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来跟大家推荐的书有两本,分别是《策略思维》和《策略博弈》,这两本都是关于“博弈论”的入门级书籍,也是比较实用的,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决策,还有一些投资决策起到一些帮助,除此之外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一些大国博弈的脉络。

按照以前读书分享的惯例,我会在不剧透书籍内容本身,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以及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先来说说博弈论。

博弈论从学术上来说是“经济学学科分支”,不过实际上博弈论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更广泛来说,博弈论是一门学科,而“博弈”则是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剪刀石头布这样的猜拳游戏”,大到国际关系里的核威慑,包括我们日常投资、商业行为,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基本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博弈”的痕迹。

甚至,我们每个人与自己都要博弈。

所以,博弈论实际上就是把我们日常所需要接触的这些大大小小“博弈”的痕迹,通过现代数学给“数理化”,事先把各种可能性都排列组合出来,然后制定好相对应的策略,并从中去筛选出最优策略组合,最终目标是帮助我们在做出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尽可能的去将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但实际上这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往往越精通博弈的人聚集在一起,反而越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中的博弈无处不在,但我们也不能事事都唯“博弈论”。

博弈论只是帮助我们去制定策略组合的一个思维工具,而不是万能的解药,这是大家如果要学习博弈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的一点。

现实中很多时候,人都是一种感性的生物,而非完全理性的机器。

博弈论很多时候是要建立在你的博弈对象,都是纯理性的思维下才能成立的,但你的博弈对象可能并不是聪明人,可能不懂博弈论,可能是一个只依靠运气的普通人,或者完全只靠直觉做出选择的赌徒。

这种情况下,你的博弈,很可能是在跟空气斗智斗勇。

所以我们常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也是这个道理。

博弈论通过数学计算出来的最优策略,实际上并不是唯一的最优解。

生活中到处充满智慧,是非常感性的,也充满随机性,是混沌化,博弈论只是其中比较理性的最优选项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也不用神化博弈论,觉得掌握了博弈论,就能对自己有多么大的改变,让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可以无往不利。

不过,博弈论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工具,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做各种决策的时候,增加获胜的可能性,但也仅仅只是可能性。

如果能有这样比较理性的思维去学习博弈论,我觉得才有可能真正把博弈论学好,并学以致用。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博弈论的一个态度。

另外,既然说到博弈论,就肯定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也是我在爱因斯坦之外,最敬佩的一名科学家。

主要是冯诺依曼确实太厉害了,让人总不由感慨,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

现代科学体系发展至今,整个体系的分科越发的细致。

由于每一个分科下还有无数分支,几乎每一个分支要精通钻研,就要耗去一个人20多年的光阴,所以,现代科学理论大厦的规模越发庞大,想要出现全才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所以,冯诺依曼几乎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史上,最后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全才。

冯诺依曼首先是一名数学家,与此同时他还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还是一名化学家,甚至还在1944年参加过美国原子弹制造的曼哈顿计划。

冯诺依曼有两个“之父”头衔,分别是“计算机之父”,还有“博弈论之父”。

他核心主业是“数学”,他的所有技能里最精通的应该也是数学。

计算机和博弈论,都是冯诺依曼在数学基础上所发展衍生出来的分支体系。

所以,冯诺依曼也是能在数学史上排进前几名的大佬级人物,是有名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过非常多的贡献。

1930年,冯诺依曼和阿兰图灵等4名数学大牛齐聚一堂在讨论“形式化运算系统”的研究,这实际上就是在奠定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冯诺依曼进一步提出了“冯诺依曼”架构,实际上就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架构。

博弈论书笔记(来了解一下博弈论)(1)

这个计算机架构,从冯诺依曼提出后,就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计算机领域之外,冯诺依曼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就单独开创出博弈论这门学科,这对冯诺依曼来说似乎还仅仅只是他的兴趣之下的随手之举一样。

事实上,博弈论因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交互的策略优选,所以博弈是无处不在,博弈论自然从古至今都有。

我们古代常说的“谋略”,就是博弈论的体现。

所以像《孙子兵法》不但是军事著作,更是博弈论的体现。

只不过,在冯诺依曼之前,人们对于博弈论更多只是基于“经验”的总结梳理,并没有通过数学将博弈论给理论化和体系化。

1928年,冯诺依曼通过数学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并且在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彻底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理论大厦基石,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

冯诺依曼在博弈论的贡献在于,把本来仅靠经验主义的博弈痕迹,以及人类这种感性思维,通过数学给出了一个可以精确描述的工具体系,也就是可以通过数学来计算大大小小的一些博弈组合、概率,并如何从中去寻找最优策略,来作为我们日常决策的参考。

正因为有数学这个工具作为基础,博弈论才能成为一个可以量化研究的科学体系。

博弈论在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体系之后,最早就是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不过本来博弈就是人与人互动必然存在的痕迹,所以后来在社会学、政治学、军事战略、乃至国际关系,博弈论都开始有很深的应用。

这也是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博弈论的缘故。

在当今世界格局的大国博弈里,博弈论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去加深对大国博弈了解的思维工具。

我们可以从中去在一些日常的新闻里,了解这些新闻背后的博弈逻辑。

总的来说,越是规模大的组织,乃至国家,博弈论生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过来,博弈论在针对个体里经常失效,因为个体很容易做出感性化选择。

而博弈论需要做出决定的这群人,都是十分理性的聪明人,这样大家才会都做出最优策略。

如果是感性的凭直觉做出策略,就很容易乱拳打死老师傅。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基本不会用一些很高深的数学知识,去把各种策略组合排列出来,精心计算出一个最优策略解。

这种情况下,在生活里,往往你基于博弈论做出来的最优策略解,实际却达不到最优效果。

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就不是这样了,一个国家做出的任何一个决策,都是大量聪明人在背后群策群力,这些聪明人基本都是精通博弈论的。

这使得大国博弈,反而更容易通过博弈论去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和博弈脉络。

所以,想要更加准确的去判断国际格局走向,了解一些博弈论的最基础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并且,博弈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在经济学。

特别是在股市投资里,博弈论背后的理性思维,特别是这种提前做好各种策略组合的理性思维,对于我们进行理性投资,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由于人是感性动物,我们在进行投资,比如炒股的时候,往往会习惯于“感性操作”,这基本就是情绪化操作。

事实证明,在股市投资里,情绪化操作往往大都是亏钱的,除非你运气真的非常好,不然学习一下博弈论,对于增强自己的理性思维和理性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

包括我自己平时写文章,也会比较多的去应用一些博弈论的策略思维,去帮助我自己分析各类事情的博弈脉络。

所以,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两本书。

一般来说,大多数专业的博弈论书籍,大都需要一些专业的数学基础。

但考虑到大多数人这个数学基础并不好,所以我是特意挑选了两本并不需要太多数学基础的博弈论书籍。

一本是《策略思维》,这本属于科普读物性质的入门书籍,主要通过的大量的实例讲解,来让大家在不需要数学的情况下,有一些这种博弈论思维的学习基础。

另外一本是《策略博弈》,这本书会在上一本基础上更加专业一些,已经算是博弈论的教程入门书籍,但仍然不需要什么数学基础也能看得懂。

这两本书的作者阿维纳什·迪克西特也是有名的经济学家,所以这两本书的专业性上是没什么问题。

作为博弈论的入门书籍,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