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白领等群体出现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当意外发生时,身边有一台AED和懂得心脏复苏技能的人,在最有效的“黄金4分钟”内实施正确抢救,至关重要。“先生!先生!你怎么了,你还好吗?快帮忙拨打120!”市六医院心血管内科沈成兴主任正在演示如何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一边大声求救,一边为人体模型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呼喊身边人寻找AED。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市六医院在门诊四楼心血管疾病诊疗部举行心脏日科普宣教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教会市民正确使用AED。沈成兴强调,AED和CPR是救治心脏骤停的最佳手段,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救命的关键时刻,故被称为“黄金4分钟”。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是“脑死亡”。所以通过学习正确急救、学会AED的及时使用,把握好这黄金4分钟,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成为施救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面对心源性猝死患者)(1)

AED—指的是针对心脏骤停进行急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铁、车站。正是它,屡次在危急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救命神器”AED,许多市民并不知晓使用方法。活动现场,心内科团队正在演示如何救助心脏突发骤停的患者。“大家可以记住这个口诀‘叫叫CD’。分别代表两次呼喊、胸外按压、AED。”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状态,采取呼喊患者的方式,检查伤患是否有反应和呼吸;然后继续呼喊寻求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及时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按压后实施人工呼吸;随即开启AED后,根据提示音进行操作,为患者贴上电极片,开始分析心律。分析完毕后,AED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救治人员按下“放电”键除颤。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心肺复苏术)。除颤结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应进行5个周期CPR,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CPR,反复至急救人员到来。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面对心源性猝死患者)(2)

所谓心脏性猝死是指突然发作的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骤停,常常因来不及救治而猝死。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54.4万人,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在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却小于1%。

沈成兴指出,

“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施救变得尤为重要。”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例如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睡眠中、运动中等,主要特点是发生突然、快速和不能预测。use heart for every heart——万众一心,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每一位市民朋友而言,都十分有必要,而且也不难,几分钟就可以学会操作。希望参与者都学会使用这种“救命神器”,人人能都成为施救者,守护健康,从“心”做起。

,