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泼皮的无赖,偷吃、偷看、还刨祖坟,也是我见过最感人的救赎,最不可能下跪的人给众人下跪,最不想死的人舍命救一个孩子。

《杀生》——这是一部隐晦很高的电影,导致很多人看不懂,当年上映并没有太受欢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部电影,这是一个揭露人性的故事,也是关于两头牛的故事。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1)

解放前夕一个山村,村民收养了一个孤儿——牛结实,此人十分调皮,把动物用的催情粉放进村民饮用的河水中,让守旧压抑的山村响起了尴尬声响,还在大喜之日刨新郎家的祖坟拿来随份子,就是这样一个捣蛋鬼,村民不敢惹他,却没有一个人不憎恨他。直到他在圣水里洗澡还救下陪葬的寡妇,这让村民积压在心中的怒火冒出来,在牛医生的撺掇下商量怎么整死牛结实,包括还在腹中的孩子。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2)

由此看来,村民当年收养他是善,现在要杀他是恶;而从小捣蛋的牛结实是恶,以死谢罪恳请大家放过孩子又让人看到了他内心的善;善恶的转变就在一瞬间,两头牛的故事就是牛医生和牛结实的故事。一个外表光鲜万人敬仰,一个邋里邋遢遭人嫌弃,两人的恩怨则是小时候种下的恶果。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3)

如果男人没了安全感更可怕,当年牛医生为了防止牛结实偷肉,堵死门窗导致爷爷奶奶窒息而亡,多年后再度回到故乡却成了杀死牛结实的恶魔,这和他治病救人的医生身份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头牛,一头为民除害,村民看不见他的毒;另一头,危害乡里,村民看不见他的善。牛结实坏吗?坏,并没有伤害谁,罪不至死;他泼皮无赖,伤风败俗,更像一个不受约束的孩子,天真没有坏心眼。他生活在一个灰暗守旧的封闭山村,显得格格不入;他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却和大人无法共处,疯癫的表面却有一颗不安的心,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没有安全感。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4)

作为一个外姓人,只想被村民接纳,泼皮的行为也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反倒是村民在牛医生的鼓动下起了杀心,表面看起来无辜的人狠起来却很可怕,现实也是如此。牛结实的死是自我救赎,村民被巨石砸死却是命中注定不能长久。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5)

电影《杀生》的结局又是什么意思?电影最后的镜头,外来医生剪了一个和牛结实一样一模一样的发型,露出内心深处的微笑,这也是电影最后的隐喻,牛结实死了,他的灵魂还在外来医生的身上。寡妇在外来医生的帮助下,带着牛结实的孩子离开了村子,那个孩子将带着牛结实的品质,把春风带入另一个地方。这就是人性本善的力量。

戾气太重跟杀生吃众生肉有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6)

《杀生》是一部关于真实和人性的电影,新事物虽然有刺,但顽强生存,终究迎来春天;封建旧事物虽然平和,终究会被淘汰,电影剖析的就是人性深处的善与恶和对现实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