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上长期领先,文化上的“西方中心论”也长期盛行。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同的角度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中华文化在天文历法和数学上的辉煌成就。

祖冲之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1)

该书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429—500)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指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上千年。祖冲之和其子祖暅在解决球体积计算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祖暅原理,这一原理直到17世纪才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重新提出。这些在《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一书中均有相关内容。书中占篇幅最多的是关于《大明历》的内容。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对以前的历法作了重大改进,但遭到皇帝宠臣戴法兴的反对,认为新历法违背了儒家经典,为此祖冲之写了《大明历议》(书中有校释和今译),逐条反驳戴法兴的指责,通篇闪烁着科学精神的光芒。

书中第二部分是“论祖冲之父子”,包含《祖冲之传》和《祖暅别传》等。附录中有引自鲁迅《古小说钩沉》的祖冲之所撰《述异记》,现在被归为志怪小说,从中可以看出一位古代卓越科学家的另一面;还有“祖冲之研究目录”,列出了现代关于祖冲之父子研究的著作和文章。

  这本书的著者严敦杰(1917—1988)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数学史博士点和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点,在数学史、天文学史、航海史、科学技术通史等领域发表论文160余篇。这本书的整理者郭书春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著述宏富,曾任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

  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祖冲之的历法成就还是数学成就,大都基于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复杂的数学计算,这继承了中国古代数学自《九章算术》以来重视计算的传统。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数学家吴文俊认为,在世界数学史上,机械化算法体系和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交替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西方数学史家经常把中国古代数学排除在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之外是不公平的。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古代数学以数量关系的研究为主、以计算为中心的鲜明特点对当今的数学研究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科技传统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中国的科技传统与西方的科技传统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深入挖掘中国的科技传统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与西方文化取得共识、减少冲突的重要途径。希望《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这本小书能起到一点这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