地上,为光谷乃至武汉地区的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力量。同时有效的与其他文化机构,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使武汉的文化产业版图更加丰满。

谢小青介绍说,楚文化名人的知名度,培育市场,构建艺术品交易的服务平台,让更多的民众走近艺术品,了解艺术品,热爱艺术品,这一直是我的目标与理想。历史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文化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今天的所学所知、所感所悟,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创办“汉古艺术馆”的宗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楚汉文化来自古代,走向未来,她既是地域性的,也是民族性的,和世界性的。千秋万载,继往开来,星汉灿烂,照熠古今,这是我们创建“汉古艺术馆”的初衷。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这样才能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不但要讲好中国的经济故事,还要讲好中国的文化历史故事,更要讲好中国的古代文明辉煌传承的故事,我也深信“汉古艺术馆”必定能够更多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为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谢小青表示。

汉古艺术馆的建成开放,不仅为深入研究、收藏、展示、品评、鉴定、拍卖、交易文化艺术品拓展了社会功效,也必将为海内外各界更好地对接湖北武汉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平台构筑一条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