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地方十几年了,刘利刚始终保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他说:“我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故事要从军队这个大熔炉说起。1995年12月,刘利刚光荣参军。虽然还不到20岁,但在班长高峰的影响下,他体会到了一名军人助人为乐的荣誉感。他记得班长第一次带领他们到驻地附近居民刘大爷家清理院落的场景:两位老人一再说“谢谢你们,好孩子,快歇歇,喝口热水。”“上了岁数,有些活干不动了,你们都是好样的。”刘利刚暗下决心“有空一定要多帮助他们”。此后的几年,无论他当老兵、当班长,都会有空就到刘大爷家进行义务劳动。

10年从军,刘利刚忠于职守,同时帮助地方百姓的信念也愈加坚定。1998年,部队到镇赉县执行抗洪任务,21天的紧张工作中,刘利刚还将部队配给的面包和矿泉水,尽量省下来送给当地的受灾群众。

热心助人的事情(热心助人永葆初心)(1)

转业后,刘利刚被分配到吉林供电公司。脱下军装,穿上工装,他初心不改,本色依然,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默默奉献他滚烫的爱心。背负受伤同事走5公里崎岖山路返回驻地;送得病同事就医、缴费……哪位同事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会主动帮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成为他的口头禅,在单位广为人知。

2016年,他偶然得知在吉林市鹤童康复养老中心有22名“三无”老人,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纯良的本性,转业军人的热血,让他化心动为行动。首先,他向组织汇报,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又主动与该养老中心联系,多方协调,促成吉林供电公司与吉林市鹤童康复养老中心结成帮扶对子,定期送些米面油等慰问品,让这些“三无”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接着,他自掏腰包,义务资助和帮助其中五位老人,送食物、衣物,帮他们整理生活用品、剪指甲、洗澡......他成为老人们朝思夕盼的贴心人。

热心助人的事情(热心助人永葆初心)(2)

一晃六年过去了。刘利刚把这五位老人的生日铭记在心,他对五位老人的喜好了如指掌,他和五位老人的情感与日俱增。刘永泰老人喜欢吃饺子,有时忽然来电话闲聊几句,他算算日子就知道,该送饺子了;苗玉林老人偶尔耍个小脾气,谁劝都不管用,非得他出马,有时接到工作人员电话告状,他就知道,老爷子想他了;刘宝峰和刘士龙两位老人关系好,逢人就夸赞刘利刚,半是高兴半是炫耀,“我俩可不是三无老人,我们有个孝顺的干儿子——利刚。”

2020年底,他向组织建议,成立了吉林供电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并担任副队长。2021年1月28日,他带领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为老人们送去了“年货”。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隔着几米的距离,互致问候,许多老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老人们注视刘利刚的深情目光,打动了所有在场的志愿者,那不仅仅是信任和感激,还有惦念与关爱。

热心助人的事情(热心助人永葆初心)(3)

刘利刚更是满心欢喜,他知道,志愿服务的路途上,会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同年,他被评为“吉林好人标兵”。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辉

编辑:马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